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絕代雙煞:范曾與范揚

絕代雙煞:范曾與范揚

作者: 解智偉

絕代雙煞:范曾與范揚

中國書畫的藝術悲歌(八)

金錢成了藝術的殺手

戕害了幾代書畫人

中國書畫市場被異化

藝術家忘記了身上負有的文化責任

身份被置換成生意人

繪畫心得是一本買賣經

——筆者

00

沒有和頂級的畫家泡過澡,不知道這些 人之驕子脫光了,會是什麼樣子。畫壇就是一團渾水,甚至還不如江湖,江湖人還有俠情義膽,還知道英雄相惜,畫壇的畫匠們雖多有才情,更多的卻是文化的虛飾,自視清高,孤傲而淺薄。

在中國,人的德行與文化程度成反比,不識字的禪宗六祖的佛學智慧遠遠超出能識文斷句的後世和尚。

文化是人的虛飾品,文化程度高的人,往往更是虛假,大學教育的普及讓人提前進入了面具時代。

質樸與善良成了當代人的品格稀缺,文化程度不算高的畫家,還能畫出人的天真、拙樸與內心的真實。

現在的與過去的畫家都有儒雅的風度,滿頭銀髮、金絲眼鏡都透出飽學之士的文氣,扒光衣服,其實都不是玩藝。

一、絕代雙煞:范曾與范揚

有人考證,三國本來是「一家」,《三國志》中說,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氏,因過繼給大太監曹騰而改姓曹。曹操手下大將夏侯淵與曹操都是本家兄弟。夏侯淵有次子夏侯霸後來投奔蜀漢被封為將軍。夏侯霸的堂妹嫁給了張飛,張飛的女兒嫁給後主劉禪,當了皇后。

加上孫權的妹妹嫁了劉備。這一部三國歷史竟成了幾個親戚間的內訌。

家國天下,有些親戚關係扯得太遠,有些人關係卻很近,歷史上謝安謝玄就是叔侄關係,畫家范曾與國家畫院副院長范揚也是親叔侄,范揚是范曾二哥的兒子。

范曾在當下中國書畫界的地位,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坐四望五」。

范曾把畫分九品。四品,已成大師;五品,謂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

這是了不得的自我評價。范曾在《范曾自述》中說:「我的藝術的進步簡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全社會震驚,我的畫也以空前的速度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僅僅十年的時間,我像從激烈的地震顫動中,大地被擁起的奇峰,直插雲天。」

《東方早報》載文批范曾寫自傳失去了最起碼的底線。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王藝寫《九問范曾》,說范曾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依自己雄厚國學之身高,是否不太方便檢點自己的下半身呢?

范揚也不可小覷,范揚曾任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兼任南京書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范揚在繪畫上是否受到過范曾的影響,范揚擔任國家畫院副院長范曾是否助力,范揚不說,我們也不得而知。

范揚只有一個學畫經歷的簡單回憶,范揚說,他年輕的時候學素描,當時他叔叔范曾來了,他讓范曾教他素描,范曾就給他講大道理,第一條就是徐悲鴻講的「三要三不要」,「寧過毋不及,寧臟毋凈,寧方毋圓。」

同時范曾又給他講了一個故事:「獅子撲象」。一隻獅子要撲住大象的時候,就會用盡四個爪子和骨髓里的力氣,才能捕捉住大象。這個象可以理解為形象的象、大象無形的象。

這個故事無疑是一個人藝術生涯的美好 的開頭……

二、市場中的范曾與范揚

中國書畫近年來越來越多地與市場糾纏,獅子撲象,怎樣撲,撲的是什麼,在後來叔侄的演繹中我們認識這頭黃金白銀塑造的「象」。

《2015胡潤藝術榜》,根據上一年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的排名。其中,范曾以二個多億成交額居第三名; 范揚以一點二個億居15名,排名在羅中立、靳尚誼之前。

范曾是當今爭議最大的藝術家之一,社會上對其師生關係、家庭生活、藝術成就等方面各有褒貶,特別是其辭國、歸國事件以及流水線作畫事件多有詬病。我一直認為別用道德的評價去衡量一個藝術家的藝術水準,也別用仇富的眼光去妒憤人家賺錢。

范曾的書畫拍賣,從1993起到2017年秋拍,似乎還看不到藝術家與商人合謀做局,是否暗含商業運作,這也有市場逐利的合理性,無形的手,總在掌控市場的行情,這和老百姓也沒多大關聯,不久前,很多財富大佬都轉向藝術品市場,熱錢依舊刺激著書畫市場急速膨脹,那麼它是真的繁榮還是一個「聽起來很美」的泡沫?

