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敵後根據地能蓬勃發展,還有一樣不為人知的法寶

抗日敵後根據地能蓬勃發展,還有一樣不為人知的法寶

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只能控制佔領區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幹線,下面的鄉村根本沒有能力去控制,畢竟本軍人就那麼多,中國又幅員遼闊,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些鄉村國民黨的統治力量已經土崩瓦解了,而我黨我軍把敵後根據地搞勃勃生機,欣欣向榮,我們耳熟能詳的老電影《地雷戰》,《地道戰》,《小兵張嘎》都是反映這一時期敵後根據地戰鬥與生活的。根據地的發展除了我黨我軍的政治理念和工作方法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法寶----貨幣。

以位於山東的膠東抗日根據地為例,我們看看我黨的根據地貨幣戰爭是怎麼打響的。順帶提一句,這個膠東根據地就是著名的鐵道游擊隊原型戰鬥過的地方。

共產黨在這塊根據地成立了一個銀行叫北海銀行,它發行的貨幣叫做北海幣。但那是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城頭變幻大王旗,根據地辦法讓人民群眾相信它會永遠存在,所以北海銀行不能發行像法幣一樣的信用貨幣,當地的農民兄弟接受不了。那就只能發行本位貨幣,就是以貴重金屬為擔保的貨幣,可這個在敵人夾縫中生存的根據地哪來那麼多的貴金屬呢?

北海銀行創造性的以農業物質作為擔保,用來發行北海幣,只要你拿著北海幣,隨時都能來北海銀行兌換根據地儲備的農業物質,只要這個承諾能兌現,人民群眾就能接受這種貨幣。

北海銀行還進一步根據農業周期來調整貨幣發行數量,並且根據物質的價格漲跌情況,調整儲備物資的數量,以進一步來調整北海幣的回籠和發放,維護北海幣的幣值穩定。

這一系列作為非常成功,北海幣在其流通領域的信用遠遠好於法幣和汪精衛政府發行的偽幣,成為強勢貨幣。根據地官員還以此總結了北海幣的「物質本位」理論,摸索出了通過紙幣的發行來宏觀調控根據地經濟走向的先進方法,打起貨幣戰爭真是得心應手。

北海幣的實踐之所以成功,原因主要是其物資出來來源於農村自產,而農村的小農經濟不同於不同於外貿經濟,世界乃至全國性的貨幣經驗影響對此影響較小,法幣的惡性通貨膨脹對根據地的衝擊就小的多。北海幣的貨幣機制與農村傳統經濟相匹配,再加上是在根據地這種小區域經營,環境相對簡單,物資與貨幣更容易相互匹配。

這樣的貨幣機制可以說是完美對接計劃經濟的,我黨建國後的很多經濟政策,在抗戰時期就有了成熟的經濟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踢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用「綠帽子」代指妻子不忠,而不用其他顏色

TAG:月半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