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專:心地光明一笑呵

李專:心地光明一笑呵

心地光明一笑呵

——老祖寺兩日禪修小記

李專

傍晚,省作協禪文化採風團入住黃梅老祖寺。

分給我的寮房,紅色的房門板上釘著一塊金底黑字牌子,字是「成就大眾」4字,房內一面牆上還有兩2個字「止語」。兩日靜修從這6個字開啟。陳設簡陋自不必說,要拿點勇氣來克服的問題是沒有洗澡設施,洗澡要到一樓的公共澡堂。另外一個問題是驅蚊子,蚊香倒是有一盤,但是沒有火種。老祖寺雖然也供遊客遊覽,但是,沒有任何商業設施和商業活動,所以,無法買到打火機或者火柴。雖然是山外酷熱的8月中旬,但是,因為溫度要低好幾度,儘管周圍樹多草多,蚊子並不多,我的寮房裡頂多只有一隻或者兩隻蚊子。

這一夜睡得很好,當然不是因為蚊子少,而是因為靜。老祖寺在紫雲山區的雙峰山下,周圍只有8戶人家,不會有喧囂之聲。還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里,心靜。寮房的門是有鎖的,但是,鎖舌被固定了,不能發揮鎖的功能。所帶之物,有錢包有身份證有手機,但是,我就是在不鎖門的狀態下安然入睡了。這在別處,就是在自己的家裡,都是做不到的。

吃齋飯叫過堂。在老祖寺的第一餐是早餐,去齋堂的途中,見過幾處「微笑點頭不語」的標語,走進齋堂,雖然已經坐滿了人,卻是靜悄悄,就是那種莊嚴的靜穆。時辰到了,儀式開始,青魚敲過,雲板響過,主持的法師帶領大家齊誦供養謁。每人面前有一份過塑的供養謁,會念的就念,不會念的就看。唱經畢,由幾位居士和義工分發飯蔬。每人面前兩隻碗,一隻盛稀飯,一隻盛菜,幾樣菜都放進這隻碗里,饅頭也放進這隻碗。分餐者,在向你碗里分放食物時,都會目視你片刻。你點頭,他(她)就把他(她)負責分發的那一種,放進你碗里,你搖頭,他(她)就不放。吃飯時,沒有人聲,只有碗筷觸碰的叮噹聲。餐畢,又唱餐畢的經文。飯蔬很簡單,但是不能剩,否則,分發者會給予提醒,更有甚者,坐在你旁邊的禪修者會幫你把剩下的飯蔬吃完。用餐時,有人不自覺地翹起二郞腿,也會被制止。這一切,讓你感覺到糧食是這樣的神聖,用餐時必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齋堂里一塊牌子「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把一粒米看成山大,誰敢輕慢糧食!兩天里,幾餐齋飯下來,讓人一輩子都忘不了老祖寺的過堂情景。

上午是當家師崇延法師引導大家參觀老祖寺。他首先朗誦了老和尚凈慧的《宿黃梅老祖寺》作開場白:「門前汩汩長流水,嶺上青青不老松。常有雲霞生足下,四時明月影朦朦」。 再從蓮峰七瓣環侍、門前一水西流講起,引出千歲寶掌祖師開山創建,到凈慧長老重修寶剎。一路走來,對每一座殿堂、每一塊門楣、每一尊菩薩,法師娓娓道來,始終笑容滿面,時有妙語曝出,引來笑聲一片。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四眾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感受生活禪的魅力。在某些節點,崇延法師讓簇擁在他身邊的小和尚、年輕居士講解。一位年輕的女居士,說自己本科學的環保專業,碩士讀的環境管理專業,她說技術和管理都不足解決我們今天的環境問題,重要的是人心,所以她來了老祖寺。

