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家長和普通家長從以下張圖就能看出他們有哪些區別?
最新
01-21
常言道:「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於社會這個大環境而言,家庭教育從微觀的角度直接影響於人,在人的教育和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我們和孩子在一起共處時,盡量不要用自己慣有思維,更不要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為人父,為人母后,才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和不易。一方面既要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另一方面又要「培養成才」。對照以下11幅小漫畫來看看,你屬於那種?
在很多家長眼裡,覺得自己孩子的年齡小,全天都圍著孩子轉。但他們也是需要自己單獨的空間,而且爸爸媽媽也有照顧孩子之外的工作要完成,所以一定不要24小時全程貼著孩子生活。
當孩子在運動時,有一種家長只看到此時此刻孩子並沒有在學習,而另一種的家長卻懂得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已經收穫了健康的身體和愉悅的心情,而且潛在的也會對學習有幫助,提升效率。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做的是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當下次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如果單純的傳授了答案,只會治標不治本。
有一種成功叫做「別人家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聽到過「看xx家的孩子,每天做多少題、背多少單詞」,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好事,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和學習方法,過度的對比只會讓孩子反感併產生逆反心理。
無論是之前屢次推行的教改,還是現在推崇的「核心素養」教育導向,日漸凸顯的還是「綜合素質」提升。做為一名優秀的家長,僅僅懂得陪伴孩子學習和生活似乎已經不夠,更多家長已經逐漸意識到,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才是趨勢。
在聖經中也告訴了我們如何去教育孩子。
【箴22:6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TAG:以馬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