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知道和珅貪了那麼多錢嗎?
乾隆皇帝或許有「肉爛了還在鍋里」的想法。
在封建社會,社會財富的所有權都屬於皇帝,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給予某些大臣一些土地、房屋、金錢,也是賞賜的,是一種使用權的暫時轉移,根本所有權還是屬於皇家的。不僅僅是這些物質上的,就連所有的公民,也都是皇帝的臣民,生殺予奪,都掌握在皇帝手裡。
和珅貪財,聚斂了驚人的財富,這樣的事情英明的乾隆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聽之任之,一方面有上述第一個原因之外,另一個原因,無非就是讓和珅暫時代管一下罷了。國家真的要是需要了,可以隨時將之拿回來,一道聖旨,和珅不敢不從。
另外,這筆巨大的財物放在和珅家裡,皇帝很放心。因為那個時候還不存在貪官向海外潛逃那一說,也還不可能將貪污的巨款秘密轉移到海外的金融機構。所以,貪污再多的錢物,也只好藏在自己的家裡。不論是國家的大金庫還是個人的小金庫,「肉爛了還在鍋里」,反正都是皇家的,乾隆皇帝深深知道這一點,便不會視做一塊心病了。
再而言之,那個年代還沒有發行紙幣,都是金屬貨幣。而且,那個時候也沒有銀行,不可能存在銀行里吃利息,所以,和珅貪污受賄的成堆的金銀便只好堆在自家的庫房裡。這樣,也相當於為國家的金庫節約了場地。況且,和珅所貪污受賄的錢物中,有很多是那些價值不菲的古玩字畫、奇珍異寶。如果將這些寶貝放在宮裡的庫房,那些管庫的太監們因為不是自家的東西,便不可能會特別經心,常年的蟲蛀鼠咬、發潮霉爛,肯定會對這些寶物造成損害。尤其是那些古字畫,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而放在和珅家裡,他是個視金錢比生命還重要的守財奴,肯定會嚴加看護,特別精心地來保護,保證不會有任何毀損的。和珅的貪婪,也決定了錢物在他的府上是只能進不能出,拿出去比割自己的肉還疼,更不會施捨救濟老百姓。如果說是清官,就不好保證了,不僅沒錢,即便真的有了錢,根本存不住,轉手就發給下面的百姓了。作為政府,從老百姓身上搜刮錢財肯定會引發人民的不滿。而借貪官的手,搜颳了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更多的是發泄在貪官身上,對於皇帝的形象損傷不大。如果象徵性地把民憤極大的貪官處決了,還可以得到百姓的頌揚。而那些贓款贓物,自然是要收繳國庫的。這樣,作為帝王,就可以名利雙收了。事實也證明,乾隆皇帝的判斷和抉擇是正確的。


TAG:名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