下午是生活禪講堂的禪文化交流,其實這是老祖寺經常舉辦的活動,短期出家禪修班,針對中小學生的生活禪夏令營,每年都要舉辦。晚上是禪悅聯誼,也可叫禪文化晚會吧。舞台與觀眾席結合部有一套泡茶器具和一位曼妙的泡茶女居士,觀眾都可以到那裡取茶喝。凈慧法師認為茶的真味在禪,茶的最深邃之處是禪。茶文化、茶藝、茶道、茶禮,四者秉承著同一個精神,就是禪。每一位觀眾都可以喝茶,每一位觀眾還可以帶走自己喝茶的茶盅。這需要備多少茶盅啊!細釉的精製茶盅有「老祖禪堂」4個字。老祖寺似乎是要「輸出」這4個字。

一天下來,滿滿當當,靈魂被反覆觸及反覆洗禮。

凈慧法師曾任中國佛教協會雜誌《法音》主編、趙州柏林寺住持、當陽玉泉寺住持、黃梅四祖寺住持,他主持募化5000萬元建設柏林禪寺,籌集善款5000萬元修建玉泉寺3座祖庭,籌資數千萬元復興老祖寺,並於1991年提出生活禪理念,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在老祖寺,僧眾談起凈慧法師必以崇敬的心稱作老和尚。凈慧法師說過,禪是生命的自在,禪是生命的瀟洒,禪是思想的空靈。他要求修行四眾永遠是一個面帶微笑的人,永遠是一個喜悅的人,永遠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人。凈慧的理想是要把老祖寺建成弘揚生活禪的根本道場。我在這裡真切地感受到了瀟洒,那種深刻的瀟洒。

當然,這種瀟洒源遠流長。四祖道信,日隆的聲名被唐太宗聞知,3次下詔請他入宮說法,大師一概以年邁多疾為由謝絕。第4次皇帝有令「如若不赴,即取首來」。使者來到山門宣讀聖旨,祖師口佔一偈:「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如斬春風」。

「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中國古代,一些瀟洒到骨子裡的作家,都有很深的禪緣。

高僧慧遠居廬山東林寺,陶淵明與其相交甚契,談佛說玄甚歡。東林寺前有一溪名虎溪,慧遠有送客不過溪的定律。一日,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3人話語很是投機,慧遠送別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3人大笑而別。虎溪公案千年事,常憶清風啟後生。陶淵明天性的瀟洒,加上深厚的佛緣,所以能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唱。

蘇軾「少年知讀佛書,習禪定」,一輩子好結僧侶。被貶黃州之初,寓居定慧院,隨僧素食。同時,又與安國寺禪師過從甚密。每隔一兩天就到安國寺誦經悟禪,旦往暮歸。兩年後,可以說是經過禪修的兩年後,寫出流芳百世的《前赤壁賦》,在黃州4年里共創作了一首詞、兩篇賦、一幅帖等4個文學高峰,並成為東坡居士,從此,蘇東坡比蘇軾之名更顯。蘇東坡在黃州的4年結識了佛印禪師、詩僧參寥,此後與參寥保持20多年的交情。這4年是他藝術成就走向高峰的4年,更是他的人格更趨成熟的4年,成為更超脫更瀟洒的蘇東坡。東坡居士的禪詩禪詞,數不勝數。他的《琴詩》,直接就是老僧談禪,空靈絕妙:「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他的名句「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一直被奉為禪苑清音。佛緣讓蘇東坡很好地將現實人生轉化為詩意人生。

因為同有一顆禪心,蘇東坡的美學範式與陶淵明最為契合。整個南北朝,陶詩並不被看重,終唐之世,李白杜甫也未加青目。直到蘇東坡,才把陶詩奉為至高無上的詩。《蘇東坡全集》里,和陶詩的作品就有120首之多,他對詩仙詩聖完全沒有這份恭敬。蘇東坡發現了陶詩那種「此中有真味,欲辯已忘言」的詩歌真諦,特別欣賞陶詩於極平淡樸質的形象意境中表達出的牧歌式的情調,認為是美的極致,是藝術的頂峰。因蘇東坡的鼎力推崇,陶淵明的地位被確立,陶詩也以蘇化面目流傳下來。

