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十大關鍵詞

2017年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十大關鍵詞

編者按: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2017年的綠色建材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一方面,傳統建材工業綠色轉型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減少排放、輔助環境治理上大有作為。無論規模大小、現狀如何,傳統建材中大多數領域都已擁有「綠色」意識,並逐步走上了綠色環保的轉型之路。

另一方面,石墨烯、碳纖維、氣凝膠等新材料遍地開花,為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1.

水泥窯協同處置

【點評】水泥窯具有高溫煅燒和強鹼性氣氛等獨特先天優勢,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各類廢棄物,能有效抑制處置過程中二惡英等二次污染物的產生,實現固廢全量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減少資源能源消耗,節約土地,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低,社會認可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海螺、華新、金隅等傳統水泥生產企業紛紛涉足固體廢物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同時,一些地區對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垃圾也進行了實踐或做出相應規範,比如北京等地採用水泥窯處置垃圾焚燒飛灰等危險廢棄物,貴州等地出台了省一級政策鼓勵使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

為規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其中,多項條款涉及生活垃圾處置,除對單線設計熟料生產規模加以規定外,對限制原生垃圾入窯、控制氯元素含量等都做了明確要求。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底,全國已建成水泥窯協同處置線約80條,占水泥生產線比例的5%左右,其中生活垃圾處置線43條、年處置能力約500萬噸;污泥處置線24條、年處置能力約195萬噸;具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的企業30家,核准年處置能力約152萬噸。目前,在建和擬建的水泥窯協同處置生產線還有90多條。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備受青睞,在城市固廢和危廢的處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錯峰生產

【點評】錯峰生產,通常是指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採暖期內,為避免污染物疊加排放,水泥企業實行停窯,在春季採暖結束後再開窯生產的運行機制。

從2014年水泥行業正式提出錯峰生產開始,短短3年時間,錯峰生產已經覆蓋到國內多數水泥生產大省。在2016~2017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了最大範圍的錯峰生產。除北方十五省以外,湖南、湖北、四川、重慶、江蘇也加入錯峰生產行列,加上福建、廣東、廣西、浙江等南方各省的冬季停窯計劃,該輪錯峰基本覆蓋了國內主要水泥生產區域。從2017年10月底開始,水泥行業2017~2018年度水泥錯峰生產在全國,尤其是北方地區全面執行。

錯峰生產的執行,不但對於提高空氣質量做出了貢獻,更對水泥行業壓減產能、提升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據統計,2017年前11個月,水泥產量為21.55億噸,同比下滑0.2%,需求基本維持穩定。受冬季錯峰生產影響,截止到12月上旬,華東地區42.5標號水泥均價達到512元/噸,較去年同期上漲169元左右。

2017年,工信部和環保部對錯峰生產的執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京津冀魯等部分區域錯峰生產,甚至已經從水泥行業擴展至鋼鐵、磚瓦窯等窯爐工業,並且均取得了良好的開端。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各區域也在原有的基礎上,從停窯時間和方式、對違規生產的處罰等方面紛紛加大了力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李巍司長帶隊赴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就水泥行業去產能、新材料發展等進行調研時表示,2018年對水泥行業將繼續圍繞嚴禁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推動聯合重組、推進錯峰生產綜合施策,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貫徹落實、監督檢查、舉報查處力度,下大力氣控制住新增產能、壓減過剩產能。

2017年底召開的「晉冀魯豫、泛東北水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討大會」上,參會嘉賓也進一步推進水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落實行業「三大攻堅戰」任務,總結錯峰生產經驗,研討結構調整資金創新試點方式,探索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矛盾的途徑和方法。

3.

工業固廢處置

【點評】我國產生工業固廢總量據統計在25億噸左右,大多集中在鋼鐵、有色金屬、發電、化工等重工業以及煤炭、礦產等採掘行業,主要的工業固廢品種有尾礦、鋼鐵渣、有色冶煉渣、赤泥、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電石渣等,工業固廢作為原材料生產建築材料,是綜合利用最廣泛、量最大的途徑之一,推動利廢建材綠色化發展,將是利廢建材等到社會認同且廣泛使用的重要手段。

據估計,我國工業副產品石膏年產量大約1.8億噸,其中,大部分來自於發電站脫硫系統生產的脫硫石膏和磷肥生產的副產品磷石膏,其餘為鈦石膏及其它化學石膏。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要求,2020年工業副產石膏利用率要從十二五末的47%達到60%。

4.

