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新淡雅,吳興八俊,錢選作品欣賞

清新淡雅,吳興八俊,錢選作品欣賞

錢選(1239年—1299年),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錢選,南宋景定三年鄉貢進士,與趙孟頫同鄉並同享盛名。與趙孟頫、王子中、牟應龍、肖子中、陳天逸、陳仲信、姚式並稱「吳興八俊」。 工詩,有詩文集,現早已散失,《元詩選二集》中收存有他的詩20餘首,流存下來,名為《習懶齋稿》。入元不仕,流連詩畫以終其身。善摹印,有《錢氏印譜》。

錢選畫學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在廣泛吸收傳統的基礎上的自出新意,形成了自己獨特風貌。他提倡復古,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在創作思想上主張繪畫重在體現文人的氣質,即所謂「士氣」,倡導戾家畫,就是力圖擺脫對於形似的刻意追求。其意在擺脫南宋畫院習氣,繼承唐、五代、北宋人之法。這種主張在元初畫壇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響。他的山水畫,師古而不泥古,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錢選的花鳥畫成就最高,尤善作折枝,是元代繼承宋代設色工筆花鳥畫這一派中的代表人物。 其所畫花鳥用筆盡勁,細潔而光潤,設色淡雅清麗,精巧傳神。錢選的作品中,大多有自己的題詩和跋語,他運用筆墨表達自己的主觀情緒,又結合詩意來充實畫意,無怪黃公望說「知其詩者乃知其畫」。這種詩、書、畫三者結合的形式,被後來的文人畫家廣泛使用,形成中國繪畫的傳統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錢選在開創有元一代的畫風上,是起了先驅作用的。從《秋瓜圖》中可看出,其折枝瓜果畫法在寫生基礎上更經過了藝術提煉,刪繁就簡,突出了畫面的意境情趣。這個轉變,除與錢選本人「天機」有關,也與元初花鳥畫漸變簡逸的時代風尚密不可分。他的臨摹品技藝高超,已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一次他向人借《白鷹圖》,連夜臨摹裝裱好,第二天將臨本還送,主人絲毫不覺。錢選也擅長畫馬,見於記載的有《馬圖》、《青馬圖》、《二馬圖》、《洗馬圖》等。

作品欣賞:

八花圖局部

八花圖局部

八花圖局部

錢選的《八花圖卷》以分段法描繪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種花卉,每種相對獨立,合之又成為整體。8種花卉各具姿態,偃仰向背絕無雷同,筆致柔勁,一絲不苟,敷色清雅,濃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滯板,細膩而不纖巧。畫法繼承宋代院體,勾勒工細,設色淡雅,給人幽靜超脫的感覺。

本幅前右下角鈐「舜舉」印一方,拖尾處有元代趙孟頫題跋:「右吳興錢選舜舉所畫八花真跡,雖風格似近體,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爾來此公日酣於酒,手指顫抖難復作此。而鄉里後生多仿效之,有東家捧心之弊,則此卷誠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趙孟頫。

浮玉山居圖

《浮玉山居圖》是錢選為山居霅川浮玉山的寫景。此幅作品的畫法非常獨特,其構圖完全捨棄南宋一角半邊式的布局,同時也不像北宋那樣描繪大山大水,主峰突出,遠近分明。它的整個山勢處於中景部位,遠山、近樹、村舍等都平列式地展現在畫面上。在繪畫技法上,採用柔和精細的干筆描繪景物,而且山石是用極細的輕柔橫線(類似披麻皴)一筆一筆地皴,樹葉也是一點一點地點,局部之處刻畫得可謂精細入微。雖然是繁皴密點,但山巒巨石、林木水草,以及村舍小橋的整體關係卻處理得非常統一和諧。此卷設色也很有特點:山石均用花青加墨,淡淡渲染;樹葉水草,稍敷淡綠。墨山翠樹呈現出細膩清潤的光彩。圖中山巒分三組,山勢峻峭。湖上煙霧蒙蒙,山坳白雲繚繞,更有用簡筆點綴的茅舍、渡舟、小橋、老翁,一派江南水鄉清潤秀妍景色。引人遐想隱居者的悠然生活。《浮玉山居圖卷》是錢氏青綠山水的佳作,其畫法為青綠著色,復施以金粉,山石以皴法畫之,較為淺淡。艷而不俗,工中有寫,是一種典型的青綠工筆的文人畫風格。

