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能音箱這個行業爆發在即 馮小剛都入伙了

智能音箱這個行業爆發在即 馮小剛都入伙了

小明評測智能家居網訊:在這個人工智慧的「小盒子」里,幹什麼都只是「一句話的事兒」——著名導演馮小剛這樣形容由他本人投資的一款人工智慧音箱產品。

2014年11月,智能音箱的「鼻祖」亞馬遜的Echo正式發布,它能播放音樂、收聽新聞、點比薩、叫車以及定鬧鐘……隨後,谷歌、微軟、蘋果先後發布了Google Home、Invoke、HomePod等智能音箱。而在國內市場,從BATJ等行業巨頭到中小創業團隊,同樣有大量市場參與者湧入。

下班回家倒在沙發上,輕喚音箱的名字,再補上一句「播放XXX的《XXX》」,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閉眼盡享音樂之美……

要說2017年最熱門的科技領域,一定不會少了「智能音箱」。2014年11月,智能音箱的「鼻祖」亞馬遜的Echo正式發布。它能播放音樂,能收聽新聞,能點比薩、叫車以及定鬧鐘,如今它內置的語音助手Alexa已擁有驚人的1.5萬多個功能。在三年多時間裡,Echo銷量超過1000萬台。

亞馬遜旗下的智能音箱Echo、Echo Plus和Echo Dot(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火爆的銷量引發各方紛紛效仿,谷歌、微軟、蘋果先後發布了Google Home、Invoke、HomePod等智能音箱。而在國內市場,從BATJ等行業巨頭到中小創業團隊,同樣有大量市場參與者湧入。

有人預言,這一行業爆發在即。每經小編注意到,近日有消息稱,連「老炮」馮小剛也聯手馬化騰,鼓搗出了一款智能音箱產品。

智能音箱搶了美國人玩手機的時間

據外媒報道,美國市場去年智能音箱銷量達到了3900萬台,平均6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智能音箱,這個數字比2017年1月增加了128%。

市場研究公司NPR和Edison Research日前發布的《2017年智能音箱秋冬報告》(The Smart Audio Report,Fall/Winter 2017)顯示,越來越智能的智能音箱已經開始搶智能手機的「飯碗」。

在擁有智能音箱之後,34%的受訪者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被替代了。同樣被智能音箱「搶佔」使用時間的電子產品還包括傳統收音機(39%)、電視(30%)、平板電腦(27%)、電腦(26%)等。

截自《2017年智能音箱秋冬報告》

從用途上看,不少用戶對智能音箱已有些「中毒」。作為老本行的「放歌」功能雖仍是執行最多的任務,但將智能音箱看作智能助手甚至「聊天對象」,要它「回答問題」、「報告天氣」、「講笑話」、「設鬧鐘」的用戶已不在少數。

截自《2017年智能音箱秋冬報告》

可以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音箱的誕生地——美國已經初步「淪陷」。那麼中國市場是不是也這樣呢?

國內廠商:各懷心事,快速卡位

「2016年的熱門話題是無人機,2017年是虛擬現實,而2018年就將是人工智慧音箱的大爆發。」

——在今年初舉行的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消費電子展(CES)上,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王吉平曾如是表示。他還說,中國智能音箱發展比較緩慢是因為大多數消費者仍然習慣用手機和社交網路來提供服務,此外中國的智能音箱系統尚未全面成熟。

每經小編注意到,或許是受亞馬遜Echo締造的商業傳奇的鼓舞,近年來,國內大大小小公司也已陸續躍身其間,爭相卡位。據媒體報道:

2015年3月,在Echo發布4個月後,京東集團與科大訊飛便聯合成立了靈隆科技,意圖打造中國版Echo。2015年8月,叮咚第一代產品發售,售價798元。

2016年4月,喜馬拉雅正式籌備研發智能音箱。2017年6月20日,首款產品「小雅AI音箱」正式發布並展開預售。

2017年1月初,聯想智能音箱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上亮相,產品分為海外、國內兩個版本,4月正式在聯想官網開售,最新售價799元。