非金屬礦

【點評】非金屬礦是指不以提煉金屬為目的而開採的各類礦產資源,屬於資源範疇,主要包含80多個礦種。大宗礦產包括:石墨、石英、高嶺土、碳酸鈣、滑石、長石、雲母、螢石、菱鎂礦、硅灰石、膨潤土、硅藻土、白雲石、重晶石、珍珠岩、石膏、石棉等十幾個礦種。特殊功能礦種主要包括:沸石、電氣石、海泡石、凹凸棒石、水鎂石、麥飯石、伊利石、伊蒙黏土等。

礦物材料一般指在不破壞非金屬礦晶體結構的前提下製備的各類材料,包括粉體類、各型製品類。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新型礦物材料層出不窮,把非金屬礦行業從資源類產業延伸到新材料產業,其價值也成倍、成指數級增加。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非金屬礦行業根據蘇聯模式建立,由原建工部、建材部和國家建材局領導管理;在70年代,歷經創建和快速發展階段後,進入停滯低速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再一次開始高速發展階段,當前已基本建立起勘探、開採、加工、銷售、研發的工業體系,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

中國非金屬礦業協會作為行業內的專業協會,在2017年圍繞非金屬礦工業「去產能、補短板、增效益」「十三五」期間促進民族地區和人口較少民族發展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非金屬礦工業基地培育建設相關政策、非金屬礦物功能材料鼓勵發展目錄等問題進行了工作。

在2017年協會年會上,非礦協會對這幾年與地方政府、有關企業開展共建、共創產業基地活動產生的「中國(阿拉善盟)石墨產業創新共建基地」「中國(巴林左旗)非金屬礦產業共建基地」「環境處置用膨潤土功能材料研發與應用技術中心」3個項目進行了揭牌。並表示,在共建期間,將充分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優勢,在產業規劃、項目建設、產品開發、招商引資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共同促非金屬礦產業的發展。

5.

特色小鎮

【點評】特色小鎮並不是一個行政意義上的城鎮,而是一個大城市內部或周邊的,在空間上相對獨立發展的,具有特色產業導向、景觀旅遊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項目集合體。特色小鎮既可以是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又可以是較大的村莊,還可以是城市內部相對獨立的區塊和街區,其中部分服務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鎮的核心是特色產業,一般是新興產業,如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創意設計、大數據和雲計算、健康服務業,或其他智力密集型產業。特色小鎮也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大社區,既有現代化的辦公環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態環境、豐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間和高品質的公共服務設施。

城市的一系列公共基礎設施是城市生產、生活得以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它們彷彿人體的骨骼經脈,決定著特色小鎮的百年大計。作為城市的「面子」同時也是「里子」,基礎設施一旦建成便難以更改,因此特色小鎮興建土木之時,就應力求搭建一個綠色、可持續的格局框架。

區別於由鋼筋水泥堆築成的「灰色基礎設施」,由自然生命支持系統(包括水道、濕地、林地、綠色通道、公園等開放空間)組成的城市空間有機單元,被稱為「綠色基礎設施」。在規劃籌謀初期,特色小鎮就應踐行綠色基礎設施的建設理念,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配備及引導,例如科學規劃能夠節約利用水資源的雨污分流系統、中水回用系統,建設完善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設施,合理配置隨處見「綠」的公園、綠地系統。

2017年江蘇建設的一處特色小鎮建築密度為12.9%,綠化率卻高達87%。整個項目建設六個「零」,充分彰顯低碳環保特色。「零工地」:利用快速拼裝施工方法,實現系統建造節能80%;「零能耗」:利用太陽能採暖、地源熱泵、地埋管新風系統,實現使用節能70%;「零排放」:利用雨污水回用系統,實現節水60%;「零污染」:利用風光互補太陽能發電系統,實現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零距離」:利用主動式智能控制系統,實現系統節能20%;「零資源」:利用光合作用、木結構通風屋蓋與保溫牆系統,實現材料物化節能90%。

6.