圖右上方有自題五言古詩一首:「瞻彼南山岑,白云何翩翩;下有幽棲人,嘯歌樂徂年。叢石映清泚,嘉木澹芳妍。日月無終極,陵谷從變遷。神襟軼寥廓,興寄揮五弦。塵影一以絕,招隱奚足音。」詩後署款:「右題余自畫山居圖,吳興錢選舜舉。」畫幅中部有清乾隆(弘曆)的詩題。卷前灑金箋引首有明代金湜篆書「山居圖」三字。卷後有元代仇遠、張雨、黃公望、顧瑛、鄭元祐、琦楚石、倪瓚,明代姚綬、周鼎、楊循吉、項元汴,清代王懿榮等的詩跋。而姚綬在一年中所題的詩、跋、記,竟有14次之多,真、草、行、隸各種書體達數千字。

浮玉山居圖卷局部

所鈐收藏、鑒賞印章達300餘方之多亦為少見,其中引首和前隔水有29方,畫身有60方,中隔水和跋尾有235方,從跋與印章反映了此卷的流傳經過:元延祐四年(1317年)之前已流傳至杭州,為元方天瑞所藏,鈐有「白雲方氏」、「玄英裔孫」。元至正八年(1348年),張雨於書肆購得,鈐有「左廉察祭酒」。明天順間(1457~1464年)藏於沈悅梅家,姚綬過訪時得見此卷。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沈悅梅之子將畫卷贈給姚綬,鈐有「帝陶唐之苗裔」、「嘉禾」、「姚氏鑒定真跡」、「公綬」、「水竹村」、「雲東仙館」。隔數十年,為嘉興項篤壽所得,鈐有「子長」。不久,篤壽授於其弟項子京,鈐有「墨林秘玩」、「墨林山人」、「項元汴印」、「子京父印」、「神遊心賞」、「凈因菴主」、「虛朗齋」、「平生真賞」、「若水軒」、「墨林山人子京項氏元汴精玩書畫之印」、「古槜李狂儒墨林山房史籍印」、「項子京精玩印」、「項子京家珍藏」、「天籟閣」、「宮保世家」、「項墨林鑒賞章」。清初歸耿嘉祚收藏,鈐有「耿會矦鑒定書畫之章」;又為安歧收藏,鈐有「儀周珍藏」、「儀周鑒賞」、「思源堂」、「麓村」。乾隆時入內府收藏,鈐有「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石渠寶笈」、「淳化軒圖書珍秘寶」、「乾隆宸翰」、「古稀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太上皇帝之寶」。王德溥收藏,鈐有「王氏寶日軒書畫記」。孫毓汶收藏,鈐有「歸於遲盦」、「孫遲盦審定真跡上品」、「臣孫毓汶敬藏」。孫梴收藏,鈐有「文定公孫文恪公子孫梴嗣守」、「孫梴永寶」。近代為龐元濟收藏,鈐有「虛齋鑒藏」、「臣龐元濟恭藏」、「龐萊臣珍藏宋元真跡」、「萊臣心賞」、「虛齋秘笈之印」、「虛齋墨緣」、「虛齋審定」、「虛齋至精之品」、「吳興龐氏珍藏」、「龐萊臣珍賞印」、「虛齋秘玩」、「龐元濟書畫印」。

此卷見於明汪珂玉《珊瑚網古今書畫錄》,清《佩文齋書畫譜》、顧復《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歧《墨緣匯觀》、《石渠寶笈》、阮元《石渠隨筆》、李葆恂《無益有益齋讀畫詩》,近人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等著錄。

