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如果當初」的思維,轉換成「假如現在」

把「如果當初」的思維,轉換成「假如現在」

「如果當初我沒有頻繁的跳槽,肯定就不像現在這樣還是一個新人的身份。」

「如果當初我不是一下班就打遊戲,而是精深自己的專業,那現在一定能混成行業里的專家。」

「如果當初我警惕性高一些,就不會被騙。」

「如果當初不那麼衝動,現在就不會承擔如此的後果。」

......

這些話是很多人在面對後悔時的心聲。

雖然我們也知道世上沒有後悔葯,但我們總是把責任推卸給曾經的自己,而更悲哀的事情是,我們一邊責怪當初的自己,一邊在此時此刻重蹈當初的覆轍,而沒有意識到,儘管我們訂立了目標,懷揣著夢想,頭腦卻並不清醒,沉陷在「悔不該當初」里;更沒有意識到,自己如今的思維模式同當初的一樣,沒有更新,沒有提升。

很多時候,我們做到了總結,卻止步於此,不再向前一步,不去把經驗放到今天的思考和行動中,主導3年或5年後的結果。比如都知道: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我們是否把我們知曉和總結的道理運用在我們此後的每一次選擇和每一次決定里呢?

我們似乎在時間的長河裡失去了主導未來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當下的作用在於,影響未來。但也總是不知道怎麼做,或總是被當前的情緒、惰性、和盲目遮住了前瞻的目光。因為我們被固有的思維模式限制了更多的心理智慧,限制了眼下的行為方式。

只要我們把「如果當初不那麼做」的心智轉換成「假如現在不這樣做」,或者「假如現在我如何做了,今後結果會怎麼樣」,那麼是不是達到目標的路線就更清晰了。

常常以這樣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即將開始的行動,那麼我們一定能達到讓我們滿意的結果。「後悔」的幾率會減少很多。

當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習慣性地去運用這樣的思維模式,會發現平日生活中一些不易引起注意的想法產生了變化:

「假如我現在把時間和要做的事情分類,就不會讓時間在瑣碎又無意義的地方流失得太快」。」

「假如我現在立刻行動,就不會導致過了大半天卻完不成重要的工作。

「假如我接下來說的話,做的事能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就不會無意之間傷害了對方。」

「假如我此時不與對方有更多的爭執,接下來我就有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而不會導致任何有傷害的後果。」

「假如我此時多注意到一些安全隱患,等會兒就不會發生任何不可挽救的事情。」

把將來當做現在去感受和考慮,便能夠想像得到,收穫成功和失敗時的情緒,會更多的為將來思考出更多的做事方案,也可以儘可能地避免一些對結果沒有意義的徒勞行為,甚至會發現,你不需要多餘的激勵,就能克服拖延症!

這是一種反向思維,是一種結果導向行動的思考方式。我們通常情況下,想的是:我要達成某個目標,我要怎麼做。而反向思維是:我現在達成了我的目標,肯定是我做到了哪些有效率的事情;我現在沒有達成我的目標,一定是忽略了哪些細節。這樣去想,我們的思維會更開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做那個最好的自己 的精彩文章:

TAG:做那個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