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橫行時代,楊玏應該算一道「清新小菜」了吧!
《演員的誕生》應該可以問鼎「史上最具爭議綜藝」了吧?演員與演員撕、演員與節目組撕、工作人員暗撕導師......這個節目的魔性就在於,幕後遠比台前精彩,因為「好戲」不斷,我基本每期也會跳著追完。
除了節目本身受質疑,演員們收到的「質疑聲」也不少。比如楊玏。
節目第二期,他PK掉王亮進入下一輪影視化拍攝,當晚關於「黑幕」的討論便甚囂塵上。大家覺得這是有意安排,如果楊玏沒晉級,也不會有後面《我愛我家》多年後的重聚,明顯是「預設」好的話題點。
但其實,綜藝會走腳本流程,一定得提前做好PlanA和PlanB。每期節目的平均錄製時間是兩天,必須事先做好選手晉級的準備,畢竟導師們的個性也很強,這一塊是「不可控」的,不可能根據現場誰贏了,再去臨時找助演嘉賓。
所以如果王亮晉級,沒準就是《鄉村愛情》的重聚呢?
看王亮賽前採訪,還表達了自己想和宋丹丹創作一次完全不一樣的「白雲黑土」形象,拿出去同樣是妥妥的「回憶殺」。
拋開節目組的「鍋」,楊玏當晚的表現也是穩的。
比起王亮那個角色的「外放」,楊玏飾演的「哥哥」內心活動更豐富一些。而且人物有一個前後反差,表演層次更足。
雖然這個「將悲傷進行到底」的劇本遭到了宋丹丹的批評,但她也肯定了楊玏的表演「舉重若輕」。所以這個結果,也並沒有缺乏說服力啊。
其實節目持續到現在,楊玏的每一次登台表現確實是可圈可點。
當時看第二期,我就覺得他表演的時候很懂得「節制」。
一開始上來是「桀驁不馴」的樣子,覺得弟弟分走了父愛:
劇情發生轉折,在說到自己為什麼做「混蛋」時,又一秒真情流露:
最後情感爆發,他還是沒有偏離「人設」,把情緒控制得不錯:不用聲嘶力竭,你還是能感受到他的痛徹心扉。
整場戲下來,楊玏是每個「節奏點」的把控者,自然而然地引導著觀眾的情緒。
第九期也是,和於明加合作《小丈夫》,楊玏的表演也非常真實自然。雖然角色重合,但他還是儘可能地在舞台上做一些突破。
一挑眉一弄眼之間,陸小貝的「愛無畏」氣質立馬凸顯,你不會覺得他是在「硬撩」:
被拒絕後對愛的人極力挽留,當於明加把手撫上他的臉時,第一反應是抓住對方的手,表情瞬間在悲傷里閃過一絲期待和喜悅:
看到於明加把手縮回去,臉上又立刻浮現出來不及掩飾的沮喪,而且目光跟著手慢慢下滑:
短時間內細微的情感轉換,顯然楊玏的處理都非常準確。
一個豐滿的人物,需要演員用無數的「細節」去塑造,呈現出來才會有所謂的「獨特感」。楊玏應該屬於在上場之前會反覆去「推敲人物」的演員。
所以第十期,他飾演鐵路工人「春生」的時候,能看出他為角色設計了一些肢體動作,讓人物看上去更有代入感。
比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人物內心的糾結與愧疚:
春生在小梅和璐璐之間的徘徊、矛盾、情感變化,從他每一次跨過鐵軌的腳步變化都能看出來:
不說百分百完美,但我覺得「春生」還是被楊玏詮釋得有血有肉。
還有昨天的節目中,他和藍盈瑩拿到《橘子紅了》的劇本,兩位都是第一次挑戰年代戲,所以挖人物內心成了難題,看密密麻麻的筆記就知道了:
兩隻在台上的表現都是「穩而有力量」,但不得不說楊玏對細節的處理確實很在火候。比如坐下後撣了撣大腿上的灰塵:
面對愛人時,能從他細微的表情變化里看到他對愛情的渴望:
看到秀禾隱忍遲疑,一秒流淚,似乎心有不甘。短短几分鐘的演繹,愛情與封建禮教的「對抗」被倆人詮釋得淋漓盡致。
波叔在現場也說楊玏從一上台就「沒出過錯」:
顯然這場戲裡,秀禾這個角色更有發揮,但楊玏在節奏和細節上一直在「托著」對手:
雖然這些細節表現只是一晃而過,很容易被忽略,但正因為這些短暫且「不用力」的存在,才更能讓人認同:楊玏在演戲時沒有過多的「表演痕迹」。其實這也是表演的高級之處,在無形中勾動你的情緒,讓你一直跟著人物走。有點「潤物細無聲」的意思。
