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GIF

「書 寫 療 愈 最 厲 害 的 作 者 都 在 這 里 」

文 驀然回首 · 主播 菩提軍

周末外出,我的車被其他晚歸的車堵在院子的裡面,正準備給門衛打電話,鄰居T君一邊發動車子,一邊搖下車窗問:「車子動不了了,去哪兒?要不我送你!」

說了要去的方向,巧了,一路,於是欣欣然上了T君的車。

1

上了車,閑聊,我說:「今天沒開你的凌志?」

「兒子開走了,我開他的。」T君說:「上個月限號,兩輛車都歸他了,我要有事,就騎自行車或坐公交車。現在不都是把方便先緊著孩子嗎,反正我們老了,也沒什麼事。」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感慨著。

「就這,他還不一定滿意呢!埋怨我沒及時給他這輛車做保養。這不,給我下了任務,說近期要下雪了,溫度陡降,今天一定要換好機油和防凍液。」

聽著T君的訴說,看著他微駝的後背和斑駁的白髮,心中很不是滋味。在這隆冬季節,知道自己的愛車需要保養,那養育自己成人,辛苦付出大半生的老父親就不需要保養了嗎?

「他已成家,這些事兒還得你幫他做嗎?」

「是啊,一直是這樣子的。就一個孩子嘛,他媽媽疼他疼得要命,正在家準備午飯,也不知他們回來吃不回來吃。」

「打個電話問問不就行了?」

「也許他正有事不方便說話呢,不打了,就按他回來做準備,要是不回來,我們老兩口就接著吃剩飯嘍。」

T君還講到,有一次,飯剛做好,兒子小兩口突然回來了,飯就夠兩個人的,他老伴就趕快說他們已吃過,讓孩子們快吃,他和老伴出去轉了一會兒 ,等兒子他們走後,他老兩口把剩飯熱熱吃了。

T君還在說著什麼,我已聽不太清,也不想再問。

剛開始,我還在為他兒子這麼大了也不知道心疼父母感到氣憤,到後來,我覺得他兒子之所以心安理得地使喚他們,更大的問題出在T君夫婦身上。他們愛孩子的方式太過於主觀和卑微,以至於他的兒子認為他們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已經習以為常,雖然覺得離不開他們,但已感覺不到他們的愛了。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是做父母的內心極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他們用近乎病態的付出來刷「你需要我」的存在感。這種看似強大的主動付出的愛,其實在被愛著眼力卑微如塵土,同時也往往令其自身疲憊不堪。

「麻煩停一下,我到了,謝謝啊!」

2

辭別了T君,我來到了本市最大的一家傢具商城。

給兒子買的新房交鑰匙了,我原本是想利用周末逛逛傢具城,為裝修做準備。誰料想一路走來,卻思緒萬千。

剛才還在質疑T君對待他孩子的態度,此刻,自己卻在做著同樣類似的事情——「主觀而卑微地愛」,多麼諷刺啊!

是啊,兒子大學還沒畢業,我就這麼費心八苦地來為他的新房做準備,況且,我選的裝修風格是他喜歡的嗎?我有問過他的意願嗎?

從兒子咿呀學語,蹣跚走步開始,到童真少年長成今天的帥氣小伙,二十年的成長曆程中,我有讓兒子為他的事情做過選擇嗎?

回答是:「沒有!」

想著想著竟有些擔憂,父母在付出這種主觀臆斷、自以為是、大包大攬、無微不至的愛的同時,想到過孩子的感受嗎?想到過因此可能引發的衝突與矛盾嗎?

