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後期花字常態化、效果免疫化後,「神後期」還能怎麼玩?

後期花字常態化、效果免疫化後,「神後期」還能怎麼玩?

【微信號:yushitongjian2015】謝絕任何微信號和媒體未經許可轉載!轉載請後台聯繫,但歡迎各位轉發到朋友圈

在國產綜藝如雨後春筍般爆發的當下,韓國綜藝《尹食堂》推出第二季後,在國內大受歡迎,豆瓣評分甚至超過了第一季的9.1分,拿下9.6的高分。而這檔綜藝成功的原因,誠然,節目設置固然是一方面,但後期花字也增色不少。對於國產綜藝來說,花字的大量運用也成為網路綜藝和衛視綜藝的一大亮點和趨勢,但在後期花字生產逐漸常態化後,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風格化+話題熱點:後期花字對綜藝究竟有多重要?

關於「花字」的概念,目前業界並無統一的說法,而「花字」的應用本身也隨著實踐的創新而不斷拓展其邊界。卞合江曾在《綜藝花字功能新議——以《神奇的孩子》為例 》一文中,這樣定義:花字,顧名思義,是指在綜藝節目中,區別與標準字幕的包裝類文字。

據鈦媒體的報道,「花字」在中國本土流行起來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爸爸去哪兒第一季》,而在這之前,日韓綜藝經常大量運用花字,動態活潑風格多樣的花字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實際上,花字的濫觴是日本上世紀末的節目,早在1994年,韓國就派人到日本富士電視台學習後期剪輯,當時參與學習的導演金英熙將字幕帶回韓國,並運用到電視節目中。後來韓國把字幕改良成形式更豐富的花字。

一檔節目的創作一般經過三部分,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後期包裝,而花字就屬於後期包裝範疇,在《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兒》等綜藝節目本土化的同時,後期的花字也在進行多元文化符號的融合,創造出良好的傳播效果。

綜藝《萌寵萌萌宅》

一般而言,後期花字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說明性花字、強調性花字、解釋性花字、修飾性花字和唱詞類花字。而後期花字究竟對一部綜藝的作用何在?除了常規的提高可看性、增強娛樂性、製造話題,替觀眾吐槽等作用,花字還有著其他值得注意的效果。

首先 ,後期花字的運用能夠給節目以別具一格的特色,形成風格化效果。以《火星情報局》為例,這檔網綜自16年開播後話題不斷,而節目中運用火星文、彈幕、暴漫人物等元素的後期花字成為重要的討論話題,甚至很多觀眾是因為後期花字而選擇這檔綜藝,「字幕菌」和嘉賓們熱度的熱度不相上下,被網友評價為「有毒,會吐槽,腦洞大的字幕菌」。

在這檔節目中,後期花字甚至成為「段子手」,有個十分經典的片段是,歌手劉維在節目中演唱韓文歌,後期字幕打的是「這首我們翻譯無能,這段殺馬特舞還要多久,逼著後期做特效,他真的想馬上上位變紅,應該不會被播出,如何播我直播吃鍵盤。」如此「不合常規」甚至是不專業的花字卻意外地效果良好。

在很多期節目中後期「字幕菌」都腦洞大開,具有人格化特徵的「字幕菌」也讓這檔綜藝有了自身「吐槽、搞笑」的特色和風格。而究其原因是順應了網路傳播的規律和特點, 「擬人化」傳播迎合了《火星情報局》自身的年輕人為主的受眾定位,加之語言幽默、緊跟網路熱點使得共鳴效果更強。

後期花字另外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在節目內容的基礎上,鍛造新的話題熱點,進而提升節目熱度。此處以芒果TV《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為例,節目中杜江的兒子嗯哼的「少女辯」這種小女生的反差萌讓網友大呼「可愛」,「嗯哼少女辯」成為話題熱詞,數次登上微博熱搜,關於「嗯哼少女辯」的表情包、p圖軟體特效也應運而生,進一步提高了節目熱度。

除此之外,諸如《極限挑戰》中的「這就是命」《奔跑吧兄弟》中的「we are 伐木累」等節目「梗」都少不了後期花字的包裝。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創意的周邊都離不開其本體,在進行動畫包裝之前,需要根據每位萌娃的性格特點來製作不同的後期特效。「少女辯」是後期人員基於萌娃「嗯哼」自身搞怪可愛的表情特點之上進行挖掘和創作的,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陳小春兒子Jasper身上,「小甜椒」的標籤能獲得觀眾認可很大的原因也是和其本身的性格特點相吻合分不開的。

