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可以有多開放?

唐朝可以有多開放?

唐朝可以有多開放?

啥也不說了,你把皇帝的老婆列一下,看看之間的關係就知道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把「開放性」和「性開放」混為一談?

圖片來源:《妖貓傳》

我從名字的角度來回答。

唐朝,文化極為開放,人們起名也頗為天馬行空,隨心所欲。許多女子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到外來文化的影響。

金仙公主的名字就是李無上道。

隋朝大臣楊達的孫女,她的名字就叫做楊無量壽。

唐順宗公主叫李代宗兒

此外,前衛的名字還有:王心自在、仇光千照、董菩提心、 范如蓮花等等。

用疊詞給女子起名在唐朝也是一種時尚。如:米和和、羅寶寶、張老老、張妹妹、馮鍋鍋、申太太、王鳥鳥、孫男友友等。

這些名字在今天都算新奇。

天后令選美少年為左右奉宸供奉,右補闕朱敬則諫曰:「臣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嗜欲之情,愚智皆同,賢者能節之不使過度,則前聖格言也。陛下內寵,已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固應足矣。近聞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賓潔白美鬚眉,左監門衛長史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堪奉宸內供奉。無禮無儀,溢於朝聽。臣愚職在諫諍,不敢不奏。」則天勞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賜彩百段。

——《舊唐書·卷七十八》

問:上文涉及了哪些人物關係,核心內容是什麼?

唐朝開放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前衛性感的穿衣風格,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皇臨朝,海納百川的中外融合等等。當然,他不開放的一面也有很多,比如武周時期的酷吏制度等等。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此我僅討論唐朝開放的一面,舉一個文學方面小例子,大家即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白居易是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在擔任周至縣尉時,與友人陳鴻、王質夫一起到馬嵬驛遊覽。白居易有感而發,創作了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雖然詩的開篇寫到:「漢皇重色思傾國,」但在後面詩句中反覆提到楊家有女、華清池、漁陽鼙鼓、馬嵬坡等敏感詞語,分明是在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進行高級黑。

圖片來源:《妖貓傳》

作為現代人,我們讀這首詩覺得沒什麼,但要結合當時的創作背景和作者身份,這就細思極恐了。這就好比以領導人為題材寫諷刺小黃文還公開發表,老司機一言不合就飆車。要知道白居易寫這首詩的時間,離玄宗去世僅僅 44 年。

但後來,白居易沒因此而斷送仕途,反而《長恨歌》在當時的流傳度越來越廣,火到什麼程度呢?有詩為證:「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就是說熊孩子都能唱這首諷刺歌曲,外國人都在傳頌這位公知的作品。在「家天下」的國度里,最流行的歌曲居然不是《除了他我們誰也不認》、《沒有你我們不能活》,而是這樣一首諷刺朝廷的文藝作品,太不可思議了。這要是放到大清國,不知道都進行多少次文字獄了。

寫下這句詩句的作者是誰呢?

答: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李隆基的後代——唐宣宗李忱。 他在白居易去世後,寫了這首詩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這等於一國現任皇帝公開批准,民間諷刺上屆皇帝,揭露自己祖先的桃色新聞屬於政治正確!

這究竟是開放到了什麼程度。在這種風氣的帶領下,晚唐時期用唐玄宗和楊貴妃為題材的諷刺詩歌比比皆是,比如李商隱的《馬嵬》、杜牧的《過華清宮》,在當時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厲害了呀,我的唐!

