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看抗日戰爭打響時,中日兩國實力對比,就明白中日10:1的死亡率是從何而來了

看看抗日戰爭打響時,中日兩國實力對比,就明白中日10:1的死亡率是從何而來了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那麼問題來了:中國能不能打贏這場戰爭?當時世界普遍輿論認為,中國與日本的戰爭中國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戰爭的基礎是物質,即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當然也是精神、決心與智慧的較量。我們來看看此時中日兩國各種實力對比。

1937年的日本工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中國工業產值僅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十(中國的所謂工業,大多數為手工階段)。對比一下一九三七年中日兩國主要經濟指標:

工業總產值:日本六十億美元,中國十三億六千美元;

鋼鐵產量:日本五百八十萬噸,中國四萬噸;

煤炭產量:日本五千零七十萬噸,中國兩千八百萬噸;

銅產量:日本八萬七千噸,中國七百噸;

石油產量:日本一百六十九萬噸,中國一萬三千一百噸。

日本資源的唯一缺點是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但是自一九三一年,日本將中國東北地區變為「滿洲國」,憑藉東北豐富的物產,日本資源匱乏的情況隨之改變。利用優勢資源日本更加猛烈地擴充軍備,一九三七年日本對於軍備投資占當年日本工業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六十一點七,飛機、大炮、坦克、汽車、各種輕重武器已經完全滿足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爭的年需求量。反觀中國,軍事工業水平同洋務運動時期差不多,各種零件需依靠進口,只能生產輕武器,產量還遠遠不足。可以說一個是資本主義工業強國,一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農業國。

因此武器裝備方面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差距甚遠,可以通過日本陸軍與中國陸軍一個師團來對照:

各種槍支:日軍九千四百七十六支,中國三千八百三十一支;

擲彈筒:日軍五百七十六具,中國二百四十三具;

輕機槍:日軍五百四十一挺,中國二百七十四挺;

重機槍:日軍一百零四挺,中國五十四挺;

山炮:日軍六十四門,中國十二門;

步兵炮:日軍四十四門,中國三十門。

以上只是常規武器,日本師團的進攻一般會配合大量戰車、坦克、飛機、各種海軍戰艦的大量支援,在這些猛烈的炮火中,中國軍隊常常還未開始戰鬥就損失慘重。而且大多時候,中國軍隊不敢利用大炮還擊,因為一旦還擊反而會暴露反擊點,一旦暴露日軍會以更猛烈的炮火來打擊。

除了這些軍備上面的實力,日本國民當時有一種狂熱追求未來的集體意識,同中國國民當時的死氣沉沉形成鮮明對比。日本當時有完善的徵兵制度,可動員的兵力達一千萬人,此時中國陸軍真正可投入的兵力總數不足百萬。不僅如此日本軍隊的指揮權高度集中,對軍隊指揮調度十分靈活。但是中國軍隊除了國民政府的中央軍素質較高,還有大量軍隊是旁系的軍閥部隊,素質參差不齊不說,戰時一些軍閥為保存實力,不聽指揮,各自為戰,導致真正戰時不堪一擊。

由此造成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正面戰場,無論中國軍隊如何勇猛與無畏,中日兩軍的傷亡比總是保持10:1這樣高的比例,這是近代中國落後的悲哀,是中國軍民用血與肉去抵抗侵略者的證據,更是中國人民不屈精神的展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宮董董讀史 的精彩文章:

乾隆皇帝眼中的英國奇技淫巧,幾十年後卻成為無情轟開其子孫國門的洋槍洋炮

TAG:宮宮董董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