後期花字不是萬金油,錦上添花還需考慮傳播效果

好的後期花字能夠挖掘齣節目本身內在的基因,使之得到戲劇化的強化釋放,但在各大綜藝節目都意識到後期花字的重要性,後期花字進入常態化階段後,一些誤區也隨之顯現。

首先,後期花字不是萬金油,它的運用受綜藝節目類型限制,並不是所有的綜藝都適合花字,雖然增加的節目趣味性,比如過多的花字運用在文化類和深度訪談類的節目中就很違和。

文化類綜藝如何平衡文化感和娛樂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2017年9月上線的《中國故事大會》第一期,後期製作中加入了俏皮的背景音樂,特效花字、嘉賓現場調侃等,我們看到製作者試圖打破文化節目零娛樂的僵局,但效果卻不甚理想,花字和俏皮背景音樂和文化故事有些違和。

其次是部分綜藝節目後期花字的運用喧賓奪主,畫蛇添足。根據鈦媒體報道的有關數據,一期一小時左右的節目花字數量通常在600-700 之間,所以為了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包裝人員會盡量給每一個花字設計一下動畫效果並配上相對應的音效,使得花字成為更加獨立的一個節目元素。

後期花字本質上是作為節目的補充和鋪墊,而過多的花字則影響觀感,《奇葩說》作為一檔語言類辯論節目,在嚴肅的辯論節目中運用無厘頭配音、熱血漫、鬼畜剪輯等後期手法,配以貼合熱點、大片式場景、中英文東北話亂燉等後期花字特效也圈了不少粉,但輿情官發現在部分節目片段中,花字鋪滿屏幕,影響觀感,也相對弱化了辯論選手的語言在節目中的比重。而在許多真人秀中,後期「花字」依賴症也愈發明顯。

最後,目前花字的創作呈現低產化。國內各大綜藝節目多圍繞形狀、色彩、字體等方面進行視覺設計,在字幕語言的創新應用上則較鮮有之,即視覺美感迎合了觀眾對美的需求,但在語言表達的新奇特別、意義深刻方面運用較少,花字內容水平、形式風格參差不齊。

充斥在電視熒屏上的很多花字過於隨意、信手拈來、信馬由韁,缺乏整體的構思和系統的設計。更甚者,大尺度的後期花字陷入庸俗、低俗的怪圈。

找準定位不斷超越, 腦洞大開服務主線

如今,花字在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變化之後,其作用在裝飾畫面的同時漸漸出現了更加重要的功能。但在生產常態化和創作低產化趨勢下,對於觀眾來說也出現了「免疫」效果,花字「多見則不怪」,這也將成為綜藝節目遭遇的「小危機」。綜藝節目對於後期的要求標準將更加嚴苛。

後期花字應成為節目的補充,包括對敘事情節和人物關係的挖掘、背景環境的補充、情緒的提煉與擴大、視覺包裝修飾、做懸念,以及把笑點具體化,比如對於節奏的調控,如果每一組鏡頭是一段文字,花字和動畫特效就像文字中的標點符號。標點符號要打在準確的位置,才可以把劇情豐富,幫助觀眾理解。

另外,花字創作不但要求文字功底深厚,還要求思維發散,有時在恰當的位置上放置的花字,不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更可能是點睛之筆,比如準確把握每個嘉賓的槽點,通過性格人物的設定,尋找新鮮的梗。當然,這也需要掌握觀眾的心理節奏,找到共情,引起情感共鳴。提升後期花字內容質量,打開腦洞,挖掘鏡頭後的深層意義,並非易事。

值得一提的是,綜藝節目在承擔娛樂作用之餘,其審美價值亦不可缺失,而花字的創作應該盡量與內容及場景較為和諧才稱之為美,在顏色、字體、字型設置等方面給觀眾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字幕的變化和組合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視覺元素。在此方面,我們也看到花字在國內綜藝運用有著從靜態到動態的發展過程,相教早期靜態的、單一化花字,如今跨次元動畫式風格花字較為普遍,有效增添了節目趣味性。

最後,即便花字作為節目的補充,但花字內容自身的深耕和更好地服務於內容並不矛盾,花字亦能成為節目的一大亮點。增強花字內容互文性能夠打造新節目IP,從而提高品牌效應。

總之,花字的興起和廣泛應用反映了我國的綜藝節目包裝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開始注重節目的畫面美化包裝。綜藝節目不斷湧現、競爭也愈加激烈,後期花字為綜藝節目的發展探索提供著更多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把嘴閉上我們還是朋友!王大陸嘴小的時候也很帥嘛!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