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教父張仁奎:一把鍘刀起天下 黑白兩道稱太爺

民國教父張仁奎:一把鍘刀起天下 黑白兩道稱太爺

縱觀中國歷史,凡是戰亂紛飛的年代,都少不了各色豪傑。不管你是英雄、梟雄、奸雄,還是狗熊,在被埋入黃土的那一刻,就永遠地載入了史冊,一頁一頁地被後人翻閱。

晚清時期,清朝腐敗無能,列強肆意凌辱,普通大眾亦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清同治四年,一位男嬰出生在山東滕縣沈庄村的一戶貧苦家庭,父親為其取名張仁奎,字錦湖,望其將來能有一片錦繡的前程。張仁奎小時候由於家貧,在學堂沒識幾天字就退學了。後被父親送到一個表叔那裡,學起了武術。

十年磨一劍, 一朝露鋒芒。光緒十五年,也就是他24歲那年,參加了縣裡官府的武舉考試,憑藉高超的武藝一舉擊敗數百位同仁,得了第一名。憑藉著名氣,在老家開起了武館,收了不少徒弟,也漸漸有了立足的資本和威望。

自甲午海戰之後,清朝愈發軟弱,山東半島多被列強霸佔,各地排外情緒高漲,鬧起了「義和團」。張仁奎時年33歲,不甘心就這樣在老家守著武館過一輩子,於是掂起一把鍘刀加入了當地的義和團。當時的義和團主事人是青幫第二十代「禮」字輩人物馬風山,此人在青幫多有威望,徒子徒孫眾多。張仁奎在對列強的多次戰鬥中表現英勇,身手敏捷,引起了馬風山的注意,因欣賞其才,便收其為弟子,列入青幫「大」字輩。

然而好景不長,義和團遭到慈禧太后的殘酷圍剿,師傅馬風山被迫害,張仁奎拖著鍘刀四處奔逃,在江湖上浪跡了很長一段時間。後奔走揚州,倚靠青幫的身份投靠了同門師兄徐寶山,干起了販鹽走私的生活。張仁奎如同猛虎一般,每次與對手火拚時都提著一把鍘刀砍的對方人仰馬翻,為徐寶山搶奪碼頭、瓜分利益、擴大勢力,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勢力猖狂,地方衙門無力圍剿,便以錢財官位將徐寶山一夥招撫,搖身一變成了朝廷的官軍,徐寶山駐守揚州,張仁奎駐守鎮江。

張仁奎畢竟經歷過義和團事件,更沒有忘記師父馬風山是怎麼死的。他深知清朝當局不是什麼好玩意,隨時都可以卸磨殺驢。在駐守鎮江的時候,張仁奎跟一些革命黨有了些聯繫,並秘密加入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各地紛紛響應。徐寶山趁勢在揚州響應自立,脫離清朝,張仁奎也當即在鎮江配合。

不久,革命黨人決意組織聯軍,攻克南京。當時南京的守城之人是辮子大帥張勳,此人是頑固的保皇派,手下士兵個個兇悍,極具戰力。張仁奎不懼敵威,受命出任總指揮,率領自己的青幫兄弟沖在了最前面。張仁奎提起自己的鍘刀大戰張勳的辮子軍,在混戰中一刀活劈了其手下瘟神之稱的大將韓虎,並一舉攻克南京城。張仁奎經此而一戰成名。後孫中山來南京就任大總統,張仁奎出於仰慕之情,自告奮勇前去迎接,並結識了不少同盟會的高層人物。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仁奎因功被提拔為第七十七混成旅旅長,隸屬徐寶山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民主共和之路動蕩不安,先是袁世凱復辟稱帝,後是各路軍閥割據,相互爭權奪利。同門師兄徐寶山因錯誤地投靠了袁世凱而被國民黨刺殺,其國民革命軍第二軍亦受到打壓,編製實力不斷縮小。張仁奎就一直呆在揚州,坐山觀虎鬥,既跟北洋軍閥保持聯繫,又暗地裡幫助革命黨,兩方都不得罪。

1910年代末期,直皖兩系軍閥明爭暗鬥,直系的馮國璋為拉攏張仁奎授其「陸軍上將」,官至省級軍區司令,駐防南通,在江淮一帶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處於人生高峰的張仁奎,並沒有因為位高權重而擺架子,依舊對各路人馬慷慨仗義,極具江湖豪氣,致使包括軍政工商界在內的各色人物紛紛前來投靠,拜其為師。

1924年,張仁奎奉命與其他直系將領一起攻打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並一舉擊敗盧永祥,迫使其通電下野。張仁奎則順勢入主了上海灘。由於張仁奎資格老,跟國民黨、北洋軍閥都有交情,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各路軍政大員,幫會首領紛紛前來拜訪結識。上海灘三大亨的黃金榮更是直接拜其為師,從此在青幫真正的名正言順;杜月笙的師父是張仁奎的徒弟,拜會張仁奎都要叫一聲太爺;張嘯林見到要叫一聲師叔。

1925年,張仁奎過六十大壽,各界人士前來祝賀的高達八百餘人,其中有個叫蔣中正的還親自寫了壽聯,並遞上了拜師帖。當時的蔣中正還只是一個校長,並沒有太高的地位。後來蔣中正遷都南京,成了集大權於一身的委員長。張仁奎也是很會做事情,直接送還了門生帖,更決口不提拜師之事情,但是蔣中正在每次見他時都會很尊敬地稱他為「老太爺」。

張仁奎62歲時,辭去了所有的職務,寓居上海。但是依舊有著極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後成立「仁社」,徒子徒孫高達三萬多,與黃金榮的「榮社」、杜月笙的「恆社」鼎足而立,成為上海幫會中最有勢力的三個團體之一。當時的軍閥、政客韓復榘、蔣鼎文、朱紹良、陳光甫等人都拜在了他的門下,成為各界極有影響力的人物。

張仁奎雖是青幫大佬,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從不含糊。1936年受蔣介石之託,拖七旬之軀親往山東,規勸韓復渠以民族為重,斷絕與日寇的勾結。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青幫大佬之一的張嘯林淪為了日偽的幫凶,當了漢奸。張仁奎配合軍統行動,默認了對自己的師侄張嘯林的暗殺計劃。張嘯林死後,日偽威逼利誘,令其出山主持工作,張仁奎不為所動。面對日偽的騷擾,張仁奎憂憤成疾,加上年邁體衰,於1944年12月離世,未能親眼看見抗戰的勝利,留下千古遺憾。

1945年春,在「陪都」重慶,黨政軍商學各界千餘人為張仁奎舉行了追祭儀式,蔣介石親自為之題詞「海岱碩望」,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張仁奎,「以彰忠義」。

張仁奎33歲提刀闖天下,一生見證了中國近代晚清的滅亡和民國歷史的風雲動蕩。雖出身卑微,但其一生義於朋友,忠於民族,為後世所褒揚。

身為七尺男兒,假如生活在戰亂紛飛的年代,你又會做什麼樣的人?是一個老老實實的順民,頑強的苟延殘喘一輩子?還是管他黑與白,路上一聲吼,赤手空拳闖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生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上的那些巾幗英雄 最後一位被周恩來總理稱頌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TAG:書生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