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牙齒和「忘年之戀」——掉牙、拔牙、補牙、鑲牙……
梁實秋的牙齒和「忘年之戀」——掉牙、拔牙、補牙、鑲牙……
梁實秋(1903-1987),散文作家、翻譯家,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風行海峽兩岸,曾獨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成為中國譯界豐碑,主編《遠東英漢大辭典》等數十種英漢辭典與教科書。
韓菁清(1931-1994),湖北黃陂人。她喜歡唱歌,不顧家庭的強烈反對,走上歌星之路。1946年8月,當選上海「歌星皇后」。1949年出走香港,在那裡成為影星。後來到台灣。
人壽要比牙壽長
不知梁實秋有沒有親眼看到韓菁清臉上的皺紋一天天增多、牙齒一天天鬆動,但韓菁清確實親眼看到他的牙齒在人生最後的歲月里慢慢掉光了。
梁實秋對牙齒的知識與維護馬馬虎虎,但是忍耐折磨的本領不怎麼樣。所以,家人動員梁實秋去見牙醫,他終於同意。牙醫略一察看,站直了身子,笑了。
「怎麼樣?大夫,不太嚴重吧!」梁實秋的女兒焦急地問道。
「哦……這個,不簡單,問題太多了。」大夫大概沒見過這樣的病歷,有些不知所措。
梁實秋趁機解釋道:「我已七十開外了,不想徹底治療,只想湊合著不痛就好。我的牙可能會比我命長!」
醫生又笑了,對他女兒說:「我想你爸爸說得對,如果考慮到他的年齡……」
於是梁實秋拿了些止痛消炎的葯,很坦然地回家了。
事實證明梁實秋和醫生都錯了。梁實秋比他的牙齒要長壽。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中很吃了些苦頭。梁實秋把牙病的因擾都記錄在家信中。在他的家書中,他以輕鬆的筆調、幽默的詞句,來訴說他牙病的痛苦,讀來意趣盎然。
梁實秋的女兒梁文薔在回憶中和讀者分享了這些家書。
「老掉了牙」
「昨天在梅子餐廳吃台灣菜……咔嚓一聲,上門牙的右鄰一枚犬牙(原有蟲蛀)斷下了五罰有客在座)用毛巾揩揩放進衣袋。……不過想想看,楓樹到了秋天,不是也要落葉嗎?很自然的現象,不足異,更勿須悲也。」
1976年7月19日
「我的牙齒迅速惡化,大門牙一枚不定哪一天又要落下來。恐怕門面都不能顧了。能吃時趕快吃。」
1976年7月26日
「前函告門牙危在旦夕。昨晚食冰棒ice cream,咔嚓一聲,門牙折斷,當時以為是冰塊,順口說:日內即去牙醫鑲補,勞民傷財。於此可見老態荐臻!離美不過一月,即有如此之變化,可怕可怕……」
1976年8月1日
「我的牙所余不多,下面的已作祟很久,我拖延不理,沒想到最痛的那一隻,昨天飯後突然不知不覺的脫落了。這一次沒有吞下去。這就是所謂的『老掉了牙』吧?也好,免受硬拔之苦,不過還是要鑲補的。」
1980年10月31日
牙疼難忍
「我牙疼難忍,找牙醫,他還是捨不得拔,他說下面拔光了,固然可補,但不會很理想,能忍耐還是忍耐,給我刮洗了一陣子(好疼),今痛漸止。苦也,苦也。我如今吃爛東西,吃肉末,菜泥。很像是一個標準的老者!可笑。」
1980年11月24日
「最近一星期大為牙痛所惱,一再去求醫,苦痛不堪,半個臉都腫了。……忍耐而已。」
1980年12月14日
拔牙之痛
「前天下了決心去拔牙。牙根特深,拔不出來,醫生一頭大汗,我大汗一頭,連挖帶刨,總算薅出來了。」
1976年3月5日
「我昨天鼓起勇氣拔牙……吃飽午飯睡了一覺就步行到牙醫處。拔牙是小事,但也很不是味道。這樣久才來,牙已搖搖欲墜,塗一點麻藥,不必打針了。說時遲,那時快,用手一搬,我悶叫一聲哎喲,牙拔出來了,沒流血。今天去鑲補。下面還剩五顆去一個個的修理。好苦!」
1980年9月10日
「我的牙愈來愈不爭氣,本來能咬不能嚼,今則咬亦不可,痛苦萬狀,今日午後陰雨,不太熱,走到牙醫處,查看之下,不由分說,嘣、嘣、嘣,三聲,三牙落君前矣!第一個不疼,若無其事,第二三個則「餓拉噶仔」的疼(北平土語,劇痛之意。)我忍不住的哇哇兩聲,滿頭大汗!醫生雲休息一夜,明天裝臨時牙,可不妨吃飯……」
1981年6月30日
補牙
「我的牙已補好,臨時又磨掉一顆牙,共補上六顆。一點不痛。只是新牙太自,醫生說像我舊牙那樣黃的,沒處找。現尚不能咀嚼如常,因下牙有一處腫痛……張嘴嫣然一笑,居然齒如編貝,而且臉沒有走形。……」
1976年8月8日
鑲牙
「我的假牙已習慣,謝天謝地,顏色差些可以馬虎,其實也非黑白相間,只是像沒長好的個黑的,德行大啦(北平土語)!」
1976年8月16日
「我的牙時好時壞,有一天吃油條泡小米粥,嘴張大了,假齒啪達一聲掉到碗里,嚇我一大跳……」
1981年1月17日
「我拔牙後,暫戴臨時假牙,日前不慎,張口打噴嚏,咔嚓一聲,假牙滾到桌底下去了!你說可笑不?」
1981年7月11日
「我現在牙齒裝好了,吃東西沒大問題,說起話來卻覺得不大如意,好像嘴裡含著一個熱茄子。X家二老說假牙滿意,我想需打折扣,一般人心理都不願承認自己的缺陷(裝假牙即是一種殘廢,和裝義肢一樣),總是硬挺著說大話,裝作十分滿意的樣子,其實心裡的感覺是另一回事。我異於是,願實話實說。」
1981年10月20日
從以上樑實秋多年來對牙疾的自述,我們可知他採用的戰略是「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找醫生。據說,梁實秋在其他方面做人做事是絕不「拖」的,不知為何對自己的切身問題反而采鴕鳥政策,以阿Q精神面對苦惱與難堪。
梁實秋在信中總是把他的痛苦輕描淡寫,不失詼諧,讀後常常哈哈大笑,但是藏在心底里的卻是無限的悲哀。他老年的牙疾是由於前半生對口腔衛生的忽視,這也讓一些不注重口腔衛生的人看到自己的老境。如果想讓自己的牙齒比壽命還長,就應及早採取行動!
在梁實秋熾熱如火的情話攻勢下,韓菁清終於如他所願,給他的牙刷用到了生命的盡頭!恩愛了十三年後,梁實秋撒手西去。而韓菁清還是會給已故的丈夫寫信,只是,化成了隨風飛揚的紙灰與墓前的縷縷不可琢磨的輕煙。


TAG:牙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