@流惜子

唐朝在政治上的開放,在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

中興英主唐憲宗,是個非常痴迷佛教的人。他聽說鳳翔府法門寺的護國真身塔里,有釋迦文佛的一節指骨,就在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派人大張旗鼓去法門寺迎佛骨進宮。既然皇帝老兒這麼痴狂,整個關中地區也全都緊隨潮流,爭先恐後去施捨,生怕自己掏錢晚了,有人捐的太厲害,把自己家產都賠進去了。

著名衛道士,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看見自己討厭的東西被皇帝帶頭搞的這麼火爆,一怒之下寫了篇千古名文《諫佛骨表》。本文一氣呵成,引經據典,談笑風生,把憲宗皇帝從頭到尾批的狗血淋頭,最經典的是這段話: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台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從古到今崇拜佛教的皇帝我見得多了,哪個活的長久了?哪個沒惹出一屁股爛事?皇帝你不要重蹈覆轍,你要還這麼當佛教腦殘粉,我看你也遲早藥丸。(果然不久就完了,憲宗崩於第二年,比漢明帝都差三年。)

這種罵得狠還恐嚇君上的話,放到哪個朝代都是大罪,放在明清,打屁股、流放、乃至砍頭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憲宗看後果然勃然大怒,你不僅攻擊我追星當腦殘粉,你還詛咒我活不長,他暴怒地對宰相噴:「韓愈這廝不聽我的話,說我腦殘粉當的太腦殘,我也就忍了。他居然說東漢之後崇拜我佛的皇帝沒有一個好下場,怎麼敢放肆到這個地步?Angry !」

頓時朝中掀起軒然大波,然後我們是不是可以期待韓愈人頭落地的結局了?

最後處理結果:韓愈貶為潮州刺史。

潮州是下州,刺史從四品。而且在唐朝,貶官為刺史是有實權的,不是安置。一個恐嚇皇帝的人,處理結果是貶為一個地級市市委書記。然而這居然是唐朝的一般情況。

再說二王八司馬事件,這是一個身居中央,與國家領導人作對的政治小團體,對新皇帝憲宗來說,這屬於政治敵人。何況朝中都不容他們,得罪的權貴數不清,按理說在我國古代黑暗的封建專制時期,砍個頭也很正常吧!

結果除了二王下場不好,包括偉人柳宗元在內的八個人都被貶為五品司馬,而已。其中命運非常悲慘的柳宗元,之後沒能東山再起,但也是調到柳州去當刺史,還是個有實權的地級市市委書記。

這告訴我們,在唐朝,對士人是極其尊重的,對言論是極其開放的。只要你不是跟皇位過不去(放哪朝都是個死),犯了事,大部分情況下,犯了事,說話觸怒了皇帝,不過是被貶到偏遠的南方當刺史、司馬等不低的官,最不幸的是流放,但唐朝的赦免既頻繁又力度強,像韓愈同志在潮州沒呆幾天就升為江南西道袁州刺史,第二年就回到朝廷當了國子祭酒。

整個唐朝,除了武則天時期酷吏橫行,殺、流放了不少人,政治環境比較嚴苛外,其他時候大抵如此。比較大的文臣流血事件只有唐文宗時期的甘露之變和唐哀帝時期的白馬驛之禍,但前者是權閹指揮神策軍所為,後者那是朱溫為改朝換代之舉,和唐朝廷其實無涉。

在唐朝皇帝面前,君臣之間遠沒有後世那麼多繁文縟節,不僅皇帝對大臣在禮儀上非常尊重,雙方討論事情也處在一個相當平等的環境下。

比如唐德宗時期的名相楊炎:

楊炎論事亦有可采,而氣色粗傲,難之輒勃然怒,無復君臣之禮。

——《資治通鑒》

經常跟德宗辯的臉紅脖子粗,說的德宗啞口無言。以至於後來德宗誇獎新宰相盧杞時對他說:「愛卿說話時候面色很溫和,不像楊炎一樣盛氣凌人,嚇得我不敢說話」,彷彿就像一個小學生對老師。

GIF

圖片來源:《還珠格格》

而在皇帝面前,不同主張的大臣也可以盡情發揮個人見解,甚至互相攻訐,而不是非仰皇帝鼻息,一句話也不敢隨便發。比如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的這一次牛李兩黨宰相間的論對:

唐文宗:宰相們,李宗閔(前宰相,牛黨黨魁,此時被貶任衢州司馬)在外面被貶的時間太長了,應該給他個好官。

鄭覃(李黨):你嫌他被貶的地方太偏,往內地移三五百里就行了,還想得寸進尺了?我們還在朝廷呢,絕對不能再用這種奸臣,你要是想用他,先把我免了吧!

