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昆嵛往期回顧王琨

昆嵛往期回顧王琨

昆嵛2012年創刊

膠東最具影響力的文藝期

昆嵛【往期回顧】王琨初遇程吉童

王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牟平作家協會理事。90後,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外語系,發表散文、隨筆數十篇。現於煙台海德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從事國際貿易工作。

初遇程吉童

文/王琨

夏天剛來的時候,我偶然聽說《昆嵛》新吸收了一位年少有為的作者,他的名字叫程吉童,是一個還遠在長春異地讀書的大學二年級學生。並且在《昆嵛》開辦的官博上赫然以《昆嵛》駐刊作家的名號推出,足可見作協對程吉童的厚愛和重視。未見其人,先睹其文,在他新開的博客里讀了《在煙台的人和事》,印象極深。

我記得那是一個忙碌的上午,郵箱里回不完的郵件,手頭忙不完的活計,我卻怎麼也安不下心來處理,因為他的文章我只看了開頭。一上午沒離開座位,得閑就切換到他博客的頁面,一段一段地讀起來。零散的幾段,文字味道質樸,有土地的氣息,汗水的滋味,字句紮實,頗見功力,又總能有一兩行字跳脫其外,打著捲兒在嘴裡念叨,在腦海里翻騰,久散不去。他博客的頭像是個桀驁的少年樣,偶然一次機會,我向焦主席問道,什麼時候能與這位程老弟相見一敘。焦主席笑著說,這個小伙不簡單,等著吧,他暑假過來。等著等著,夏天快走的時候,孫偉主任打來電話把我從工作中拉出來,「晚上出來坐坐吧,咱們來客人了。」我嘴上答應著,心想是何等的客人竟會驚動我這號無名小輩,哦,原來是程吉童來了。

他跟我想像的模樣差不多,身材瘦削,短髮茬,戴眼鏡,一臉書生氣。見面之後有點拘謹,坐在焦主席身旁,緊張得有些手足無措。我笑著跟他握手,「老弟,別緊張。」「誒。」他小聲地應承著。

晚上不願給大夥添麻煩,他一直堅持要回市裡的家,我主動提出送送他,另一方面,出於私心,和對他文字的喜愛,我想跟他多聊聊,也許同齡人更容易拉近距離,能讓他敞開心扉,放鬆地說些話。

沿著通海路往北走,入夜的牟平城還籠罩著未散盡的暑氣,路上來來往往的人,手搖荷葉扇,步態放鬆。處暑之後,秋天像個害羞的姑娘,趴在門外等著熱情的夏天離開,可清涼的味道卻乘著海邊吹來的夜風吹進門來,撩撥著胳膊上細密的汗毛,催促著換季的腳步,快些走。我跟程吉童走得很快,像在追趕什麼。他一直在說著自己的一些文學理想和期許,他盼望著有個人,有些同伴,能給他動力。「怎麼說呢,你追我趕,互相超越吧,只有這樣中國的文學才能真正發展起來。」有那麼一二刻,我有些恍惚,恍然覺得走在我身邊逸興遄飛,述說著文學志向的少年,竟是幾年前的那個自己。他敏感,低沉,內斂,有些孤傲卻又滿腹才情,大多時候一言不發把自己隱藏在人群中,躲在透明的鏡片後面小心地觀察著這個世界,把所有的喜悅憤怒歡樂哀傷壓在心底,在指間用筆劃開一道小小的口,所有的故事浸染著青春的味道安靜地流淌出來。那些在煙台的人和事,即使是如我一樣煙台土著居民都未曾深切體會和感知過的,卻通過他的眼睛、心靈和筆,三位一體,奔涌而出。每一則短短的故事,讀起來像湛藍秋日的天空中飄蕩的雲,抬頭看著只覺胸中呼吸暢快,低頭靜思卻有愁緒縈繞心底。

我倆在路邊坐下,馬路喧囂,人來人往,他說話聲音不大,我卻字字聽得真切。聽他侃侃而談,又有那麼一二刻,我竟有些氣惱和妒忌,他才大學二年級,已有如此深厚的功底,想想自己,只覺光陰虛度。他說,煙台是個好地方,父母在煙台打拚多年,已準備在這美麗海濱安家落戶。如今他又在這裡尋到文學上志同道合的前輩同儕,相互扶持,倍感人生快慰。坦言在異鄉獨自求學的苦悶,他說找不到可以在文學上相互促進的良師益友,作協的各位老師和《昆嵛》文學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支持。後來說的話,我記不太清,轉頭看著他昂起的側臉,車燈飛過,黑暗中他的眼睛有明亮的光閃過。

回程路遠,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們只得結束談話。我替他攔下車,拍拍他的肩膀,虛撐一副兄長的嘴臉,「老弟,以後常過來,多聯繫。」他開心地答應,抱著書鑽進車裡,笑著沖我擺擺手。車開走了,我在2013年初秋的一個夜晚認識了程吉童,一個小我幾歲卻才氣逼人的少年,我知道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更美好的,遠未結束。

(本文發表於《昆嵛》2014年第01期)

一本有擔當有傳承虛懷若谷的文學雜誌

一個以弘揚經典推介文學新人為己任的公眾平台

讚賞作者,鼓勵原創

同時添加留言,寫上所贊作品名稱

安卓手機直接點讚賞

關注後可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昆嵛文化傳媒 的精彩文章:

昆嵛·會員作品

TAG:昆嵛文化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