浮玉山居圖卷局部

浮玉山居圖卷局部

浮玉山居圖卷局部

蹴鞠圖

蹴鞠圖局部

扶醉圖

扶醉圖局部

扶醉圖局部

這幅《扶醉圖》講述的是東晉著名隱士陶淵明飲酒的故事。

這幅小品畫用線細潤,賦色淡雅文氣,大有宋畫遺風。畫中三人,陶淵明倚坐於竹榻之上,醉眼朦朧。解開衣襟開散懷抱,可見適才痛飲的豪邁。淵明儀態自然,舉止隨意。右側題字便可知此時他已經小有醉意,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君且去」。既然我已經先醉了,睡意襲來,兩眼漸重不支,客人可以離去了。右側的客人則起身正冠、雙手作揖、面容恭謹,儼然學堂里「孔聖人」畫像的標準姿勢。兩人對比可見陶淵明的率真,不願在繁文縟節和賓主客套中「委屈」自己的惺忪睡意。白衣老僕最懂主人的品性,鞠躬欲引導客人離去然後收撿地上歪七豎八的酒罈。酒具散亂狼藉杯瓮傾欹,恰如它們主人的不拘小節倜儻風流。除此之外,「貴賤造之者有醉輒設」也顯示淵明不凡的氣度。無論賓客貴賤有無權勢,只要有酒便拿出款待,使人想起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此時的陶淵明不似錢選其他畫中手執柴杖昂首闊步般意態瀟洒,也不似「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里獨立船頭頂戴綸巾的儒風詩意,有的是那沖淡醉意中欲辯已忘言的真意。錢選喜愛陶淵明,除了二人同為落魄文人卻鐵骨錚錚不汲汲於名利富貴,更有酒友知己的認同在其中。陶淵明愛酒甚深,他的詩寫到酒的就有39篇之多,還特別以「飲酒」為標題的有二十首。這在中國詩歌史上絕無僅有。書中記載錢選亦嗜酒,酒不醉不能畫,惟有當醉醺醺然,累醉不一醉時,畫意與心境手感相調和方才作畫。可見他平日亦同陶淵明般以酒洗心,聊以慰藉難以伸展家國抱負的苦悶。所以錢選引陶淵明為知己,兩人雖時代殊異,然而心意相通神交久已。

秋瓜圖

此圖精緻典雅,與宋代小品畫一脈相承,然而又透出一股書卷氣,即所謂精工之極富有士氣,精緻而不艷麗,細膩而不纖巧,作者在追求一種清潤淡雅的畫格。畫家在圖中題詩一首:「金流石爍汗如雨,削入冰盤氣似秋。寫向小窗醒醉目,東陵閑說故秦侯。」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對隱逸生活的態度和自己的情懷。錢選的作品中,大多有自己的題詩和跋語,他運用筆墨表達自己的主觀情緒,又結合詩意來充實畫意,無怪黃公望說「知其詩者乃知其畫」。這種詩、書、畫三者結合的形式,被後來的文人畫家廣泛使用,形成中國繪畫的傳統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錢選在開創有元一代的畫風上,是起了先驅作用的。從《秋瓜圖》中可看出,其折枝瓜果畫法在寫生基礎上更經過了藝術提煉,刪繁就簡,突出了畫面的意境情趣。這個轉變,除與錢選本人「天機」有關,也與元初花鳥畫漸變簡逸的時代風尚密不可分。

秋江待渡圖局部

秋江待渡圖局部

圖中描繪遼闊江天、霜染草木,一人於江邊等待渡船,遠處白雲悠悠任舒捲,天光雲影共徘徊。湖水清澈如鏡,澄碧若玉,寧靜遼遠,漪明韻逸。明亮純澄的湖水中,一葉扁舟輕系,輕盈地泊在水面,似乎正待渡遠方。而遠方的天際線處,兩排綠樹似淡掃的娥眉,輕漾的水波漣漪微瀾,不禁讓人想起「入鬢秋波常似笑」的詩句來。

此圖卷雖為金碧重彩,但花青、赭石中加入少許淡墨,使畫面淡雅清麗,書卷氣十足,本幅後有作者自題詩一首:「山色空翠欲流,長江浸一天秋,茅茨落日寒煙外,久立行人待渡舟。」體現了文人清士幽棲的澹泊境界。錢氏詩、書、畫三絕之譽,概見於本卷。款署「吳興錢選舜舉畫並題」,下鈐「舜舉印章」、「錢選之印」等三方印。畫卷引首有清高宗弘曆題「秋江待渡」四字;卷後有胡惟仁、朱庸等十七家題記或題詩。曾經清人梁清標及清內府收藏,《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等書著錄。另有乾隆題詩一首,及陳定、高士奇、安岐及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藏印20方。尾紙有胡惟庸、朱庸、胡敦、烏斯道、陳琳、高士奇等十六家題詩,印52方。