海綿城市

【點評】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

海綿城市材料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2017年,海綿城市建設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從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與此同時,各地紛紛掀起海綿城市建設熱潮。同年,海綿城市建設首度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李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在「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章節里指出:統籌城市地上地下建設,再開工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三年行動,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去年年底召開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強調指出,2018年要全面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品質,推動城市綠色發展。將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標準體系,編製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進一步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力度,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補短板三年行動。

7.

裝配式建築

【點評】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築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傳統的高污染、高消耗、質量不穩定的建築模式難以滿足新的發展需要,亟待轉變。裝配式建築採用系統化設計、模塊化拆分、工廠製造、現場裝配的方式建造房屋,能更好地實現建造質量、施工工期、人工用量和建造成本方面的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傳統建造方式下的人工作業誤差、保證建築質量,減少現場施工產生的能耗和污染,還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無疑是解決當下產業轉型、提質增效和「用工荒」等問題的有效手段,也符合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要求。

2017年度是我國建築業繼續深入改革、繼續調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也是全行業繼續聚焦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築承前啟後的關鍵年。積極穩妥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提高建築質量、促進建築業轉型升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綠色生態發展、提高發展質量、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有關部委和各省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不斷出台政策和措施的引領和規範下,裝配式建築已從試點示範項目向區域性全面推廣發展,並呈現良好的發展趨勢。

2017年,在政策引領,規模化發展、標準規範出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企業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力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矚目成就。2017年1~10月,全國已落實新建裝配式建築約1.27億平方米。

2017年3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台《「十三五」裝配式建築行動方案》,確定到2020年,全國裝配式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重點推進地區達到20%以上,積極推進地區達到15%以上,鼓勵推進地區達到10%以上。

在黨中央及國務院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政策引導下,各地積極響應,多措並舉,因地制宜發展裝配式建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出台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相關政策,裝配式建築整體發展態勢已基本形成;各地出台和在編的裝配式建築規範達200餘項,為裝配式建築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8.

互聯網+

【點評】當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一時間,互聯網+成為了熱門辭彙,各傳統行業,排著隊被革命,2017年建材企業也在不斷觸網。

面對巨量市場,家居企業紛紛「觸網」。蘇州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創新互聯網家裝套餐模式,同時實施全網運營,線上平台包括官網、天貓、京東、APP、自媒體等運營。此外,金螳螂上線了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全方位、多層次分析網路營銷數據,為更好的網路運營提供決策分析的技術支撐。在系統研發方面,其門店管理系統、供應鏈系統、平台管理系統、工程管理系統、財務共享系統、VR研發等為門店運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亞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招股書中披露,公司將上市募集資金6.32億元用於營銷網路擴建、沙發及傢具等擴產、傢具生產線技改、信息化系統建設、家居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其中營銷網路擴建項目佔比最大,為65.7%。

9.

智能製造

【點評】所謂「智能製造」是基於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位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於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等功能的新型生產方式。

近年來,全球興起了以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變革,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戰略相繼推出,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日益成為未來製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中國素有「世界工廠」之稱,要推動先進位造業高端化、國際化,必須佔領智能製造的新高地。這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的共識。

在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過程中,「智能製造」已經成為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的關鍵一步。

10.

環保風暴

【點評】環保督查是對中國企業環保成績的一場大考,也是對綠色建材產業的一場檢驗。從綠色建材產業提出至今,舉國上下、行業內外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注與扶持,綠色建材產業不能與"散亂污"同流合污,這是綠色建材骨子裡的屬性決定的。而為了規正這種屬性,工信部、住建部等行業主管部門多次出台政策,從《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到《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再到《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每一步都是在幫助綠色建材產業去偽存真,為傳統建材行業轉型開拓路徑。

治理期待大擔當,環保呼喚行動派。綠色建材不是產業轉型的唯一出路,但卻提供了一種面對環保拷問,進行產業轉型的思路與出路。而在這條思路和出路的引領下,會有更多通過產業轉型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綠色發展的案例湧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水泥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水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