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關係很好的梁山好漢,死在同一寺廟裡,不是阮氏兄弟!
水滸傳中的百餘名好漢雖不是親生兄弟卻勝似親兄弟,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來到了水泊梁山,先是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濟貧,後來被招安替朝廷南征北戰,眾兄弟也是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各奔東西。偏偏有這樣三個兄弟,他們在梁山時便關係很好,一直保持著立場一致,最後死也死在了一起。
你以為我說的是阮氏三雄?當然不是,阮氏三雄雖然是親兄弟,關係沒的說,但在征討方臘的戰爭中阮小二和阮小五相繼犧牲,只有阮小七獨自一人回到了石碣村繼續以打魚為生,結局各異的三兄弟最後並沒有死在一起。因此,我們今天要講的三位好漢其實是是林沖、魯智深和武松。
魯智深和林沖早年便相識,而且關係不錯,在魯智深到了相國寺後,重新遇到了林沖,二人多年未見卻不見半點生疏,反而更加親熱,後來魯智深更是在野豬林救下了林沖,二人從好友變成了過命的兄弟。魯智深與武松外表上看起來一個和尚、一個行者,都是一副出家人的打扮,而且在投奔梁山之前,二人都曾在二龍山做過土匪,交情也很不錯,在梁山上也屬於老相識。拋開這些早年的關係不談,三個人的關係為何這麼好還有以下原因。
首先,這三個人上山的情況很相似。林沖被高氏父子害得家破人亡,到了滄州林場又險遭暗算,於是在草料場手刃陸虞侯後心灰意冷上了梁山。武松先是殺了西門慶,又殺了張都監一家,魯智深則是打死鎮關西、大鬧相國寺後逼不得已落草為寇。從這個角度來看,三個人上山的原因很相似:一個禁軍教頭,一個提轄官,一個步兵都頭,三個人都在體制之內,且三人身上都背了人命官司。相似的經歷拉近了他們的關係,使他們惺惺相惜。
其次,三個人在梁山上的立場是很堅定的,那就是不願招安。林沖對朝廷心灰意冷,更不願意與恨之入骨的高俅同朝為官,而魯智深和武松則是清閑慣了,只願過瀟洒快活的日子,對招安更是嗤之以鼻。因此,林沖曾勸過宋江不要接受招安,魯智深和武松則在眾人下跪聽聖旨的時候以出家人為由拒不下跪接旨,甚至在宋江送高俅走的時候,三人一起提了武器要去殺高俅,雖然最後因為宋江的阻撓沒有得手,但從這件事不難看出,這三個人的關係是相當鐵的。
在梁山好漢被招安後,三兄弟一起參加了征方臘的戰爭。林沖作為馬軍首領,常常在宋江身邊,而魯智深和武松作為步兵頭領則需要經常衝鋒陷陣,二人並肩殺敵,連續砍殺方臘手下數員大將,也是過了一番生死。等到戰爭結束,魯智深在江潮來臨之夜圓寂於六合寺,林沖因為多年的憤怒壓抑在心裡再加上連日作戰對身體的摧殘感染了傷寒,留在六合寺養病,由斷了一隻手臂的武松照顧,半年後離世。武松一人在六合寺出家,在八十多歲的時候也圓寂在那裡。可以說,三兄弟在梁山上的親密是其他異姓兄弟不能相比的,就連死亡也沒能把他們分開!


TAG:小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