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道純粹·中國美院教授朱穎人

大道純粹·中國美院教授朱穎人

大道純粹·朱穎人

他不善言談,卻有著江南文人的氣度與風範;

他的繪畫清逸脫俗,笑容謙和而溫暖。

有人說他低調了一輩子,

他卻用自己的一生講述了「大道純粹」。

(著名浙派花鳥畫大家朱穎人)

朱穎人:1930生於江蘇常熟。1952年畢業於原浙江美術學院並留校任教,為吳茀之先生入室弟子,曾得到潘天壽先生親授。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潘天壽基金會常務理事、吳茀之藝術研究會副會長、西泠印社社員。

他是一位透露出深厚學養、文質彬彬的人,更是一位誠實敦厚的學人。他不善自薦,卻因人品清淳而受人愛戴。他是著名浙派花鳥畫大家朱穎人,今年雖已八十八歲高齡,歷歷在目的卻都是恩師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老先生的諄諄教誨。他從動亂的時代一路走來,卻積蓄了溫暖和力量;他的人生和藝術都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彰顯著文人的風骨和肚量。

【得遇名師】

得遇名師,是一種緣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師生關係非常簡單,師父與徒弟往往更像父與子的關係,而類似於「私塾」的教學方式更是十分普遍的現象。朱穎人回顧,當時與老師的交流十分親近而且自然,只要提得出問題,就會得到詳細的釋疑。而朱穎人一直珍藏著老師們留下的課徒手稿。

朱穎人:老先生講課的時候,我儘可能的把它記下來。潘先生講的,我都把它記錄下來了。這一張我是看到潘天壽先生,吳茀之先生、諸樂三先生在嘉興南湖創作的,三個人合作的一張畫。潘先生跟我說:「諸先生畫的這棵楊柳,吳先生畫的兩隻鴛鴦,潘先生畫的荷花;他講這個氣從這裡生成,這個位置很好。假如往左,就太重了。假如往右,這條溪就太長了。所以這個地方過來畫,這個勢很好。潘先生問我:「你看得出我為什麼要在這邊邊上再補畫些荷花嗎?」

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合作畫稿

我當時沒有想出。潘先生講:「這樣補荷花說明湖面很大,這下面還有,意境就比較開闊。」

我覺得老先生有這點好處,不會因為我們學生在就不爭論,他們還是評論一張畫。怎麼樣的就怎麼說,老先生個人在考慮這張畫的處理方法上,各人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得出來的結論不一樣,這些爭論對我來講幫助很大,使我考慮的更深入、更細緻。

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合作畫稿

縱觀中國繪畫史,中國花鳥畫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也隨著每一個歷史時期在不斷地演變。畫家的學養、品格、胸襟、哲思、情趣、心境和感悟等方面更多地具備了形而上的東西,使花鳥畫的筆墨語境,更加強調主觀意識和個性化。

【何謂筆法】

朱穎人:這個筆法是根據畫上面表現的題材跟用筆的方法。我們一般來講,就是這個畫的筆法是怎麼樣的,這個筆法跟風格有一些關係。比如這張是民國之後的陳摩(迦庵)先生畫的。他畫的比較秀麗,也比較文雅,很接近吳門畫派的用筆的方法。

民國陳摩先生繪畫作品

這個是吳茀之先生的,用筆比較粗獷,速度比較快,下筆有力量。所以這兩張一比著看以後,就感覺這個用筆方法不一樣。一個注意精神,一個比較注意形象。

吳茀之先生繪畫作品

潘天壽先生的用筆方法那就是很有力量,很剛健,好像是折不斷的。所以我們在畫畫的時候,走什麼樣的路,就要考慮用筆怎麼樣。你要表現潘天壽先生吳茀之先生一路,那就是用比較厚重的筆法來畫。你要表現吳門畫派一路的,就要比較靈動、秀麗的一些筆法。

潘天壽先生繪畫作品

潘天壽先生繪畫作品

【何謂墨法】

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

朱穎人:用墨實際上就是用水,用水得當就渾厚。所以墨跟水在筆上的變化,那是畫畫的人要特別注意的。蘸多少墨,吸多少水。你比如這一筆畫過去,這裡淡一些、這裡深一些,都在筆上,就包含在筆裡面。筆頭上淡一些,筆肚上水份多一些,一筆下去化出來。所以諸樂三先生講:「潘先生畫畫是很費腦筋的,費腦筋費在什麼地方,就是在這種學問里。」

潘天壽先生繪畫作品

朱穎人常常將老先生們傳授的學問謹記於心,並做到數十年如一日的踐行。回憶起過往的畫面,更是如數家珍。

【何謂中國畫的構圖】

朱穎人:我對構圖的理解跟看老先生的畫,我覺得可以歸納為直線和弧線在畫面上出現。比如潘先生這張跟吳先生這張,一大一小,實際上是兩條線,兩條線概括起來。吳先生這張畫,畫得很複雜,這張是上去下來再上去。這樣一條線,你掌握了這個,就好把握整體的畫面了。幾個老先生教的,看畫首先看勢,氣勢怎麼樣。這個就是氣勢。這個地方一些空白很重要,假使這個沒有,這幾個畫面就平掉了。所以老先生講構圖上面,畫是畫在實處,腦子裡要注意的是這種虛的地方。你能把虛的地方安排好,你這張畫就成立了。比如潘這張,從這一個走,兩個松幹上。這邊稱為陰陽面,這裡少、這裡多,這裡深這裡淡,這裡是毛邊,這裡是光潔。像這樣看上去有轉折,感覺到很挺拔,他用筆輕重快慢,他掌握的恰如其分。

【何謂書法與繪畫的關係】

朱穎人:潘先生寫的這些筆法,跟這些筆法都一樣,下去以後有頓挫。所以書法的筆法影響到繪畫的筆法,特別是文人畫。文人畫興起以後,這個筆法用筆變化多了很多。因為中國的文人畫,從書法中、從各家各派的書法中吸收過來,所以變化很大的。還有諸樂三先生的是吳昌碩先生一樣的,都是圓筆中鋒,畫也是圓筆中鋒。雖然不像潘先生這樣筆筆中間有變化,但也很渾厚,也很挺拔。所以,各人從哪一家的書法中轉過來,都可以找到他的根源。

潘天壽先生書法作品

潘天壽先生繪畫作品

諸樂三先生繪畫作品

他秉持前輩大師的傳統美德,並將這些美德回饋於自己的學生。他畫了一輩子畫,卻從未脫離教學。他是一個沉潛而低調的藝術家,也是勤勤懇懇的教育家。下期節目,我們將為您講述畫家朱穎人的求學經歷,聆聽一場歲月與藝術的對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視野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