2013年4月圓寂的凈慧法師,同樣是位文章大家,圓寂前的一個月還在寫詩。這次,老祖寺給採風團成員配發的資料中,就有4部凈慧法師的著作《柏林禪話》《經窗禪韻》《生活禪鑰》《紫雲禪話》。

《經窗禪韻》是一部非常好讀的詩集。我只想抄幾句與讀者分享,沒想到越抄越多,像守財奴難以割捨金子一樣,我也難以割捨這些金子般的詩句。「一盞清茶一炷香,農余飯後讀書忙。有人問我書中味,霞蔚雲蒸古木蒼」(《農余雜韻》)。「飯後偷閑看小園,土疏苗壯覺心寬。菜根自有無窮味,莫羨春池把釣竿」(《漫興》)。「幾畦蔬圃一池蓮,一個佛堂屋數間。竹影頻搖塵不動,夜來新月照窗前」(《宿無垢山莊,贈盧曉民居士》)。「漠北歸來有所思,殘年正是住山時。蛙鳴鳥叫經窗外,一枕清風已解疲」(《漠河紀行》)。「春到深山萬綠稠,霧中翠竹盡低頭。一湖碧水波常靜,幾樹紅梅萼尚留。淺草輕柔憑宴坐,青雲高掛漫相儔。良辰佳景添佳興,燕舞鶯歌樂自由」(《居老祖寺雜詠》)。

凈慧法師也有一位禪詩唱和的知音陳雲君居士,《經窗禪韻》里居然也有和陳詩的作品整整120首。「潮湧詩情我欲狂,覺來文字亦皇皇。深山草屋蒲團坐,雲自飄然茶自香」。「山藏市隱總無妨,百萬紅塵亦故鄉。林下相逢林下樂,禪衣百衲有餘香」。「庵前流水自潸潸,設有柴門不用關。朵朵白雲風上下,誰人不羨老僧閑」……

第三天上午返回,崇延法師、聖清法師在山門前送別我等。這個送別的過程較長,因為來接我們的車還在路上。話別是送別的一種,合影也是送別的方式之一。如果是一位女眾與之合影,崇延法師一定要拉上第三人一起同框。聖清法師則不同,來者不拒,毫無忌諱。聖清是個極有吸引力的年輕法師,尤其是對女眾,他的顏值太高了,泛著青光的腦袋很有型,線條柔和的臉龐很標緻,一雙大眼睛極亮。有一次合影,他往中間一站,兩邊的女眾隊伍不但加長,長得一個鏡頭都裝不下了,聖清在中間很受用地微笑著。他走路都是舞台步,從頭到腳透著瀟洒勁兒。將來聖清當上老祖寺的住持了,他還會這麼瀟洒嗎?我猜想,即使不能與現在的自己一樣瀟洒,起碼比現在的崇延法師瀟洒。

凈慧法師曾有詩句「街頭每見少年僧,挽手呼朋俗態仍」。

2017年9月1日星期五

李專,祖籍湖北省武穴市,1962年10月18日生於湖北省陽新縣。現任咸寧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已出版散文集《歲月的痕》、遊記集《行走的歌》、文學評論集《卷中歲月》等。《卷中歲月》獲得20多位評論家、作家撰文評論讚譽。散文《別再「遲鈍」下去》獲《人民日報》「中國環保三十年」徵文一等獎,散文《列寧格勒的樹》入選北師大版初中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廣泛流傳的作品還有《父親的撫摸》《照亮卑微的陽光》《風雅二十四節氣系列散文》等。

推薦閱讀

《鄉土作家》公眾平台

湖北省咸寧市文聯主辦

關注覆蓋全國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及海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作家 的精彩文章:

流水輕嘩:亭亭木槿淡淡傷

TAG:鄉土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