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立事件」將引爆手機產業倒閉潮,下一個是誰?

「金立事件」將引爆手機產業倒閉潮,下一個是誰?

摘要:不用懷疑,2018年註定是很多手機產業鏈供應商的關鍵決斷之年,惟有乞求大家慷慨解囊,乞求愛國小將們別再添亂了,否則,到今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將極為難看。

就在業內還在為PPI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咂嘴弄舌之時,「金立事件」毫無徵兆地突然爆發了!穩坐二線手機品牌頭把交椅的金立集團一頭撞上危機牆,手機庫存危機的蓋子終於被揭開。

目前,金立仍未解除危機,其前景逐漸隱入黯淡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是,倘若金立事件得不到解決,恐會引爆手機產業鏈的信任危機,引起供應商集體催討貨款,並進一步引發全產業鏈危機。

「金立事件」突然爆發

1月16日,穩坐二線手機品牌頭把交椅的金立突然傳出股權被凍結的消息,原因是金立拖欠供應商歐菲科技6億元貨款,被該企業向東莞市人民法院申請了保全。

而早在一個月前金立集團應收帳款風險曝光之後,金立董事長、總裁劉立榮先生立即在沉寂多年的微博上曬出與供應商和一眾銀行業人士的照片,氣氛一團和氣。但是,歐菲這種撕破臉皮的催款做法,還是讓手機供應鏈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

近日,又有媒體曝光稱,除了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股權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也於1月16日對其股權進行了凍結,時間為3年。同時,有金立員工向新浪科技表示,本該1月10日發放的2017年12月的工資目前已經延遲發放近一周,但公司並未給出明確的說法。另外,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在深圳和上海陷入了多起訴訟。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手機近幾年的整體銷量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在2017年初,金立開始大力推廣S系列,花費數億元開啟了類似OV的廣告轟炸和明星代言策略。另外據媒體報道,2017年7月金立宣布在重慶投入5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又在深圳前海興建金立大廈。

或許,金立的這些舉動極大消耗了現金流,再加上銷量不如預期帶來的庫存壓力,最終導致了金立今日的困境。

二線手機品牌集體淪陷

2017年,在原材料瘋漲、市場飽和、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的手機行業表面上波瀾不驚,背後卻是驚濤駭浪。

曾經在中國叱吒風雲的三星,在連續經歷「抵制薩德」、「韓流消退」和「電池爆炸」事件之後,在國內的銷量一落千丈,幾乎可用「宣判死刑」來形容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而另一個手機巨頭蘋果在中國的份額也是飛速下滑,好在有中美貿易這個強大的保護傘,蘋果在中國市場避免了三星式的自由落體硬著陸。

面對兩大外國手機巨頭在中國大陸折戟沉沙所帶來的機遇,位於第二梯隊的金立、中興、聯想、TCL、酷派等均未把握住機會,銷量不升反降。相反,2017年二線手機品牌呈現集體淪陷之勢。這一年,聯想ZUK與Lenovo手機品牌雙雙被砍掉;三年虧百億的酷派和一度風光的樂視手機因創始人賈躍亭遠遁美國造車而難覓蹤影;TCL通訊設備上年同期下降36.2%;而曾經風光的中興也在中國手機市場幾乎失聲。

不過,一線品牌手機廠商卻在2017年展現出了越來越強的態勢。華為在深挖利潤的情況下取得1.5億的驕人戰績。OPPO、VIVO深深抓住普通中國人的心理,在人海營銷戰術上大獲成功。而小米無疑是2017年中國手機行業的一大亮點,憑藉性價比高和質量口碑好的優點,小米硬是實現了強勢復甦,並且在各大品牌極為看重的印度市場拔得頭籌。

從全行業來看,華米OV的風光完全無法掩蓋手機產業的整體低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9日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

手機產業供應鏈恐迎來猛烈洗牌潮

經歷了「擰巴、憋屈、不通暢的2017年」後,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危機被「金立事件」引爆。各種分析表明,2018年國內手機需求量大幅下滑恐不可避免,加上蘋果、三星等優質資源繼續退出和市場向華米OV等一線品牌進一步集中,無論是二線手機品牌,還是上游手機供應鏈廠商,都將迎來猛烈的洗牌潮。

首先,市場的突然集中,對眾多二線品牌產線上的供應商來說,可能的毀滅性的。2016年,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79%,到2017年10月,這個數字擴大到了瞠目結舌的91%。這意味著金立、中興、魅族和聯想等公司很難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隨著二線品牌份額消失的,還有大量供應商。

其次,隨著大多數國人口袋中可供消費的錢越來越少,2018年國內手機的市場需求量肯定比2017年的4.91億部減少,甚至下降幅度還要大大高於12.3%。2017年12月15日集微網發布的砍單消息顯示,蘋果、華為、OPPO、vivo等均下調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強勢的一線手機品牌在春節換機高峰前竟然大幅砍單,可見需求是多少令人揪心。當然,最終受影響的,仍然是整條產業鏈當中比較薄弱的供應鏈環節,並引發倒閉潮。

另外,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提,2017年主控晶元、屏幕、內存、元器件MLCC、鉭電容、鋁電解電容等大幅漲價引發瘋狂炒作,在缺貨的假象下,不少屯積了大量物料的供應商很可能面臨斬倉出貨的風險,由此引發的倒閉事件將不勝枚舉。

最後,還有一個頗為敏感的話題是,三星、蘋果市場份額的斷崖式下滑可能引發更大危機。這兩家企業佔據手機高端市場,是中國數以千計的直接或間接供應商的主要利潤來源。Counterpoint發布報告顯示:2016Q3-2017Q3國內手機市場上,蘋果佔9.6%,三星僅佔3%,但在利潤方面, iPhone仍佔據大部分利潤,三星也達到了26%。試想想,如果這兩家企業把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印度市場,後果將不堪設想。

事實上,對市場極為敏感的資本已經選擇了用腳投票,不少手機上游供應商股票持續走跌。在A股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幾家手機供應鏈企業中,歐菲光、藍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價整體呈下跌趨勢。

不用懷疑,2018年註定是很多手機產業鏈供應商的關鍵決斷之年,惟有乞求大家慷慨解囊,乞求愛國小將們別再添亂了,否則,到今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將極為難看。

如果您覺得通信頭條不錯,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你轉發或者文尾進行點贊,都是對我們極大的鼓勵!

本期責任編輯:涵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頭條 的精彩文章:

你是否正在經受這些奇葩的運營商考核

TAG:通信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