2017年6月8日,京東發布叮咚TOP和叮咚二代;

6月18日,喜馬拉雅聯合獵戶星空等推出小雅AI音箱;

7月5日,百度發布DuerOS開放平台。當天,阿里也推出智能音箱天貓精靈X1和AliGenie語音助手;

7月26日,小米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智能音箱「小愛同學」……

粗略統計,目前國內涉足智能音箱的企業已經接近50家,僅在騰訊內部,就推出過語音助手騰訊叮噹和騰訊雲小微兩個智能語音相關的產品。

這一行業甚至吸引了老炮「馮小剛」跨界入伙。據媒體報道,2014年,馮小剛參投了一家帶屏通訊設備的初創企業「數字家圓」,持股8.46%(出資400萬元)。後者的主要產品是「親見」系列智能視頻終端和智能音箱。

圖片截自天眼查

2017年6月,數字家圓作為智能音箱硬體製造商開始與騰訊合作,將騰訊積累多年的AI能力通過騰訊雲小微輸出和落地。7個月後,1月17日,雙方合作的人工智慧視頻音箱正式發布。

在發布會上,數字家圓創始人兼CEO唐波表示,目前全球智能音箱的領軍者亞馬遜尚未能進入中國,2018年,中國本土智能音箱市場的銷售規模將達到千萬台,包括無屏和有屏的設備,隨後將進入快速增長通道。

圖片來源:數字家圓官網

該觀點與部分券商的看法不謀而合。1月14日,中信建投電子團隊曾表示,今年CES不可忽視的一個特點是AI語音交互型產品空前繁榮,谷歌、亞馬遜、三星、LG以及百度、騰訊、小米等企業均攜智能音箱參展,建議「重點關注智能音箱產業鏈」。

1月19日,國泰君安(20.420, 0.48, 2.41%)發布研報稱,維持國光電器(18.360, -0.17, -0.92%)(002045.SZ)「增持」評級,上調目標價至27.3元,理由在於:

智能音箱爆發在即,獨供HomePod揚聲器帶來明確業績增量:智能音箱將成為智能家居控制核心及語言交互入口,已得到產業巨頭共識,產品紛紛推出。

預計智能音箱數量將從2017年的2600萬台增長至2021年1.37億台,CAGR(註: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51.6%。國光為音箱龍頭,深度受益這一行業趨勢,且公司為蘋果HomePod揚聲器獨家供應商,業績彈性明確。

不過,盲目樂觀在任何行業都不可取。去年8月,《財經天下》周刊曾報道稱,本輪智能家居入口爭奪戰的焦點已轉向智能音箱。行業巨頭與創業公司在面向風口快速跑馬圈地,但技術短板、市場尷尬、標準缺失、各平台互聯互通之難等卻被有意無意忽略。它們或將成為入局者折戟沉沙的致命傷。

靈隆科技CEO魏強在接受《財經天下》周刊採訪時稱,智能音箱行業雖然有著美好的前景,但蛋糕還不大,入局企業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共同把蛋糕做大,而非圈地、站隊。在他看來,如果每家都單獨做,最後只能是低水平重複建設。

日前的發布會上,唐波則向全天候科技表示,智能音箱在2017年蠻熱的,冷卻也很快,似乎「硝煙還沒起來,這場仗就打得差不多了」,原因在於沒有形成銷售規模。而銷售規模的基礎是形成很好的產品體驗。

對於這個市場上,誰能成為最終的贏家?唐波認為需要具備四個條件:硬體能力、AI能力、內容生態和服務能力、銷售能力。未來只有少數幾家能夠最後勝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明評測 的精彩文章:

溫馨提示:秋冬季智能鎖指紋識別不靈敏怎麼辦?

TAG:小明評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