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堯,映亮遠古太原的冶陶時代

堯,映亮遠古太原的冶陶時代

太原清徐縣城東南40里的堯城,其實是一個村子。小小村落冠以「城」名,是因為這裡祖輩相傳為4500年前堯居太原時的都城。堯城,因此成為中國「五帝」之一留跡太原的一個不同尋常的所在。

這可不是堯城鄉民的高攀自粉。古籍和志書的記載,為堯曾居此提供了豐富的史實依據。《史記·五帝本紀》解釋太原有「唐國」之謂時說:「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司馬遷的意思是,因為堯稱「唐堯」,所以堯居之地即為「唐地」,堯的後裔世襲這片土地並作為封國,太原就是古「唐國」舊地。司馬遷當然是嚴謹的史學家,另一個同樣嚴謹的史學家班固也在《漢書·地理志》中指出,太原是「故唐國」所在,「漢時為太原晉陽也。」漢時晉陽郡,轄地包括梗陽也即今清徐,而清徐的前身一個階段又分為「清源鄉」和「徐溝縣」,因此清光緒本《清源鄉志》有「唐城」「今名堯城」的記錄,而明清兩代的《徐溝縣誌》,均有「徐溝」「為帝堯舊都」的敘述。

堯城,曾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民國時期的堯城依然保持相當的規模,城周約兩華里,設城門4座,城外掘城壕,門下懸弔橋,城內鋪列3大街、6巷道,建有5樂台、13祠廟,是一座在宗族為系、血緣為紐的「塢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方集鎮建構。堯城始建何時,今已難以考據,但據清雍正四年(1726年)《聖師寺重建碑記》可知,坐落在「帝堯故墟」的聖師寺築於「金天會三年」(1125年),這表明至少距今900年前,堯城就是一個確鑿無疑地存在了。但令人扼腕的是,堯城在十年「動亂」中被徹底搗毀,如今僅存北城門墩殘跡。

堯城西北8里,有一個叫做「鵝池」的村子,村因堯在這裡初識衣缽傳人而聞名遐邇。堯建都太原後,某日偶來鵝池巡看,見有青年執枝驅牛耕於野,牛背上卻奇怪地系著一隻大柳筐。堯駐足靜觀,當牛有懈怠,青年只用樹枝擊打柳筐而不忍鞭牛,堯於是對青年的仁行義舉大加稱讚,略事考察,就把青年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予以培養,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許以為妻。這個收穫至高政治信任和雙份兒愛情的青年,就是後來的舜。「舜王耕田」的故事雖然還有其他異地版本,但鵝池村人堅信,舜這樣的聖賢,必須在這裡的黃土地成長,也必須從這裡的阡陌中走出。理由就是,堯城和鵝池相距咫尺,何況村內有數個年深歲久的牧鵝池泊,村外尚有田曰「舜道地」,更何況鵝池村還建有古柏森森的「大舜帝廟」。

但對堯,堯城人沒有堅持說他與舜一樣也是太原土著。西晉時歷史典籍《帝王世紀》卷二有言:「帝堯始封於唐,又徙於晉陽。即為天子,都平陽。」這幾句話,清晰勾勒出堯由「唐」徙「晉陽」、再由「晉陽」遷「平陽」(今山西臨汾)的流轉圖,但這裡的「唐」,並不是司馬遷筆下的「唐國」之「唐」。明萬曆本《太原府志》解釋說,「陶唐氏自涿鹿徙居於此」。意思「涿鹿」(今河北涿鹿)與「唐」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當代史學家們的共同判斷是,「唐」的地望,在今河北唐縣、望都一帶,約在4500年前的某個時間段,堯部族是由河北平原西遷進入太原盆地居住的。迫使堯離開家園的原因,是兩大不可抗拒力:一是東夷部族的頻繁侵擾,二是陶唐故地的頻繁水患。

這「兩個頻繁」對太行之東的「唐」是不幸的,而對太行之西的「唐」,則有幸迎來一束映亮冶陶時代的耀眼光亮。

「冶陶時代」是處在「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歷史時期,雖然傳統史前史分期學說還沒有給「冶陶時代」應有的名分,但沒有人可以漠視這個歷史時期的存在。有中國歷史學家指出,冶陶時代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史上的偉大時代之一。歷史之輪碾入這個時代,人類從石器時代只能敲打石塊的被動狀態下掙脫,因為有了可以隨心定製、可以儲水儲糧儲物的陶制器具,原來流徙無定的生活方式,也隨即升級為可長時間駐留的安居模式。陶器作為一種前所未有的生活和生產工具,使人類可以從容利用水與火開發新的器物製作類型,形成歷史上第一批手工業行業。

跨越高山而來的堯部落之所以有「陶唐氏」之謂,正是以他們長期從事冶陶的豐富經驗,成為黃河流域擁有最先進位陶技術的族群。憑藉名冠大河上下的精湛陶藝,堯部族成為華夏民族第一次大融合的先行者和擎旗者。合理的推理是,隨著堯部族的到來,遠古太原圍繞陶器生產和交換的活動愈加繁盛,從而大大刺激了那時太原人口和財富的快速聚集,再加上堯部族一併帶來中原建造較大型土木房屋的先進技術,那麼供太原先民生產、居住、交換之用,兼有防範外敵侵擾的「城」就應運而生。從這個角度分析,太原城的建城史有理由提前到更久遠的年代,說4000多年前就出現了城的雛形也並未臆斷妄言。令人欣喜的是,考古專家對清徐都溝史前遺迹的發掘,不僅使「堯徙晉陽」的史實依據更加確鑿,也使堯城和堯的聯繫變得更加緊緻難分。

尤為重要的是,因為堯居太原,最早賦予太原古「唐」之名,使千年之後的唐叔虞得以榮膺三晉始祖的稱號,塑造出三晉大地最初的政區形態;也由於堯居太原,使兩千年之後太原舉事的李淵父子把他們創立的帝國命名為「唐」,不僅開闢了中國史上最強大的盛世,同時使得中華文化開始真正具有世界性的影響。而這一切,都可以從堯留在太原的足印上窺看到歷史初心。

馬紹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68歲環衛工這幾天犯了難

TAG:山西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