陳夷行(李黨):陛下,李宗閔就是個搞朋黨的貨色,敬宗寶曆年間他和李續之那批人幾乎把朝廷的正直大臣全部趕走。

李珏(牛黨):這事罪在李逢吉(唐穆、敬兩朝宰相),又不是他們的錯。李續之服喪期滿,不能不安排個位置,如果不這樣,我怕中外士人會有很大不滿。

陳夷行:古代舜把四凶趕走,天下大治。朝廷怎麼會在乎這幾十個人渣?

楊嗣復(牛黨黨魁):辦事最重要遵循中庸之道,不能因個人喜惡決定。

唐文宗:那就給他個州刺史吧,行不行啊?(幾乎是哀求)

鄭覃:給一個州太便宜他了!最多只能給洪州司馬。

陳夷行:鄭注(甘露之變主謀)就是靠李宗閔起家的!差點把國家傾覆了,他是國家最大的蛀蟲!

楊嗣復:以前陛下想給鄭注加官,李宗閔不肯,請陛下別忘了。

鄭覃:楊嗣復是在包庇李宗閔!他們是結黨營私,我看李宗閔的罪行,比得過李林甫。

楊嗣復:你說話太過分了!昨天上報稱要給韓益陞官,我以他前年貪污所以否決了,鄭覃居然私下找我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吧」,究竟是誰結黨包庇?

在皇帝面前這樣大尺度地互相攻擊,而且還是經常發生,在中國歷史上大概只有唐朝僅見。可見唐朝的政治風氣開放到什麼程度。

拿與唐並稱開明的宋來說,人們喜歡稱讚宋朝不殺文人的祖訓,卻不知道宋太祖還曾經在政事堂(宰相辦公處)親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北宋立國初四十年,南方人在中樞確實是極為慘淡,一個國家用人,南北之間還要搞對立。

反觀唐太宗之言: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語出何其豪邁,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在唐朝政治中,民族態度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唐朝立國起,蕃將就始終是唐朝將領中的重要力量,唐朝廷對蕃將也能等而視之,沒有用人方面的歧視。如果說立國之初有史大奈、安興貴等,尚不是特別閃光。而到了高宗朝及以後,少數民族將領在唐朝已經是將星雲集,如契苾何力(鐵勒人)、阿史那社爾(突厥人)、泉男生(高句麗人)、黑齒常之(百濟人)、沙吒忠義(百濟人)、論弓仁(吐蕃人)等,不僅是唐朝的國防支柱,而且都登上了軍中高位,位極人臣。

到了玄宗朝,情勢更甚,軍中少數民族高級將領不可勝數。節度使中高仙芝(高句麗人)、夫蒙靈察(羌人)、哥舒翰(突厥人)等也都是少數民族。唐朝廷並沒有因他們的民族而加以抑制歧視,而是不分民族,唯才是舉,甚至整個國防線都交到了蕃將手中。雖然有安祿山(雜胡)、史思明(突厥人)掀起安史之亂,但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李光弼(契丹人)、王思禮(高句麗人)、僕固懷恩(鐵勒人)、渾釋之(鐵勒人)、荔非元禮(羌人)、白孝德(龜茲人)也都是少數民族。

到了唐朝後期,蕃族將領仍然是國防基石,奉天之難中匡扶國難,死守德宗的渾瑊是鐵勒人,論惟明是吐蕃人,裴玢是疏勒人,李元諒是安息人,李惟簡是奚人,不計其數。除此以外官至極品,封王封公的蕃族名將還有李抱真李抱玉兄弟(涼州胡)、哥舒曜(突厥人)、尚可孤(鮮卑人)、李光進李光顏兄弟(突厥人)等。這些蕃族將領中有諸多同平章事,位列使相者。而有唐一代中,以鮮卑血統擔任宰相、八座者更是不可勝數。

