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光福:向康熙學習

王光福:向康熙學習

向康熙學習

凡是略識之無的中國人,都知道林則徐禁煙的故事。可是,即使滿腹經綸的讀書人,也未必都知道在林氏禁煙之前,康熙早就提倡禁煙了。雖然此「禁」非彼「禁」,康「煙」非林「煙」,但卻都是有關國計民生、吏治廉明的大事,所以特在此表出,與當代煙民同享共儆。

在小橫香室主人編撰的《清朝野史大觀》卷一,有一則「聖祖惡吃煙」的記載。雖然是極其淺近的文言文,但是為了減少當代煙民們的閱讀難度,不使其找到吃煙刺激思維的借口,我還是提前把它翻譯成白話文,讓聰穎者旁光一瞧、愚鈍者定眼一看,就能明了其意,心有戚戚焉。

康熙不喝酒,尤其討厭吃煙。溧陽史文靖、海寧陳文簡二公,酷愛淡巴菰(即煙草,清人王士禛在《香祖筆記》卷七中云:「呂宋國所產煙草,本名淡巴菰,又名金絲薰。」),已經上癮到了煙手不離的程度。康熙南巡的時候,在德州小住,聽說了史、陳二公的嗜好,就賞賜他倆每人一隻水晶管的煙袋。他倆偶然呼吸用力不均,煙袋鍋里就火焰上升,一個爆花差點燒著嘴唇。史、陳二公大吃一驚,不敢再吃。於是,康熙傳旨禁止天下人吃煙。學士蔣陳錫有一首詩:「碧碗瓊漿瀲灧開,肆筵先已戒深杯。瑤池宴罷雲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從這首詩的內容來看,不但煙要禁,連酒也是不提倡的。

《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夢狼》,寫完了正文之後,蒲松齡還在後邊附錄了兩則類似故事。第一則也講了一個與戒煙有關的小故事,其大意如下:

鄒平縣的進士李匡九,為官清廉愛民。曾經有一個富人遭人陷害,衙門裡的門役嚇唬他說:「當官的想要你二百兩銀子,不趕緊送上,官司就要輸了!」富人願意出一半,讓門役幫忙說情。門役說:「我當然儘力幫你,只怕當官的不願意。受審的時候,看情況而定吧。」

李匡九升堂審理此案,門役知道他正在戒煙,就低聲問:「吃煙嗎?」他搖搖頭。門役就跑下來對富人說:「我說一百兩,當官的搖頭不答應,你看見了吧?」富人相信了,就答應如數奉送二百兩。門役知道李匡九喜歡喝茶,就又小聲問:「喝茶嗎?」 他點點頭。門役就跑下來去端茶,並對富人說:「說妥了,當官的點頭同意,你看見了吧?」案件審理完畢,富人無罪釋放,門役輕鬆賺了二百兩銀子,還另外索取了一筆謝金。

李匡九如果不吃煙,當然也就不用戒煙;不戒煙,當然也就不會被門役鑽空子。不但嗜煙容易壞事、嗜酒影響工作,通過此故事我們知道,就是嗜茶,也容易為別有用心之人乘機利用。這還是公堂之上的特例,而公堂之下的慣例則是,如果官老爺嗜煙、嗜酒、嗜茶的名聲傳播出去,就會有人藉機送煙、送酒、送茶。即使不嗜煙、嗜酒、嗜茶的官老爺,若有人經常送煙、送酒、送茶,也會因為「得來全不費工夫」而逐漸嗜好甚至酷嗜起來。因有而嗜、因嗜而有,越有越嗜,越嗜越有……這是惡性循環。拿人家手軟,吃人家嘴短,因此就不免因小小的嗜好而招來大大的損失——從個人名聲到身家性命。

清人鄒弢在《三借廬筆談》中曾談到《聊齋志異》與「淡巴菰」的故事。因為其文言實在淺顯易懂且頗具美感,所以我不再翻譯,徑引在這裡,供煙民們欣賞:

相傳先生……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

這段傳聞,早已被魯迅先生斥為無稽之談。但是從中我們仍可以看到,吃煙在當時的淄川一帶頗為時興。從蒲松齡的隨葬品中有一隻銅煙袋來看,蒲松齡也確實是當時一大煙民。但是,如果有人據此就說《聊齋志異》的輝煌和蒲松齡吃煙有關,我是不同意的。理由很簡單,司馬遷、班固不吃煙,照樣是史學大家;李白、杜甫不吃煙,照樣是詩歌巨擘。吃煙與否,和創作實績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繫。

康熙嗜不嗜茶,我雖然買了《清稗類鈔》和《清朝野史大觀》,但因為還沒來得及看,所以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康熙的不喝酒、不吃煙,絕對和他所開創的「康乾盛世」有直接關係。《夢狼》附則中的李匡九是不是相應康熙的號召才開始戒煙,我們不知道,今天中共中央號召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在工作日喝酒,我們是知道的。我們不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嗎?儘管我們始終不清楚興盛到什麼程度才算復興,但我們十分明確,今天的中國還遠沒有興盛到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最佳狀態,否則,「復興」之說的「復」字就成了無的放矢。

吃煙有害健康,不但是個人身體的健康,還有國家肌體的健康。「康熙」二字的意思就是「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這和我們今天「中國夢」的內涵是一致的。因此,我在此鄭重提出:為了健康復興,請向康熙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荊棘鳥文學 的精彩文章:

張磊:逐夢青春——左凌之夢

TAG:荊棘鳥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