而且,從楊玏過往的作品來看,我感覺他一直都是「演生活」的演員。保證人物刻畫能無限貼近現實。這個「度」的把握其實不容易,少了形同面癱;多了會讓人感覺用力過猛,畢竟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油膩演技。
當然,對演員來說,「戲品」很重要,「人品」也同樣重要。我一直覺得演員身上的「人格魅力」某種程度上甚至大於業務水平。
回頭看《演員》舞台,楊玏和對手演員之間的關係,永遠都是和諧的。
PK掉王亮之後,楊玏首先感謝對手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角色」。幾天相處下來,兩人已經從對手變成了兄弟:
比起當晚其他幾對演員之間的針鋒相對、互不欣賞,這一組看上去的確最沒有「硝煙味兒」。
還有後面第九期,大家在後台分配角色時,周雲鵬開玩笑說想和於明加演《小丈夫》,於明加也是脫口而出「我喜歡楊玏」,可以說是很耿直了:
只能說,謙虛的人從來不缺人喜歡。尤其是楊玏這種把自信建立在謙虛之上的演員。
再到昨晚和藍盈瑩的搭檔,兩個人幕後的相處顯然也很愉快,排練時還一起和父親開視頻:
尊重所有對手,一切為了戲好。就是我看完楊玏在《演員》舞台上表現的感受。
我覺得對於楊玏來說,可能把《演員的誕生》改成《演員的成就》更合適。一個好的表演需要演員之間的相互成就,一定要分出高下,就會忘了自己需要做好的其實是「成全作品」,而不是「凸顯」自己。
就像章子怡說的,演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很重要:
吳秀波說楊玏是用自己的天性來讓這個角色純凈。
陸川導演肯定了楊玏在舞台上的辨識度。
只是觀眾抱著看比賽的心態,台上誰更用力、更讓人印象深刻,誰就是贏家。說到這裡,想起了何冰老師說過特別有道理的一句話:
觀眾愛用「飆戲」來形容演員之間的火花,特愛看演員之間的比較。但對創作者來說,「飆」並不是個人的戰勝,而是當觀眾的掌聲響起的時候,有你,也有我。
所以,即便在比誰「熱鬧」這件事上,楊玏算「輸家」。但是,能在浮躁的市場面前沉下心來,專註於自己的本職,並且自得其樂,楊玏在他自己的人生里絕對是個贏家。
這兩天正好看了楊玏之前拍的一個紀錄短片。我感覺楊玏對生活的態度也應該像對待工作一樣:保持本真。
片子里的他奔忙於工作,「你們說拍幾遍就拍幾遍」,工作結束後還會挨個和工作人員握手鞠躬:
想起韓童生也曾對楊玏讚不絕口,拍《大丈夫》的時候,他會經常向前輩討教,在片場完全就是實力謙虛的陽光boy。
有些「人設」可以硬凹,但一個人內心的「態度」卻裝不出來。
私底下的楊玏,玩滑板、學說唱、夜跑、看書看電影...該工作的時候全心投入,抽離工作後盡量放鬆,就是楊玏對工作和生活的一個「平衡」。
包括經常去看父親排戲,不斷給自己充電:
在他自己看來,他身上並沒有所謂的「光環」。
其實說到「光環」,觀眾本能地會對「星二代」有種天然的「苛刻」。所以他們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得到路人認可。但其實看楊玏的走勢,我並看不到「強推之恥」。
他的狀態就是,「星二代」沒必要炫耀,不會躺在光環下睡大覺。但大可不必遮遮掩掩,面對自己就好。
很喜歡楊玏的一點就是,在他身上看不到「急」,雖然演藝圈不斷有人進進出出,但他仍然不急著把自己展現給觀眾看。
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用心去感受、體驗。把日子過成「真的」,才能在演戲中找到本真。


TAG: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