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師作品不光有技術,還須有思想!

大師作品不光有技術,還須有思想!

黃賓虹 1955年作 南高峰小景 立軸 設色紙本

什麼是大師?

大師的作品必須是:包前孕後的,而且必須能樹立一代楷模,開啟一代新風。

關鍵是「包前孕後」,後兩條其實已包括在這一條中。能「包前孕後」的作品當然必須是高質量的作品,高質量的作品應有哪些標準呢?

黃賓虹 擬元人筆意圖

黃賓虹 擬元人筆意圖 局部

是功力、樣式、思想。一幅作品中,功力高、樣式新、思想深,便是高質量的作品,三者缺一不可,但三者皆精,卻非易事,正如謝赫說的:

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

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

姚最說的:

畫有六法,真仙為難。

那麼,三者當中,哪一樣更重要呢?

當然,「樣式」中也包含著「思想」,但「思想」不完全體現在「樣式」中,「思想」還有其獨立的一面。「功力」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功力」也就有了樣式,但「功力」不完全是「樣式」,也有其獨立的一面。還有,「思想」高深的人也必會有「樣式」。所以,樣式、思想、功力三者有互相聯繫的一面,一者十分突出,其餘二者不可能完全沒有;倘若一者太差太弱,另二者也很難成立。

黃賓虹 松泉聽琴圖

黃賓虹的畫是以「功力」濃厚而見著的,他的「樣式」和「思想」都體現在「功力」之中;因功力太深而出現「樣式」,同時也體現出他的思想。

「功力」屬於有多樣,可簡單地分為「傳統功夫」和「非傳統功力」。黃賓虹的「功力」屬於「傳統功力」,「傳統功力」因根深也就葉茂,因而在「傳統」上下工夫的人是比較保險的,但也是十分艱巨的,因為必須下很大的苦功。

黃賓虹 夜山圖

畫人不可無年矣」,如果你不長壽,在傳統的道路上也許走了一半便結束了。而且必須有很高的理論基礎和文化修養,否則你還不理解傳統,又怎麼學習傳統?很多人自認為畫了一輩子傳統,其實還沒有進入傳統門檻,只不過學一點傳統的皮毛,看似傳統,實際並無傳統的內涵。

傳統中國畫你只要理解了,學到家了,創作時盡可任意發揮。加上你有思想,有殊特的個性,有濃厚的修養,自然會出現特殊的風格。李可染說的「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是正確的,可取的。

黃賓虹 五十萬卷樓圖 立軸

「功力」就是正確的、有深刻內涵的表現力,「傳統功力」當然是一種優秀的表現力,但「非傳統功力」也不可輕視。「非傳統功力」有時可豐富「傳統功力」,久而久之,也就成為「傳統功力」之一,但「非傳統功力」必須有一部分「傳統」在內,否則,不包前也不必孕後。

傳統功力」者是指沿著傳統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再在同方向上超越,如黃賓虹,齊白石等人。

非傳統功力」指在傳統上走一小段,便離開傳統。叉道而去,另闢蹊徑。如蔣兆和其人物畫借用西畫的表現力,但又用傳統的筆墨形式,卻又缺少傳統筆墨的內涵。傳統有的,他沒有,但不是完全沒有;傳統沒有的,他又有了,故稱為「非傳統功力」,亦可取。

齊白石 牽牛竹雞

總之,你想表現一種文化,而表現得不好,就叫無功力,至少叫功力不深。功力不深,是畫不出高質量的作品的,也絕對成不了大師。

「功力」必須刻苦鍛煉才能得到,但也不完全出於煉,還有各種文化的積累,「死練」的作用是有限的。

齊白石 煉丹圖

功力、樣式、思想,比較起來,還是「樣式」更重要些。

樣式」也就是面貌,是風格的主要部分,風格的成熟才叫畫家,沒有「樣式」是不能稱為畫家的,更不能稱為大畫家,尤不能稱為大師。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都有自己鮮明的「樣式」,不看落款就能知道是哪家作品,因為有其特殊的樣式。黃賓虹雖然以功力而著稱,但其功力畢竟體現出一種樣式。

齊白石 葫蘆

樣式的形成也分為三種情況,其一是自然而然,長期鍛煉,爐火純青,但要較長時間,如黃賓虹、齊白石,齊白石說是「衰年變法」,其實他仍然是自然而然而變法,層層積厚,達到一定的高度,形成自己的樣式。齊、黃早年都沒有自己的樣式,到了80歲才形成自己的樣式。

齊白石 天香

其二是著意追求,有了一點基本功,即上面說的表現力之後,便苦思冥想,或東翻西找,或從別人的樣式中得到啟發,或從理論中和前人的有關記載中找到根據,或從造化中得到靈感或從錯覺中獲得形象,然後振筆直追,一超直入。

李可染 丹霞楓林

這種「樣式」來得快,也容易獨特和新鮮,但弄不好便不耐看,甚至只有形式而無內涵。正如該用文火熬出的中藥,你改用猛火急煎,藥效就減。不過,這種新的樣式出來後,還可慢慢改進和加強,也就是劉國松說的「先求異、再求好」。但等到好了,也要很長時間。

李可染 牧牛圖

李可染 牧牛圖 局部

其三先是自然而然,然後再著意追求,改進一些後再自然而然的演進,然後再著意追求,然後再慢慢加強,李可染的山水畫之成功就是如此。所以,他的成功,就年齡而論,要比黃賓虹、齊白石早得多。

李可染 愛晚亭

李可染 愛晚亭 局部

三種方法各有長處,畫家可根據自己的意識結構,藝術修養,基本功,以及自身狀況而定。身體狀況又分兩種,如果你的遺傳基因決定你不能長壽,你自然而然,半途而死,哪裡還有樣式呢?