桃枝松鼠圖

此圖卷曾是清宮舊藏。畫面無款,鈐朱文「舜舉」、「翰墨流口」二印。作品描繪了結著鮮嫩欲滴的桃果上,一隻松鼠略微躍身,正欲縱身取桃的一幕自然界的情景,透過畫家的巧筆,呈現在觀者面前。畫幅上不論是松鼠的形態、桃枝的轉折,或是桃葉的形狀,都描繪得相當仔細,造型尤其輕盈優雅,加上清淡雅緻的顏色,使得這幕原本略帶動態的自然情景,散發出靜謐的氣息。這種對自然景物的精密觀察,再賦予某種韻致加以表達的繪畫,充分顯示出南宋庭院畫擅於表現的特色。

王羲之觀鵝圖

王羲之觀鵝圖局部

王羲之觀鵝圖局部

傳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生性喜鵝,曾見一道士有白鵝甚可愛,因書《黃庭經》以換之。《王羲之觀鵝圖》即據傳說附會而成。近景樹木蓊鬱,竹林茂密,亭台掩映,白鵝戲水, 羲之憑欄觀望。遠山蒼翠,村莊隱現於霧靄山林間。境界秀雅明潤,風格古拙高逸。青綠設色,畫法直追唐人。

楊貴妃上馬圖局部

楊貴妃上馬圖局部

楊貴妃,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同時也是我國歷史上爭議較大的一位貴妃。關於楊貴妃的詩篇以及畫作都是不少的,其中宋代畫家錢選就有一幅畫作叫《楊貴妃上馬圖》。

楊貴妃上馬圖中共繪十四人,皆著唐裝,人物身形飽滿,姿態、動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畫細微、生動。

元代繪畫的復古之風早在元初「吳興八俊」之一錢選的作品中已經較為充分地表現出來了,這包括人物服飾、構圖特點、設色及取材等幾個方面。此卷繪唐玄宗與貴妃楊玉環上馬的情形。玄宗騎照夜白,側面望著貴妃,貴妃旁有兩侍女協助。圖中共繪十四人,皆著唐裝,人物身形飽滿,姿態、動作各不相同,形象刻畫細微、生動。衣紋線描工整,連綿轉折,頓挫有力,皆為遊絲描。敷色雖艷麗而又雅潔清潤,畫人物不著背景,也是受唐代繪畫的影響所致。

上馬是關於《楊貴妃上馬圖》的一些賞析,其中我們可以從《楊貴妃上馬圖》看出當時唐代的一些風土人情,以及服裝配飾。

幽居圖

《幽居圖》是錢選所繪的青綠山水畫作之一。圖中湖光山色靜謐幽淡,展卷之始見三五秀石零落坡邊岸角,青松虯曲其上,村居掩映樹石之間,一葉小艇駛向水平如鏡的湖中,對岸碧峰起伏,參差錯落,樓閣為茂林所環抱,茅舍隱現叢樹兀石之後,幽居之景、之境、之情、之趣畢現於紙上。其畫山石樹木皆用方折的線條勾出輪廓,不作皴法,敷以青、綠、赭等色,山腳處略施金粉,於嚴整工緻中見古拙秀逸之氣。圖的右上方自題「幽居圖」三字,其中「幽」字殘缺嚴重,形近「山」字,故亦被稱作「山居圖」。本幅及前後隔水有「怡親王寶」等印共29方,尾紙上有紀儀、紀堂、高士奇、邵松年等人的題跋。

《幽居圖》整幅畫嚴整工緻,而又透出古拙秀逸之氣,別具一格。在元代似乎再沒有看到類似風格的畫。上溯之,宋代唯有王詵的《瀛山圖》 庶幾近之,但後人似乎只記得王詵的《漁村小雪圖》,其圖雖也敷石青色,施金粉,但仍以宋畫的墨骨為主。隋代的展子虔的《游春圖》及唐代李昭道的《春山行旅 圖》倒可以說是《幽居圖》的祖師,但在三百年後的北宋末年的重彩畫復興的潮流中,這種不作皴法、僅勾廓填彩的古法並未再生,而是讓王希孟那樣的融合了五 代、北宋水墨山水精華的大青綠山水大放異彩。

早秋圖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陽說畫 的精彩文章:

一幅畫足以傳千古,武元直,赤壁圖欣賞

TAG:陽陽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