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名將中,他沒有三大名將的名氣大,卻數次為德國逆天改命
論名氣,他或許沒有三大名將的名號拉風,但要問起誰是二戰德國最靠譜的防禦大師,那他一定是最佳的人選。
這位名將,便是被譽為「防禦戰術天才」的莫德爾元帥。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莫德爾的一生就是如此富有爭議。他粗暴強橫,對待屬下動輒破口大罵;他膽識過人,無與倫比的才華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對手;他自命清高,看不起納粹黨衛軍,卻一生忠於希特勒,直至飲彈自盡;亦是他,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屢屢逆天改命。
與三大將領相比,莫德爾算是後起之秀了,因為直到巴巴羅薩計劃開展之際,莫德爾還一直是作為古德里安的先頭部隊來衝鋒的,所以他的智慧才能並沒有得到百分百發揮。不過,此時莫德爾的表現也已經足夠搶眼了。
1941年8月24日,莫德爾奉命從西南方向向蘇聯發動進攻,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莫德爾冒著極大的風險快速全面推進,這樣一來,造成了坦克集群戰鬥力的銳減,不過莫德爾抓住了蘇聯人戰術單一的軟肋,順利插入蘇聯腹地,給蘇聯紅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如果說進攻只是莫德爾小試牛刀的話,那防守才算得上老莫的拿手好戲。
在1941年1月至3月期間,為了報復德國人,斯大林對莫德爾防區連續發動了四次大規模進攻,而且每一次的參戰人數都在50萬到100萬之間。只可惜,人海戰術在莫德爾這裡完全啞火,蘇聯人不僅毫無收穫,甚至幾度被莫德爾順勢揩了一把油。
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還包括弧稱無敵將軍的朱可夫元帥所發動的火星行動,結果同樣遭到了重創。談到防禦這回事,老莫真是誰的面子也不給啊,管你無敵不無敵,照打不誤。因此,莫德爾也被譽為「防禦之獅」。
只不過,精於防禦的莫德爾在初期並沒有得到希特勒的重用,這跟德軍崇尚進攻的習慣有很大關係,所以莫德爾仗雖然打得漂亮,但是名聲卻和戰績不太匹配。直到二戰後期,希特勒引以為傲的裝甲軍表現的極為掙扎,德軍開始轉入被動防禦階段,莫德爾這才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說到莫德爾的經典代表作,還真不知道該把哪一戰排於首位,因為值得稱道的戰役實在是太多了,完全擔得起「行走的軍事防禦教科書」的稱號。
比如市場花園作戰,簡直是對抗空降兵的模板戰役,雖然是由蒙哥馬利親任指揮官,但是英法聯軍仍然付出了17000餘人的慘重代價,並最終導致了計劃的失敗。事後,蒙哥馬利也是無奈地稱莫德爾為「最高效的德軍將領」。這場戰役在後來還被拍成了電影《遙遠的橋》,足見其影響力。
另外,最為著名的應該是勒熱夫突出部戰役,此戰可以說創造了空前絕後的以少勝多之戰。當時,德軍在蘇德戰場東線可供調遣的防守兵力只有26萬,而蘇聯紅軍足足有200萬人壓了上來,任誰看這都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屠殺。然而,結果卻是老鼠干翻了大象,德軍一舉擊潰了200萬蘇聯紅軍,穩住了東線戰場。
希特勒當時聽到捷報以後估計也傻了:我手下還有這麼厲害的將軍呢?於是,希特勒激動地稱他為「東線的救星」。說真的,莫德爾這一番操作可不僅僅是救了東線,簡直是在為納粹帝國續命啊!
不過很可惜,任憑莫德爾能耐再大,也不是整個反法西斯聯盟的對手,再加上希特勒這個不靠譜的老闆太坑,莫德爾幾次極具創造力的作戰都未能如願。甚至在突破西線的關鍵之戰中,莫德爾手下的裝甲集群竟然因為燃油不足而無法前進,尷尬地貽誤了戰機。
1945年,莫德爾的部隊被盟軍包圍,對於這樣的一位傳奇式人物,盟軍自然是想勸降的。不過,莫德爾並沒有學習他的老上司古德里安向盟軍投降,而是選擇了飲彈自盡,來捍衛軍人最後的尊嚴,年僅54歲。
功過是非如今都已消散了,只留下後人的仰慕和嘆惋,僅就軍事而言,莫德爾元帥值得這樣的尊敬。正如美國軍事歷史學家肖沃爾特所言:「莫德爾是二戰中最優秀的防禦型將軍之一,同時又是卓越的戰場指揮官,他對戰場態勢的判斷,極少受到來自任何方面的一廂情願的影響。」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