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背著死刑罪名上戰場的蘇聯名將,二戰蘇軍最大功勞本應屬於他!

背著死刑罪名上戰場的蘇聯名將,二戰蘇軍最大功勞本應屬於他!

原標題:背著死刑罪名上戰場的蘇聯名將,二戰蘇軍最大功勞本應屬於他!


在蘇聯,有一位在衛國戰爭中立下了奇功的傑出將領,斯大林曾給予過他最高的榮耀——讓他在紅場指揮衛國戰爭偉大勝利的閱兵式,然而,他當時卻是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犯人」,這位名將就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


羅科索夫斯基出生於1896年,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戰功由一名普通士兵升任到士官。後加入了紅軍,至十月革命期間,由於在戰鬥中從來都是身先士卒,羅科索夫斯基積累了一身的戰功,從一個底層軍官迅速成長為一個指揮上千人馬的騎兵團團長,後又歷任旅長、師長,至1936年初,他已經是隸屬列寧格勒軍區的騎兵第5軍軍長了。


然而正當羅科索夫斯基前程似錦,準備大幹一場時,蘇聯紅軍的大清洗運動開始了。 1937年8月的一天,斯大林簽署了內務人民委員會提交的逮捕一批高級軍官的名單,羅科索夫斯基正是這份名單中被重點照顧的對象,由於他有波蘭血統,且長期在遠東服役,他「理所當然」地就成了「波蘭資產階級和日本帝國主義的間諜」 ,在遭受了兩年多的折磨拷打後羅科索夫斯基被判處了死刑,但由於他拒不認罪且一個「同夥」都不肯交代,死刑遲遲沒有得到執行。


直到1939年底蘇芬戰爭爆發後羅科索夫斯基的命運才迎來了轉折。在這場戰爭中蘇方由於軍官素質太低,雖然最後取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佔到便宜,而且還順手把芬蘭人推進了希特勒的懷抱里,面對這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局面,斯大林不得不批准秘密釋放一批在押的高級軍官,其中就有羅科索夫斯基。


年輕時可是帥哥一枚,據說生活作風方面不是太好


出獄後,他於1940年10月奉命接任新組建的第9機械化軍軍長,被授予少將軍銜。不知是疏忽還是有意,對羅科索夫斯基的死刑判決一直沒有取消。於是,他也就成了背負著死刑犯身份走上戰場的將軍。衛國戰爭開始後,他指揮著僅裝備了200餘量老舊坦克的第9軍與裝備精良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下屬的第6集團軍作戰,使得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步伐被大大拖延,這為蘇軍組織基輔防禦戰贏得了時間,羅科索夫斯基也因此獲得紅旗勳章。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最艱難的一段日子裡,羅科索夫斯基麾下指揮的部隊中能用的坦克甚至到了僅有幾十輛的地步,比如坦克第4集團軍只剩下4輛坦克,以至官兵戲稱自己的部隊是「4 輛坦克集團軍」。但即便是這樣的困境也沒能讓羅科索夫斯基退卻一步,在防禦階段,羅科索夫斯基採取積極行動,經常派出小股部隊騷擾德軍,使其始終處於緊張狀態,總覺得會有重大戰役。這一守中有攻、被動中爭取主動的戰術收到了明顯效果,德軍被拖得疲憊不堪。而到了反攻階段,他又以德軍防禦的薄弱環節為突破口,集中大量火炮,從兩個方面分割德軍。從1943年1月中旬開始,經過20天激戰,30 多萬德軍被殲滅或俘虜,羅科索夫斯基因此晉陞上將軍銜。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的羅科索夫斯基

而最能體現羅科索夫斯基指揮藝術的當屬1944年的白俄羅斯戰役,此役蘇方以240萬大軍向120萬德軍發起了排山倒海般的進攻,經此一役蘇聯紅軍徹底解放了白俄羅斯,殲滅德軍17個師外帶3個旅,重創50個師,擊斃和俘虜了54萬人。這一輝煌戰績受到最高統帥部的高度讚揚,羅科索夫斯基因此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


白俄羅斯戰役結束後,柏林的大門已經向羅科索夫斯基敞開,然而就在他厲兵秣馬為進攻德國本土做準備之際,斯大林卻讓朱可夫取代了他的位置,而他只負責輔攻柏林。有人認為羅科索夫斯基與這樣一個巨大榮耀失之交臂應該是與他的波蘭血統有關,不過斯大林也並沒太虧待他,為了彌補他的「委屈」,斯大林讓他擔任了1945年莫斯科紅場勝利閱兵的總指揮。


閱兵當天,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向朱可夫報告:「蘇聯元帥同志,現役部隊、海軍部隊和莫斯科衛戍部隊參加閱兵式的隊伍已組成完畢,請檢閱!」隨後,禮炮轟鳴,閱兵開始。這是羅科索夫斯基軍人生涯中的閃耀榮譽。



戰爭結束後,他被任命為駐波蘭蘇軍總司令,據他的子女回憶,在華沙期間他經常感嘆自己的命苦,他說「在俄國人們認為我是波蘭人,所以把我打成了間諜;而在波蘭人們又認為我是俄國人,所以每年都有人要暗殺我」......

儘管如此,羅科索夫斯基對斯大林卻依然是忠誠的。1960年,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赫魯曉夫讓他寫一篇將斯大林政治錯誤擴大化的文章他沒有同意,於是,當他第二天再去上班時,他發現自己的座位上已經坐上了另一個人,而迎接他的,則是一份解職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論道 的精彩文章:

蘇聯最愚蠢的武器名為「步兵坦克」,一舉害死自己上千名士兵

TAG:布衣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