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暖氣的保康人靠什麼過冬?
20年前的冬天
沒有空調,沒有暖氣
取暖器都很少用
都是怎麼過完整個冬天的?
GIF
取暖篇
一到冬天,一家人圍坐在火盆上烤著手,不用多久臉都被烤得紅彤彤,家裡的貓貓狗狗也會過來湊熱鬧。
那個年代也沒有充電式的暖寶寶,橡膠製成的熱水袋還要自己注水。
實在冷得慌,又沒有熱水袋,玻璃瓶里裝滿熱水也能暖暖手腳。
吃喝篇
在地面挖個洞壘上風乾了的土塊就成了烤箱,把紅薯往裡一裹,大夥都等著開窯啦。
每家每戶都儲存青菜,再腌上那麼幾缸酸菜、蘿蔔,才算真的過冬。
一家人圍爐暢談時,旁邊放上幾個土豆或是紅薯,也成了當時的樂趣,煙塵滾滾卻也不嫌臟。
沒有薯條,那時候的零食攤都是流動的,街道邊口吆喝一聲,一群孩子呼擁而上,一塊錢能買一大袋。
殺年豬,請上親朋好友聚一餐,然後剩下的做成熏肉、臘肉,堪稱完美!
玩樂篇
那時候的雪好大,我們凍里鼻涕流也要堆雪人、滾雪球。
屋裡燒著爐子,外面天寒地凍,我們總會趴在窗邊,對著玻璃哈氣,還會不厭其煩的畫個愛心、笑臉。
一把洋火槍,還有類似於火柴的小炮竹,是我們當年最夢寐以求的玩具,可一般只有過年才有這樣的福利。
穿搭篇
經典款軍大衣,那一抹綠色就是記憶中的溫暖。
現在流行的雷鋒帽,很多年前我們就帶過,四捨五入也算是走在了時尚的前沿。
那麼冷的天,怎麼能少得了一雙這樣的手套~
棉絨鞋,男生穿黑色,女生就比較艷麗,雖然看著像奶奶爺爺輩穿的,其實你別嫌棄,它還比較管暖。
那時候,媽媽最喜歡給我們買這樣花花綠綠的極具特色的棉衣。
媽媽們一閑下來就會聚眾針織~所以才有了媽媽牌溫暖三件套,棉褲、棉衣和棉帽。
生活篇
每當秋冬來臨,大家紛紛在房前屋後的空地打煤球。實在沒有時間,就盼著買蜂窩煤的早點來~
以前用的保溫瓶,外面是竹編的~
那時候,沒有水乳,也沒有彩妝,它們就是一個女人全部的化妝品。
小朋友皮膚乾裂,塗上一點「郁美凈」,第二天就又光滑如初啦。
一到冬天,就會在屋裡生爐子。煙囪伸到窗外面,那嗆人的煙味隔好遠都能聞到,管子上還會帶坨黃色的冰。
那時候的澡堂,幾毛錢洗一次,互相幫著搓背,沒準還在裡面把衣服也洗了。
沒有各種羽絨被,當年自家彈的棉被,雖然很重但也很暖和。
那時候我們還買不起私家車,一家三口,一輛28寸自行車,頂著風雪,有說有笑~
看完之後是不是覺得
那時候
雖然物質匱乏,生活簡單
但卻很快樂呢^_^
素材來源:網路整合


TAG:V視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