傅抱石《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

有三十歲而成名,有八十歲才見風格,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反之,你的健康不佳,你走傳統文人畫一路,「煙雲供養」慢慢悠悠,也可延長你的生命。

有人用生命換藝術,比如徐悲鴻、傅抱石,徐餓壞了身體還堅持畫畫,一生刻意改革,費盡心血,50多歲便死了。傅的畫作消耗盡了他的生命,60歲便死了。有人用藝術養生命,淡、散、悠、緩如黃賓虹、齊白石、林散之、朱屺瞻等。藝術使他們長壽,長壽又使他們藝術更加成功。但你又必須能熬得住長期寂寞。

傅抱石 對弈圖

作品的樣式、功力,還有意境、含義、趣味以及體現出的各種文化底蘊,都需要思想才能成立。思想是學、才、識、膽的總和,貫穿其中的是悟性。

學,不僅是學,不僅是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文化,閱讀各種文化典籍,世界名著,一流的理論著作。提高個人的文化素質,文化素質低的人是不能作畫家的。

學以解成,才自內發,才在學的基礎上增長,但才也有天生的部分,一個飽學之士,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甚至當過什麼長的人,未必管好一個企業,但一個文盲可以把幾十個企業搞得紅紅火火,盈利千萬。這就是說他有才無學但大才必須有學。一個大歌唱家必須有一個天生的好喉嚨,沒有這個天生的好喉嚨,再練也不行。

傅抱石 林和靖賞梅圖

很多人練了一輩子,也學了一輩子,但成不了畫家,這說明他雖有學,但無才,老百姓常說某人不是這塊材料,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無畫畫之才,也應該有自知之明,或者改行,或者只作為業餘愛好,作為一個欣賞家或收藏家或出版家之類也是好的。

識是學和才的升華,有學有才者,如果升化不到識,也是成不了大家的。識是思想的核心,一個畫家(以及其他任何成功者)學習和進步,發展和變革,每一過程都是識在起作用,無識之人不但成不了大師,也成不了畫家,當然識也有高下之分。識高也必有膽。

傅抱石 入眼荒寒一洒然

有學、有才、有識、有膽,也就是有思想,乃是成功大師的最重要因素。

為優秀的作品另外的三個標準,即:樣式、深度、高度。優秀的作品必須有鮮明的樣式,但樣式必須有深度,這「深度」也就是動力,否則便是胡塗亂抹。高度也就是很深的文化內涵和思想。所以,單純為了製造一個特殊的樣式以和他們樣式區別,並非難事,怪誕的,不合情理的,都會和常人的不同。但如果沒有深度和高度,這種樣式也就沒有意義。

傅抱石 聽泉圖

此外,優秀的作品還須有三個特徵,即:時代的、民族的、個人的。

時代的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就內容題材而說,蔣兆和的《流民圖》,石魯的《轉戰陝北》,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還有油畫《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夜渡黃河》、《在激流中前進》等等,都有鮮明的時代感。

蔣兆和 流民圖 局部

就風格而論,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蔣兆和、林風眠也都具鮮明的時代風格,都和前人拉開了距離。他是現代人,你還畫古人畫,用古人的筆法,畫古人的題材,你的畫便不可能成為優秀的作品。

民族的,即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一看就知是中國的,或西洋的,或日本的,等等。

蔣兆和 母愛圖

蔣兆和 休息的時候

今人好言「中西合璧」,似乎第一流大畫家很少提「中西合璧」,徐悲鴻先生是最反對「中西合璧」,稱之為「中西合瓦」。他說他學西洋畫是為了吸收其長處來發展中國畫,即把西畫作為營養,來補中國畫之不足,而不是為了「中西合璧」。林風眠提出「調合中西」也和「中西合璧」不同,徐、林的畫已和中國畫相距甚遠,但仍不是西方的,而一眼便可看出是中國的。

黃永玉 湘荷在水 紙本設色

黃永玉說他的畫不是「中國畫」不是「西洋畫」,什麼畫種都不屬,就是「畫」。當然黃永玉畫了不少差畫,但他的優秀作品,雖然不是「中國畫」,不是「西洋畫」但仍可看出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西方的馬蒂斯、畢加索的畫雖然吸收了中國畫的成分,但仍可看出是西方的特色。至於純種的「中國畫」和「西洋畫」就更不用說了。當然,半中半西,或中西不分的作品,也是一個品種,也是一種特色,比如騾子,非驢非馬,也自有佳處,但都不能延續。大師的作品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黃永玉 馬蹄蓮

時代的、民族的、個人的,必須在一幅作品中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稱為大師的作品。

其次,「正、大氣象」和「陽剛大氣」,不是霸悍氣和粗魯氣,更不是渾濁氣。作為中國特色的藝術作品還必須具在一定的文氣,有文氣的作品才耐人尋味,有文氣自然有清氣、秀氣,自然祛除了霸氣、粗氣和清氣、粗氣和濁氣,文氣不是弱氣(包括文弱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藝在線 的精彩文章:

2018狗年顏體版春聯!收藏啦!

TAG:名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