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KT輔助wolf轉打野!職業賽場第一搖擺人!

SKT輔助wolf轉打野!職業賽場第一搖擺人!

在昨日LCK第二日的比賽之中,SKT在第三場中派出了Wolf擔任打野位置,成功幫助隊伍拿下賽點局,2018首秀獲勝。同時,SKT官方也宣布Wolf選手將以新人打野的身份出道。

好一個「機翻俱樂部」

不過,本次Wolf在打野位置上的登場並不意味著我們之後看不到Bang+Wolf的老牌組合,不管是Wolf本人還是轉型監督的Kkoma都表示「將投入更多時間、增加訓練量來兼顧野輔兩個位置。」

如果這一切真的可以做到的話,那麼Wolf可能會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同時兼顧兩個位置的職業選手——「最佳輔助×最佳打野」,這麼一想還挺刺激的。

關於SKT這一略顯大膽的改變,也引起了我們的一些思考。

首先一個必須要優先討論的問題是,Wolf昨天究竟打的怎麼樣?

作為SKT的新賽季首次登場,就連已經轉為監督的Kkoma也出現在了BP席上,不難看出全隊對這場比賽的重視程度。而在最為關鍵的第三場中派上Wolf,可以說對他也給予了很大的希望,也同樣符合SKT「以壓力造就隊員」的換人風格。

但事實上,在昨天淺淺亮相的一場比賽之中,Wolf打的並不出彩。第一波GANK的失誤可以看出Wolf對於打野位置仍然有些生疏,隨後只能一頭扎進野區發育,17分鐘的時候Wolf是0/1/1的數據,而SKT已經拿了5個人頭,比賽前期的節奏基本是靠Faker的瑞茲掌控,不論是TP上路反制對方的越塔抓死兩人,還是隨後對ROX邊路的GANK。就這一場比賽而言,Wolf更多的是扮演邊線視野掩護以及優勢開團的角色。

從結果上說,這一個跟閃的操作還是略顯冒失的

所以,比賽最後給到Wolf的MVP也多多少少有些鼓勵的意思——從對整場比賽的影響來說,Faker應該會更勝一籌。

當然,作為首次擔任打野的選手,有一些瑕疵情有可原。不過目前可以說Wolf在打野位置上並沒有展現出極強的實力,還需要更多比賽來進行檢驗。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選手轉位置」這個話題。

一個選手要轉換自己的位置,可能的原因通常有這麼幾種。

1、隊伍需要我——所以我轉到某個位置上去彌補隊伍的不足。

2、我需要隊伍——我很想留在隊伍里,但我的位置上來了更強的新人,我「被動」轉換位置。

3、我覺得可以——在嘗試過另一個位置之後,我覺得那個位置更適合我。

4、我覺得不行——在經歷過「某些事情」之後,我覺得我已經無法勝任現在的位置了,所以去新位置尋求突破。

以上四個原因可以用「主動還是被動」「為了團隊還是自己」這兩個方面進行歸納,而一次優秀的轉換位置,則應該是在隊員和俱樂部充分協商之後,為了雙方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選擇。

在我們看來,Wolf從輔助向打野位置發展,一定程度上更多屬於「被動為團隊」而做出的。也即SKT在求新求變的過程中,對未來可能的排兵布陣情況進行的一些探索。

其實去年Kkoma教練就偶爾會問我要不要打個野試試看,我都是回答說我是個輔助啊怎麼打野。但今年續約的時候教練讓我認真想想這個事情,剛好Bengi也以教練的身份加入了,本來隊里對我成為打野也有一個不錯的評判,所以情況允許下我就試了一兩次打野,然後也有不錯的結果,就這樣定下來了。

從這段Wolf的採訪之中,我們不難看出,早在2017年,SKT就已經有意向將Wolf向打野的方向培養。

在我們看來,這一意向最終變成了現實,還離不開另一個關鍵的人物——Effort。

SKT的新人輔助Effort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SKT安排Wolf打野的意圖:

1、把Wolf單拎出來當一個前期進攻點圍繞他打

2、發揮Wolf視野控制和開團指揮的本領

目前來看第1種情況不太可能,一方面SKT素來不是一支圍繞打野做文章的隊伍,即便這賽季想轉變風格,他們也大可不必放走小花生。

所以,在第二種可能性較大的情況下,Wolf的轉變位置對於SKT來說最大的影響反而不是在打野位置,而是在下路——拆散了Bang和Wolf這對下路組合之後,SKT還能夠像過去一樣在每一場比賽的後期形成絕對的統治么?

壓力自然落在了新人輔助Effort身上。其實這名選手的經歷和LPL中IG的Jackeylove頗有相似,也是在隊伍之中蟄伏了整整一年之後才開始展露頭腳,不過不管是其在Kespa杯上的發揮,還是「韓服登頂」的新聞,都不難看出其恐怖的成長空間。

Effort選手是個非常聰明的選手,對遊戲的理解和認知有時候比我還多,尤其是操作上比我更優秀。除了這些以外的其他點,我會給他一一說明,比如說在團隊集體行動時怎麼指揮,怎麼能跟別人想得不一樣之類的,隨著年歲增長積累下來的東西,關於要跟新人說什麼這一點,我也想了很多。

同樣是Wolf在賽後採訪中說的話,對於Effort這種後輩來說已經是極高的評價了。

所以,對於Wolf本次轉型打野,我們的判斷是:

2017年對於SKT來說是比較艱難和混亂的一年,這一年SKT在打野位置上的嘗試可以說是比較失敗的,小花生和整個隊伍的風格並不契合,Blank似乎也沒有成長地如同Bengi那樣老練。於是,伴隨著新人Effort的逐漸成長,SKT開始嘗試將Wolf轉移到打野的位置上。而經歷了Kespa杯之後,在確認了Effort的足夠能力之後,SKT選擇在實戰之中檢驗Wolf在打野位置上的表現。當然,最終的結果不好不壞,可以想見的是,如果Bang+Effort的組合能夠保持狀態的話,Wolf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之中繼續擔任打野的位置。

最後說點題外話。

第一個是關於SKT的另一名新人打野Blossom。這名選手在十多天前正式宣布加入SKT,算是一名全新的選手,目前實力如何尚不明確。作為一支以「打野」位置作為主要「換人位」的隊伍,這一次Wolf的轉型打野很明顯也是在填補「只有Blank一人能夠上場」的漏洞。

其次,我們能夠發現,在「位置轉換」這一話題上存在著某種規律——最常見的位置轉移是「雙C」轉「野輔」,而且這個過程通常只有單向。同時,由於打野和輔助之間存在著共同性,所以兩者之間也有相互轉化的情況,除了Wolf,另一位比較著名的從輔助轉到打野的LCK選手是目前已經退役的老將Hichani。

最後,包括安掌門、Wolf等一眾選手向打野位置的轉變,我們不難看出LCK對於打野位置的定位——一個不太需要高水平操作,但十分依賴經驗的位置。

總之,希望Wolf能夠在打野位置上綻放光彩。

畢竟起了這個ID,不去打野確實有點可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人的小森林 的精彩文章:

總結了國外LOL玩家對廠長、UZI等人的評價!

TAG:一個人的小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