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法國總統支持「法棍」申遺 還擔憂被別人搶了先

法國總統支持「法棍」申遺 還擔憂被別人搶了先

馬克龍深情地表示,「法棍」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意味深長的特殊故事,是法國人每天早、午、晚都必須擁有的東西。法國法式麵包店全國聯合會主席安納科特更是形容說,「法棍」是「麵粉、水、鹽和酵母選出的總統」,是法國的象徵之一,「重要程度不亞於埃菲爾鐵塔」,因此「總統和所有法國人都必須支持法棍申遺」。

新浪配圖 圖片來源:Baking Mad

將「法棍」和埃菲爾鐵塔並列被公認為「貼切」,因為它們對於歷史悠久的法蘭西文化而言都是「小字輩」,卻後來居上,成了公認的「法國名片」。埃菲爾鐵塔是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產物,距今不過120多年的歷史。「法棍」約在19世紀中葉開始風行於法國,而且還是舶來品——據說最初是從奧地利維也納傳來的,卻在「大巴黎」發揚光大。

傳統上的法國麵包主要是圓麵包和5-8厘米長的「小長麵包」,使用磚砌的木柴爐烘烤,需要較長的時間,烤出來的麵包以鬆軟著稱。「法棍」則用了當時的「高科技」——剛剛因為普及煤氣街燈而流行的煤氣,和機制耐火磚製造的「deck」式烤爐。這種「高科技」便於向爐膛注入水蒸氣,並將溫度快速加高到200攝氏度以上。為充分利用爐膛,「法棍」被設計成長長的形狀,由於快速加溫和充分的水蒸氣,麵包外皮會在充分加熱前快速膨脹,出爐後的麵包外皮鬆脆,裡面則是半空心,趁熱吃又香又脆,但冷卻後則干硬無比(因此曾被法國人戲稱為「長劍」),是名副其實的「棍」。

1920年10月,法國第三共和國政府出台一項保護性法規,為確保麵包工人的休息,不許麵包店在早上四點前開門,而法國人習慣於早起,一般五六點就要吃早飯,傳統麵包爐烤一爐麵包往往要4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無法滿足大量居民的早餐需要,可以大量、快速烘烤麵包的「deck」迅速填補了空白,「法棍」也就此佔領法國人的餐桌。

不過很多法國人對這個說法並不買賬——「法棍」是舶來品的說法傷了這些粉絲的心。另一種流行的傳聞是「法棍」與法國人敬愛的拿破崙有關。據說拿破崙率領軍隊四處征戰,麵包是隨行軍糧的重要部分之一。但在當時,歐洲的麵包基本都是圓形的,特別不方便將士們攜帶,於是麵包師制出長棍形麵包,尺寸以剛可以塞進軍裝褲腿為準。這樣法軍將士們便不用再為如何攜帶麵包而費神了。

無論傳聞如何,但在二戰前後,「法棍」的「江湖地位」達到鼎盛。20世紀70年代曾有媒體做過「什麼扮相最能代表法國人」的民調,結果名列前三位的是戴貝雷帽、開雪鐵龍2CV轎車和挾著「法棍」滿大街走。「法棍」代表法國人的形象還影響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為形容法國經濟狀況危在旦夕,當時該雜誌就在封面上讓「法棍」變成了即將爆炸的「法棍」狀炸彈。

不過隨著全球化、標準化的流行,「法棍」在法國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如今法國每年生產「法棍」近60億個,平均每秒320個,每人每天消費「法棍」3個,全國共有專業「法棍」麵包店3.3萬個,這些店只做「法棍」而不做其他。但這個數字比起全盛期已縮水不少——上世紀法國人平均每天要消費6個!

這次法國為「法棍」申遺的另一個目的,是擔憂被別人搶了先:畢竟「法棍」的技術並不複雜,越南人、加拿大魁北克人……都可以做得不錯,甚至全球唯一一座以「法棍」著稱的本科「麵包大學」也並不在法國本土,而在非洲國家馬里首都巴馬科。馬克龍理直氣壯地表示,既然義大利那不勒斯可以用200萬人聯署的方式推動披薩申遺成功,法國也可有樣學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型秀 的精彩文章:

又一對假戲真做的情侶誕生了?手機屏保曬甜蜜合照

TAG:風型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