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恆星和行星的誕生原來如此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恆星和行星的誕生原來如此

宇宙的形成

根據現在的研究結果,大多數人比較認同大爆炸這一說法,這裡我們做個假設,把大爆炸前的宇宙想像成一個由不同比例的119種元素組(我讀書時記得是118種,最近貌似又發現了一種新元素,後面會提及到重元素和輕元素,大家可以先看看化學元素表了解一下,或許後面內容會好理解一些)成的鉛球,且各種元素不均勻分布,鉛球之外(也就是現在的宇宙之外)包裹著一團面,在某個瞬間鉛球爆炸,在很短的期間內行程宇宙雛形,大家都知道,爆炸是一個釋放能量的過程,這股能量,攜帶著鉛球爆炸形成的碎片擠壓麵糰,使麵糰中間的空間不斷擴張,形成宇宙空間。

行星和恆星的形成

爆炸形成的鉛球碎片,大小不一,導致引力大小也不一樣,各種元素含量不均,導致了這些碎片的演化過程不一樣。質量較大且含有重元素較多的碎片,因為萬有引力,導致重元素不斷靠近並擠壓,當內部壓力足夠大時,重元素就變成了擠壓對象,較重元素成了被擠壓對象,那麼,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較重元素就會發生核聚變,形成重元素,剛開始,這樣的核聚變發生在內部,外部表現不明顯,這樣恆星的雛形就成了。隨著核聚變不斷的變化,由輕元素到重元素,逐級的都開始發生核聚變,類似的過程不斷的發生,就形成了像現在我們所了解的太陽一樣的恆星。

當然,我們很多時候了解到的太陽是主要由氫元素組成,實際上,是因為,太陽光太強,目前只能觀測到表面,我們知道,氫元素是目前已知的最輕的元素,所以,可以說太陽已經在燃燒最輕的元素了,等太陽中氫元素聚變完,那太陽就進入晚年了。但是,因為氫元素足夠多,所以,太陽還可以燃燒很多年我們也可以得到一個理論,就是,宇宙中,各種元素的數量,由輕到重,其實是遞減的,但質量,是遞增的,這就符合了質量守恆定律!更多的知識,大家看看專業書籍就知道了。

行星和恆星的區別

行星和恆星的區別就在於重元素含量,重元素足夠多,演化成恆星的速度就快些,像地球,火星這樣的星體,本身在爆炸時產生碎片質量小,重元素含量少,即使發生聚變,速度和周期都要慢些,能量也少些,所以就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們稱之為行星。但是,我們都知道地球內部其實也在燃燒(這裡我沒具體了解過是因為聚變還是壓力造成的燃燒)。這裡可能會有一個疑問「星體都是大爆炸形成的,但為什麼的年齡不一樣?」這裡,簡單回答一下,星體的形成,不只是大爆炸過程,還有宇宙演化過程也可以形成的!具體大家可以看看相關資料!

發光與不發光

我們一般所定義的恆星,其實是核聚變已經發生到表面的星體,實際上,有一些星體,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發展成恆星,只是聚變尚未發生到表面,現在看不出來!光,大家都知道是一種能量,核聚變也是一種是釋放能量的過程,恆星的演化過程就是不斷的發生核聚變,釋放能量,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光,或者說看到發光的恆星。不發光的就是聚變尚未發生到表面或者不滿足恆星演變條件的行星了。但是,因為萬有引力,所有行星最後的命運就是:要麼自己成為恆星,要麼成為恆星的養料!

總之,宇宙的一切都是在變化的,無時無刻都有恆星的誕生和死亡。他們就像人類的誕生一樣,都是隨機的,沒有什麼特定的要求讓他們必須成為恆星或者行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萬物學 的精彩文章:

TAG:宇宙萬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