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還在吐槽林志玲的聲音?這位八上故宮修繕乾隆書房的大師才是重點

還在吐槽林志玲的聲音?這位八上故宮修繕乾隆書房的大師才是重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紀錄片叫《了不起的匠人》?該系列紀錄片由知了青年創作完成,第一季聚焦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第二季將鏡頭對準東方美,分別在豆瓣獲得了8.4、8.5的高分。

1月18日,《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正式推出,通過師徒傳承,講述匠人對傳統的堅守,以及專屬於東方的為人處世之道。

第一集紀錄片走進浙江東陽的何福禮大師,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爆裂編手的誕生。

為什麼說是爆裂呢?因為何福禮的作品足以擔當的起「嘆為觀止」這四個字。下圖中的作品叫《望月樓》,均為主編,是何福禮的集大成巔峰之作。

之所以會有這樣一個竹編作品,是因為何福禮本人有八上故宮修繕乾隆書房倦勤齋的經歷。據他自己講述,何福禮在故宮呆了八個半年,也就是大約四年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裡,他在故宮見的最多的便是角樓。而角樓,就是自己創作《望月樓》的靈感。

創作過程之艱辛可以想見,剖竹、分條、分層、煮篾等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足夠的手藝和耐心。《望月樓》細緻到了什麼程度?紀錄片介紹說,最細微的門窗都是用0.02毫米的竹絲編成。

其實除了《望月樓》,何福禮還做過高頭大馬、大象、山羊等各種動物形制的竹編。

此外,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何福禮還精心製作了一條長2465米的竹編巨龍,後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2008年,何福禮又親手創作了一對大熊貓送給奧林匹亞市政府。他的獨具匠心,為自己贏得了「中國竹工藝大師」等一個個榮譽稱號。

但這位能把竹子變成「大象」的匠人,最在乎的卻是行業的繼承。何福禮不是沒有過徒弟,但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吃不了這份兒苦,也耐不住這份兒孤獨。大多數年輕人學一段時間,也就放棄了,很難做到長久的堅持。即便是有能跟著堅持下來的,往往也要面對在傳統與創新之間何去何從的問題。

郭毅民是何福禮的徒弟,是一名設計專業的90後。在竹編問題上,自己有很多創新性的想法,卻總也與師傅達不到高度統一。和何福禮的寫實不同,郭毅民的竹編作品更多以抽象為主。

下圖所示竹編為郭毅民的作品之一。如果從大眾審美角度來看的話,我想大多數人更為青睞師傅何福禮的作品。

老實講,我也不知道徒弟的這個作品是什麼意思。姜還是老的辣,在徒弟感覺自己作品也缺少東西時,何福禮把自己的一件竹編作品放在了徒弟的竹編上,並取名為《望山》。

這麼一看,原來光禿禿的竹編,好像一下子就多了靈魂,有了一種意境美。

但,也許是審美有限吧,我個人更偏愛師傅何福禮的竹編作品,也更欣賞那一份扎紮實實的匠人精神。

可惜的是,這樣的藝術大師也堵不住彈幕中吐槽的嘴巴。有的吐槽林志玲聲音太裝,有的吐槽林志玲發音不標準。

我個人倒是覺得,林志玲旁白肯定沒有專業配音員那麼標準,但也沒有很差。與其糾結於旁白問題,還是多多關注一下這些一生燃燒到極致的老匠人吧。感謝這部紀錄片,讓國人對中國的傳統匠人及工藝多了一份了解。願人人心存敬畏之心與弘揚之意。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了不起的匠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蝸牛文案 的精彩文章:

會玩!《聲臨其境》第三期,朱亞文用聲音撩撥萬千少女心

TAG:蝸牛文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