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期效應之「說好的香蕉呢?」

預期效應之「說好的香蕉呢?」

1928年,心理學家廷波克做了名為「猴子的沮喪」的實驗。實驗分為兩次:第一次,他讓工作人員當著猴子的面,在兩個有蓋子的盒子中的一個里,放上了猴子喜歡吃的香蕉,然後,用擋板遮擋住猴子的視線,把兩個盒子的蓋子都蓋上,讓猴子尋找哪個盒子里有香蕉。結果,發現猴子的辨識能力很強,很快就找到了盒子里的香蕉。

第二次,他同樣先讓工作人員當著猴子的面,在這兩個盒子中的一個里放上香蕉,並都蓋上蓋子。接著,用擋板遮擋住猴子的視線,悄悄把放有香蕉的盒子里的香蕉換成猴子不喜歡吃的萵苣葉。然後,再讓猴子去尋找。結果,猴子發現萵苣葉後,露出驚訝的表情,它沒有吃萵苣葉,同時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預期中的香蕉,於是,猴子變得非常沮喪,並向工作人員大喊大叫。

很明顯,這是一個對比實驗。第一次,猴子看到香蕉,找到後也是香蕉,情況符合預期;第二次,猴子看到香蕉,找到後卻是萵苣葉,情況比預期糟糕,於是猴子的情緒沮喪、行為憤怒。

於是,廷波克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動物和人類的行為不是受他們行為的直接結果的影響,而是受他們預期行為將會帶來什麼結果所支配。由廷波克的這一實驗和結論,我們可以想到很多與之相關的事情。在之後的文章里,我們再一一分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每個生命交匯的時間刻度,都是禮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