我暫時放棄了來時的想法,漫無目的地在商城中閑逛著。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又豈止我和T君,像我們這樣的父母比比皆是。

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為孩子的人生做好了規劃,這規劃基本上都打上了父母們的烙印,是他們曾經想實現而未能實現的夢想,諸如像「成績要優秀、興趣要廣泛、工作要體面、結婚對象要令父母滿意」等等。接下來就是父母們義無反顧地用整個生命奔赴在去實現這個宏大目標的征途上,頗有種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而在這個生命成長過程中本應是主角的孩子,卻淪為一旁的看客,他們像被抽出了脊梁骨,看似恢宏的人生,凝縮在被擰巴的身體中 ,他們無需發言,不必思考,一切被安排得妥妥的,只需到場即可。

時間長了,他們要麼享受依賴這種無微不至的愛 ,在其中沉醉、迷失;要麼反感不屑這種無微不至的愛,在其中掙扎、叛逆。

3

朋友的表弟今年三十了,還在啃老。父母多次催婚,他自巋然不動,害得父母叫苦連天。後來,通過聊天,朋友了解到他表弟是恐婚。

心理學對恐婚是這樣解釋的:知道愛但不知道愛的責任 ,害怕獨自面對生活的種種,雖然年齡上早已成人,但心智卻停留在幼年期,停留在對父母的依賴。

這種恐婚現象在獨生子女中尤為凸顯。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著名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在她的《巨嬰國》一書中也講到,這是卓越強迫症。從小被要求做到與眾不同,足夠優秀,從小依賴共生於父母 ,無法分清自己與他人,一旦脫離原來的舒適區 ,就擔心自己不夠優秀,沒有能力獨自應對生活,進而產生焦慮。

朋友的表弟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巨嬰,一直以來享受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突然有一天,父母對他說:「你要獨自去生活了」,他賴以生存的支撐頃刻間轟然崩塌,難以從共生依賴的泥淖中拔出來,因此他在一次次地拒婚。

老哥的一位同學,夫婦兩人比翼齊飛 ,事業有成,孩子聰明帥氣,大學一畢業,他們就安排孩子進了省城一家機關單位工作,成了人人羨慕的體制內人員,又在離孩子單位不遠的一個小區買了房子,還買了車,真真是羨煞好多人。

就在他們想停下來歇一歇,享受這終於到來的幸福時,一向順從聽話的兒子辭職了!這無異于晴空炸雷,這個結果可不在他們的計劃中。他們不解、憤怒、指責,最後都歸於無奈。

現如今90%的父母對孩子有絕對的控制欲,例如:父母覺得考研好,你就得考研;父母覺得考公務員好,你就得考公務員;父母覺得這個對象好,那麼這個對象就會成為你的另一半,哪怕你不喜歡這個人,他們也不允許你的辯解,他們自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意有所致而愛有所亡,用主觀的方法去體現愛心,結果是適得其反。孩子從出生那一刻,便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世間,你可以給予他的是幫助和引導,但不可控制他的思想,左右他的人生。

4

莊子在《人間世》中講到一則寓言:一個愛馬者用竹筐裝馬糞,用貝殼盛馬尿,對馬的關心照顧可謂是無微不至。碰到有蚊虻叮咬馬時,他出其不意地扑打。沒料到馬兒因此而受驚,咬斷勒口,掙脫籠頭,毀壞胸帶。他本意是愛馬,卻使馬受到傷害,離他而去。

正如我們愛一個人,他能認同和接受我們愛他的方式嗎?如果不能,最終他也會像那匹馬一樣掙脫桎梏,遠離我們。

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像老鷹學習!老鷹在小鷹成長的過程中,會及時地把小鷹叼到懸崖邊,殘忍地把小鷹推下懸崖!在小鷹跌跌撞撞,幾近粉身碎骨之時,及時出手相助,幫他渡過難關。老鷹對小鷹的愛是關注而不包辦、關愛而不代替。多次的獨立面對險境之後,小鷹練就了一雙強勁有力的鷹翅,最終學會了自由翱翔。

無微不至地饋贈,主觀而又卑微的付出,只能讓你的愛低到塵埃,或蒼白了孩子的一生,或暗淡了你憧憬的輝煌遠方。

最後,我想把紀伯倫的一首詩送給所有的父母: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

驀然回首

美編瑤子

主播菩提軍,大學老師,愛好廣泛,閱讀,寫作,畫畫,彈琴。喜歡隨心所欲,但求問心無愧!

作者驀然回首,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用心靈感悟人生。期待您的支持和關注!

作者其他美文

婚姻家庭

親子教育

書寫療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心合一吧 的精彩文章:

沒有什麼工作是不辛苦,不委屈!

TAG:身心合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