他比康熙還猛,14歲除掉權臣,降服五十國,可惜只活了27歲
康熙皇帝少年老成,十六歲除掉權臣鰲拜的輝煌往事,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甚至於,如今的辮子戲,為了烘托康熙的雄才大略,不惜將鰲拜渲染一位權傾天下的猛將,似乎天下人都唯鰲拜馬首是瞻,鰲拜要稱王稱帝易如反掌,而康熙能除掉這麼一位牛人,實在了不起。
其實,明清時期皇權高度集中,且不說鰲拜只是康熙朝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即便他是獨一無二的權臣,在皇帝眼中也不過是一奴才。康熙要除掉他,只要具有足夠的魄力,抓住其把柄,突然出擊,難度指數和風險指數都不大。即便失敗,鰲拜也不敢拿康熙怎樣。
然而,在臣權頗大的漢朝,則截然不同。漢朝君與臣是合作關係,或者說僱傭關係(老闆與員工的關係),強大的員工完全可以欺壓老闆,甚至侵奪老闆的財產。如漢朝外戚王莽,便取漢朝而代之,建立新朝。忠誠如霍光,也可以隨意廢黜皇帝,如他廢昌邑王劉賀立漢宣帝劉詢。混蛋如梁冀,則視皇帝的性命如草芥,如他毒死漢質帝。
所以,漢朝的皇帝若想除掉權臣,其難度遠超於清朝。然而,東漢時期有一位皇帝,卻年僅14歲便除掉權臣。
此皇帝即漢和帝劉肇。劉肇10歲登基,由於年幼無法理政,朝政有養母竇太后掌控,竇太后之兄竇憲因而得勢,逐漸成為東漢炙手可熱的權臣。
竇憲的權勢之大,遠非鰲拜可比,早在漢和帝之父漢章帝時期,他就敢搶奪漢章帝的妹妹沁水公主的莊園,那時竇太后還只是皇后。當竇太后成為臨朝稱制的女主後,竇憲作為他的哥哥,其權勢可想而知。竇憲為了報父仇,擅殺朝廷大臣。因為記恨,他連皇室宗親也殺。
不過,人品上竇憲雖是一混蛋,但軍事上,也是位不折不扣的牛人。竇憲一生最大的歷史功績,即率領漢軍北伐,攻下北伐匈奴,斬殺名王以下將士一萬三千多人,俘獲馬、牛、羊、駝百餘萬頭,招降二十餘萬人,北匈奴從此滅亡,一部分遷徙內地,一部分逃到歐洲,拿歐洲人發泄。
立功異域後,竇憲更是盛氣凌人,不可一世。面對這樣一位飛揚跋扈卻又功勛卓著的權臣,漢和帝倍感壓迫,他不能一輩子生活在竇憲的陰影下,於是決定除掉竇憲。
可是,竇憲權傾朝野,滿朝上下都是竇氏黨羽,漢和帝實在無人可用。永元四年(92年),年僅十四歲的漢和帝無奈之下,只好與宦官鄭眾合謀,詔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駐守南宮和北宮,向竇氏一族發起突襲。竇憲被漢和帝殺得措手不及,竇氏一族全部落網。
是啊,誰能想到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能有如此強大的魄力?漢和帝最終表現出了難得的慈悲,沒有殺竇憲,但派人嚴格監控竇憲的生活。不過,考慮到竇憲死灰復燃,於是又將他賜死。
除掉竇憲後,漢和帝正式掌權,竇太后被迫退居深宮。漢和帝為人,老成持重,英明果決,勵精圖治,體恤百姓,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永元之治。他在位時期,東漢帝國空前強盛,國內繁榮,國外硬氣,降服五十國(漢和帝派西域都護班超大破焉耆、尉犁,降服西域五十國),戶籍人口多達5325萬。
可惜,漢和帝壽命太短,只活了27歲。元興元年(105年),漢和帝駕崩於洛陽章德前殿。漢和帝死後,其子劉隆即位,劉隆是個剛出生100多天的嬰兒,東漢不幸又陷入外戚當政的泥沼。其後反反覆復,終至於滅亡。


※網友:請用一句話介紹自己國家的歷史,韓國網友的回答太搞笑了
TAG:周知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