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盛藏藝術品鑒》高劍父

《盛藏藝術品鑒》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廣東番禺人。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之一。光緒十八年(1892年),他拜於廣東著名花鳥畫家居廉(1828-1904)門下,開始學習花卉、草蟲的畫法,奠定傳統國畫根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高劍父再拜同門好友伍德彝為師。伍氏為晚清廣州望族,其父伍延鎏亦為畫家,所居曰萬松園、鏡香池館、浮碧亭等,富藏曆代名家翰墨。高氏從居廉的學習經歷使其熟練地掌握了自清初惲南田以來的沒骨花卉畫法;從伍德彝又得以遍覽伍氏家藏曆代名家翰墨,因而畫藝猛進。

高劍父活動於辛亥革命的風雷之中,同樣在繪畫方面貫穿著他的革新思想。他既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又從事東、西洋繪畫的研究,開擴了眼界,在藝術上得到不少新的啟示。 高劍父既擅長寫意,也能畫工筆。于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以至草蟲禽獸,無所不能。他大膽融合了傳統繪畫多種技法,又借鑒了日本畫、西洋畫,重視透視和立體感、設色大膽等表現技法,並注重寫生,從而創立了自己的新風格。

高劍父繪畫理論是強調在繼承中國畫用筆用墨及用色的傳統基礎上,吸收現代繪畫技法,融會中外畫學長處,曾提出「折衷中外,融會古今」的新論點來描繪花鳥、山水、人物等題材。他的作品貼近生活,注重實際,表現出真切的情感及民族精神,他的繪畫追求透視、光線、氣候、空間的表現,尤重色彩的渲染,使人感到親切優美。同時,他對繪畫工具的使用亦有新的突破,如排筆、紙團、破布、竹籤等都成了繪畫的使用工具,還從前人的方法中創造出新奇的辦法,如搓紙法、撞粉法、局部礬水法等,他以探求表現物象的形貌及精神為目的,因此他的繪畫沒有古人那種格式化的面目,讓人感到的是創新的精神。

而高劍父本人在藝術審美、藝術觀念上的不同時期卻存在著不同的方面。他曾自述:「高劍父性情最怪、最奇,也極矛盾,極好文又極好武。極好古,又極好新。好古畫又好西畫。」當他認識到藝術是廣大民眾的「靈魂之糧」,「關係國魂」時,就熱心提倡「雅俗共賞」的大眾文藝,而當他在現實中消極遁世,醉心佛學時,就很推崇孤芳自賞的文人畫。有一度他又極力褒揚塞尚、畢加索、馬蒂斯,對西方現代繪畫中製造光怪陸離視覺刺激的作品予以極大興趣,這又與他一貫提倡的寫實繪畫相悖。

高劍父的山水、氣勢磅礴,筆法有近似馬遠、夏圭一體的,橫砍豎劈,干筆飛白,於秀逸中見剛勁。所作朝陽夕照,風雨晦冥,煙霞雲霧之景,生動地再現了南國山川的秀麗多姿。作品多用水墨渲染,用筆潑辣,時作沒骨法,除樹石局部略用線條外,天色、水光和雲霧都以水墨渲染,墨卷波濤,筆縮雲煙,深淺遠近,詩意盎然。作畫很少用中國畫線條,而是用色彩和水墨的渲染來表現形象和質感。

他的工筆人物、花鳥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所作水墨花鳥,放縱似徐渭。又以石恪、梁楷一體「減筆」畫人物,著墨敷彩不多,寥寥數筆,生動傳神。

今人多有言嶺南派的畫較俗者,「俗」確乎為嶺南派所不可避免,但這並不說明嶺南派從根源上就是「俗」的,因為嶺南也常常出現好的畫家──儘管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好的──如黎簡,也真正懂得中國畫的意趣。中國畫所追求的,就是這樣一個「實不可言」的無言之美之境。

現在我們繪畫必然寫生,但在一百年前提出「折衷中外」,「師法自然」是一種先鋒式的大膽創新。從今年最新一輯高劍父手稿我們不難看到高劍父藝術主張之形成過程。從黎明編寫的高劍父年表中可知他十四歲(1892年)拜清末名家居廉(古泉)為師,二十八歲(1906年)赴日本東京進修美術,參加白馬會、太平洋畫會及水彩研究會等。同時加盟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三十歲(1908年)從日本返國。他返國後開「博物商會」,創風氣之先,開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畫展。辦「審美書館」,開辦「真相畫報」。至1923年,在廣州府學西街創立「春睡畫院」,培養人材。

有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是,現在的繪畫環境已與高劍父生活的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所提出的折衷中西的理念在今天已經成為任何一種繪畫所認可的共識,在技法方面的改良已與今天的狀況完全不同。因此,作為開創之初的嶺南畫派,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畫派,雖然經過二代、三代甚至四代的延續,但其文化背景已經完全不同。因此,有人提出「嶺南畫派已經終結」是可以理解的,但高劍父所提倡的革新精神則永遠不會終結。因此,當我們在討論高劍父的藝術及「嶺南畫派終結之爭」時,其意義已經超越畫派本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藏藝術品鑒 的精彩文章:

TAG:盛藏藝術品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