唐這個朝代在政治上,言論開放自由,優待禮遇士大夫,君臣地位相對平等,繁文縟節不多,用人不辨民族血統,大臣敢對皇帝咆哮「不經鳳閣鸞台,何得為敕」,這樣的朝代,你要說它還不開放,真不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誰能超得過。

關於唐朝文化的開放,我想通過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這些三彩俑們來解釋以下這幾方面:

1.女權主義

三彩男裝女俑

女著男裝是唐代社會流行時尚中的一大特點,審美和著裝就令人咋舌。那時候的女性喜歡穿男裝啊。不信你看這隻俑。光看這個頭冠和衣服,這不就是個男的么?!但是你看這個眉眼,小嘴,還有臉上的妝容,誒!這個不是女的么?

原來啊當時流行女扮男裝。當時誰最愛穿男裝呢?太平公主。據說,有一次唐高宗和武則天搞 party ,太平公主就雄赳赳的去參加了宴會。結果他媽他爸不怒反而還大笑,足以說明當時的社會風氣是多麼的開放。

仕女騎馬俑

且看這位仕女騎在一匹紅斑紋黃馬上,勒韁前視,神情悠然,高貴文雅。這是初唐時期仕女出行的真實寫照。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女性騎馬在中國古代社會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廣大婦女生活在封建禮教的禁錮之下,笑不能露齒,站不能倚門,行不能露面,穿著打扮更是有著嚴格的規範。

但是唐朝確實一個寬容、開放、自由的時代,婦女可以經常外出,拋頭露面,到郊外踏青遊玩。聽戲、看球、逛廟會,盡情玩耍,而且穿著、婚姻、表達感情都甚少受限制。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後,婦女出門已經不再坐在轎子里,而是很神氣地騎在馬上,揚鞭策馬,在街市賓士穿行,享受自由的快樂。考古發掘中出土的眾多騎馬女俑形象正是唐代女性自由生活的真實寫照。

2. 外來移民入朝做官

據金庸考證,唐朝近 300 年,至少任用了 23 名胡人宰相。除了西邊的大鬍子,東邊的日本人,也是唐朝官場的一道風景。唐時期,日本向中國派遣了 19 批遣唐使。不少人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唐朝為官。阿倍仲麻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阿倍仲麻呂畫像

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19 歲來到長安,幾十年一直在唐朝做官。後來他思鄉請辭回國,唐玄宗沒辦法只好同意了,任命他為唐朝駐日大使。一個日本人,被任命為唐朝駐日本大使,也是沒誰了。

3. 外來和本土宗教和諧共存

佛教鎮墓天王獸

道教十二生肖

羅馬基督教傳入中國碑

三大宗教全都齊活了好么?

這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收藏於陝西碑林博物館。那景教到底是什麼教呢?其實當時的景教就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而這塊碑是用漢語和古敘利亞語寫成的。我給大家翻譯一下啊,大意為,「聖誕節到了,我們波斯來的傳教士在寺內慶祝,唐代宗上門,say happy birthday to you~, 親自送去祝福。」

4. 各種各樣的外國人

比如,這寬鼻子厚嘴唇皮膚黑黑的這是誰?他們是崑崙奴,其實就是「黑人」。但是這個黑嘛也有不同的層次。有淺黑,有中黑,有深黑。這些黑人當時有東南亞來的,有南亞來的,也有東非來的。古代人搞不清楚,就都叫他們「崑崙奴」。是阿拉伯人把他們帶過來的。

還有這些:

唐朝鼎盛時期,長安人口達到 100 多萬,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而老外就佔總人口的 2% - 3% 。這個是什麼概念?我們比一下現在的北京城,常駐老外也不過 1%。

那時的唐朝,世界各國人為之嚮往,大家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這個偉大的國度,渴望實現自己的大唐夢。不同膚色和面孔的人,都匯聚在了長安這座繁華的城市,也是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唐朝成為了中華文明史上,最讓人們懷念的一個朝代。

對小謎妹的讚賞,就是點贊和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謎之說 的精彩文章:

討好老婆專用表情包

TAG:世界謎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