有專家認為,「只有它很難再往上漲時,這些熱錢才會漸漸撤離」,只是不知道最後一棒會落在誰手裡。

(范揚作品)

范揚的拍賣卻讓人匪夷所思,藝術家與書畫商人合謀,串通一氣,推高畫價,幾乎無恥。

著名評論家丹青飛狐 以「官員畫家范揚賺13個億,震驚國人!」為題,第一個披露出畫商吳立平與國家畫院副院長范揚的法律糾紛,並一針見血地指出:「批量生產,不斷做局,炒高價格,商業欺詐,是范揚作品大行其道的營銷策略。」

畫商吳立平在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起訴國畫家范揚。吳立平陳述,從2007年起吳立平幫范揚在拍賣行和榮寶齋高價買畫托底,耗資一千多萬炒作包裝范揚,8年內范揚的國畫從6千每平尺炒高到15萬每平尺。吳立平起訴范揚拖欠1300多平尺的畫未給,導致吳立平負債纍纍,面臨破產。

經紀人與畫家的訴訟也是正常的民事行為,孰是孰非,法庭自有公正。問題是畫家與商家勾結,欺騙市場,就屬於另一層面的問題,范揚可恥,吳立平不僅可恥,而且可悲。

三、范曾與范揚為什麼這麼狂?

自己吹自己,積譽成山,自說三次「成虎」。用假話虛構自己的藝術價值,影響市場,謀取市場最大化利益。

(范曾作品)

范曾說:「天才都狂。我曾經也想謙虛,曾經對著鏡子,裝出非常謙虛的樣子,我發現我那時非常難看,一臉的卑鄙。」

看來范曾的狂還不是裝出來的,是骨子裡的東西,他說,「要問我如何評價自己,我認為古往今來的畫家我都能與之比權量力,如果上天還能假我三十年,在人物畫上能達到八大的境界。」

有人在上海《文匯報》發文說:「不要以為膽子大、臉皮厚就是大師!」

有文章說,這位名家其實才能平平,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不過是『連環畫的放大』。他畫來畫去的老子、屈原、謝靈運、蘇東坡、鍾馗、李時珍等幾個古人,都有如複印式的東西,人物造型大同小異,他的人物畫雖然是寫實的,但其中不少連人體比例、結構都有毛病,他的書法是『有書無法,不足為式』,裝腔作勢,頗為俗氣。

(范曾作品)

無獨有偶,范揚更是不可一世,他說,「我要做的是歷史性的畫家,我從學畫的那一天起,我就認定將來一定成為第一流的大畫家。我從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我要做的事,是縱覽歷史,尋找自己的坐標。」他的坐標是中國繪畫史石濤第一,他范揚第二,其他人都不在話下了。

(范揚作品)

范揚接受記者採訪,面對鏡頭,厚顏無恥地說:「我肯定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畫家!」這只是娛樂節目的個人秀嗎?這也不是一個畫家虛妄的自信,他其實是想用這一句話來繼續抬高自己的畫價。

著名畫家,中國畫壇敢於「說真話」的第一人簡繁在雅昌藝術論壇上發文:《范揚何以不顧廉恥》。

是中國人實在窮得太久了?

是中國人實在壓抑得太久了?

以至於

有機會賺錢了,

有機會出名了,

一個一個,發了財的和想發財的,出了名的和想出名的

就都亂了方寸、窮凶極惡了?

按說,范揚不缺錢花。

按說,范揚不缺名頭。

按說,范揚受過高等教育,身為人師,不應該迷信「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用豪言壯語便可締造歷史,以至於這般貪婪、膨脹、不顧廉恥。

我想不明白。

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今天的中國藝術家,今天的范氏叔侄,

到底是怎麼回事?!

四、范曾與范揚為什麼這麼畫?

中國《文化報》載文說,流水線本是工業產品的高效率模式,如今在一些人的口中,成為了所謂大師的標誌。

范曾的流水線作業一直遭人詬病,其實,這是市場供求關係的平衡,需求旺盛,畫家只好用這種複印機方式滿足市場,多賣多賺錢這本無可非議,但是畫畫人還擺出大師的派頭,大談藝術,這就在羞辱大家的智商。

范揚畫畫也是批量生產,齊白石可以畫上百幅蝦子,他也可以製作幾百幅紅衣高僧,畢竟幅幅都是錢,比印鈔機還快。

(范揚作品)

一位畫廊老闆對著名評論家丹青飛狐說,范揚作品上的一個和尚一棵樹是什麼價,畫中多一個和尚加多少錢,大和尚與小和尚的價格差異是多少,和尚頭上多一個帽子要加多少錢,和尚手上多一個法器要加多少錢,和尚跟前如果多一隻大老虎,加價幅度就更高。

繪畫已經不是創作,而是純粹的買賣。畫面的布局、構圖、景物的取捨已經和繪畫主題毫無關係,一切只與金錢相關,這樣會真正的藝術創作嗎?

(范揚作品)

公器私用,拿國家的津貼,賣自己的畫; 利用體制內的優勢,拋售天價作品; 權藝合謀,在媒體上大肆宣傳、炒作自己; 一派狂言,無非是炒高畫價; 批量製作,無非是瘋狂斂財。

巨富對藝術來說本不是可能炫耀的事,數萬億量級的書畫巨富產生,不僅拉大了社會貧富差距,加深了社會矛盾,同時,也加速了社會的浮躁化、藝術的淺俗化和私慾的膨脹化。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范曾還在自己的《蝜蝂外傳——為黃永玉畫像》一文中,反覆追問:「人啊人,你為什麼如此?為什麼會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悠藝 的精彩文章:

李可染山水寫生作品

TAG:無悠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