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畫的「不像」,很重要嗎?

孩子畫的「不像」,很重要嗎?

「也許不會每個孩子都成為很有創意的人,但至少可以成為很有感覺的人——懂得欣賞各種藝術作品,有自己獨特的眼光,這是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是謀生手段。」-----薛文彪

家長報名時經常會問到:

「學多久才能畫的真的一模一樣?」

「他這個怎麼畫的不像啊?

前段時間,胡可在微博上曬了一張安吉的畫作:

6歲安吉的自畫像放出來,很多網友在評論下吐槽:這畫得一點都不像呀!

但胡可一點都不在意,她認為:我不需要安吉畫得多像,他畫得開心就好。

〖為什麼不用在乎孩子畫的像不像?〗

孩子從3歲、4歲就開始了畫畫敏感期。孩子在畫畫敏感期到來時,往往通過塗鴉和畫各種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對孩子來說,畫畫就像大人寫日記般,他們會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現手法,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於心中的生活經驗,幾條簡潔的線。

不要去猜你孩子那辨認不清的畫是什麼。而要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問如:「你能告訴我畫裡面的小秘密嗎?」或者「你是怎樣就選擇了這些顏色了呢?」而不要以「像不像」去評判一幅畫。

如果父母太執著於繪畫結果,並對技巧過於緊張,只求畫得像,就會忽略了最珍貴的原創性(孩子天然所擁有的),也正是畢加索等繪畫大師畢生追求那種狀態。尊重孩子不亂下結論,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藝術家畢加索曾由衷地讚美兒童畫:「我花費了終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畫畫。

據了解,在法國,即便是現在的美術學院也已經完全摒除了傳統美術的概念。「傳統美術不能說是沒有地位或不存在,而是退為多樣化選擇的一種。最高境界是你的創意,然後從創意出發,選擇你所需要學習的傳統美術。」

繪畫的「基本功」是素描,不是水彩,而是創意。「如果一個孩子想畫一輛卡車,他總會找到自己的辦法,可能不是傳統常規的做法,但很可能因為做不到傳統方式反而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創意。」保羅教授目前在上海致力於中法文化的交流,他坦言自己目前看到的大量作品,實在是太過「千篇一律」。缺乏創意的根源。

〖大人插手孩子縮手〗

當孩子說「我不會畫」,大人開始「示範教學」,孩子便從此養成依賴的習慣,不懂得獨立思考,自信心也在成人的指責中喪失。

請了解到這是一段自然必經的過程,父母不用急也急不來,過早介入與干預,就是提早剝奪孩子體驗天馬行空想像的自由。

看孩子的畫時,不見得非以成人的眼睛來看,更應回歸和孩子一樣的心靈,用心去看,這樣可以規避掉很多我們成人所理解的標準。

《小王子》(法國兒童文學短篇童話)所言:「這是我的一個秘密,再簡單不過的秘密,一個人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雅Art藝術教育藝術創意教育專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雅生活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