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人很快報復日本人,把11萬鬼子關進「集中營」

珍珠港事變後,美國人很快報復日本人,把11萬鬼子關進「集中營」

引子:一個段子引發的血案

有一個著名的段子,在美國某校的一堂歷史課上,老師和學生有一段有趣的問答(如果你沒見過,要好好補課了):

老師:「民有、民治、民享是誰說的?」

學生:「1863年,林肯說的。」

老師:「完全正確,同學們,剛才回答問題的是位日本學生,可是作為歐洲國家的學生卻答不上來,太遺憾了。」

學生:「乾死小日本!」

老師:「誰,誰說的?」

學生:「1945年,杜魯門說的。」

(後面更有趣,但與本主題無關,請自行補腦擴容)

這個段子引出了一個讓人不太理解的問題:1945年杜魯門上台後才向鬼子扔原子彈,為什麼1941年珍珠港事變後美國不馬上報復日本,卻跑去打德國(德國並沒打美國)?

有個「特殊群體」聽到此問,一定表示不服——11萬日本人,準確說,是在美國的日裔美國人和日僑。珍珠港事變不久,他們陸續被美國人關進局子,一關就是三年多。

怎麼回事?


尼豪島事件:日本人從美國人手裡搶走日本戰俘?

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國人又氣又急,紛紛傳言,說在美國的日本人有的知道空襲卻裝作不知道,幫日軍助紂為虐。本來這事兒沒有依據,FBI調查後結論也是謠言,但沒出來闢謠。

然而,一起敏感事件的披露,坐實了這個「謠言」——尼豪島事件。

尼豪島是夏威夷群島中的一個小島,日本偷襲珍珠港時,一個叫西開地重德的飛行員很倒霉,飛機出事,人落在尼豪島被抓住了。不料,3名日本人(一個純種的日本人和2個出生在夏威夷的日裔)使用暴力搶人,將「同胞」救走。

關於這事兒,網上有非常詳細的文章,各種細節都有。據說這事兒是編造出來的謠言,不過在當時的氛圍下,是不是謠言並不重要,因為謠言說多了,就成了事實。

「一個由日本父親所生產的日裔美國人依然是日本人,而不是美國人。」

尼豪島的事兒傳出去,首先把美國軍方惹惱了。美國西海岸軍區司令約翰·德威將軍向羅斯福報告,稱得到情報,有日裔當間諜,建議實施關押。其次,美國民眾也怒了,要求對日裔採取必要措施。

不待總統指示,西海岸的加尼福利亞首先行動起來。不讓日裔出海捕魚,吊銷日裔醫生和律師的營業執照。公交車上,即使有空位也不讓日裔坐;排隊買票時,如果日裔排到前面,會被美國人千夫所指:「滾到後面去,日本鬼子」;加油站和公廁貼出告示「日本人禁止入內」;理髮店也特別貼出警告提示:「日本鬼子來刮鬍子,發生意外本店概不負責。」言下之意,老子隨時可能割破你的喉嚨。所有這些都與一則謠言有關: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後,得寸進尺,還準備在加州登陸,而境內的日本人(日裔美國人和日本僑民)則是內應——第五縱隊。

拘留營

美國媒體也「草木皆兵」。《時代》專門報道了日本「第五縱隊」在夏威夷的情況,文章題目導向性明顯——「國門中的陌生人」。不過,最狠的話來自《洛杉磯時報》,來見識下:「毒蛇總歸是毒蛇,不論它在哪裡產蛋;一個由日本父親所生產的日裔美國人依然是日本人,而不是美國人。」

媒體之外,地方政府也在推波助瀾。加州州長公開在報紙上建議把「日本佬」趕走,然後他們的財富就是美國人的。加州司法部長則警告,如果不把日本人清除,珍珠港事件可能在本地重演。加州議員分別寫信給美國陸軍部長、海軍部長、FBI,強烈建議把所有日本人關入集中營。豈止加州,美國整個西海岸都表達了類似訴求。

在普遍仇日的大環境下,竟有一個身份特殊的美國人公開表示反對——美國駐夏威夷軍事指揮官迪洛斯·埃蒙斯。他的理由主要是兩點:第一,日本人是夏威夷經濟的重要支撐;第二,遷出或關押日本人太麻煩。

美國各界激烈爭論時,一份報告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1942年1月底,「調查珍珠港事件委員會」出台了結論:日軍偷襲珍珠港得到了許多日裔組成的龐大間諜網的幫助,而且他們的一個重要窩點是日本駐火奴魯魯的領事館。總統羅斯福要求把夏威夷2萬「危險」的日本人遷走,但迪洛斯·埃蒙斯抵制,妥協的結果是:遷出5000人,關押1504人。


寧可錯「關」一千,不可漏網一人

當時,在美國的日本人有26萬,其中15萬在夏威夷,其他人基本集中生活在美國西海岸。日軍偷襲珍珠港,但夏威夷的日本人沒受多大影響,反而是美國西海岸的日本人「倒霉」。

美國西海岸的日本人近12萬,珍珠港事變後一周,FBI控制了1370名日本人——多是各社區的領導人、日語學校的教員、報紙編輯和傳教士。

同樣是軍方,西部防區指揮官約翰·德威特與夏威夷防區指揮官的態度截然不同。約翰·德威特擔心在美國的日本人向日本軍艦發送無線電信號,建議將日本人遷走。他表示:「我根本不相信這些敵僑會遵守法律或忠於美國。」

在中央,也有重要官員反對遷移或關押日本人——FBI掌門人胡佛。他根據情報,認為西部防區指揮官約翰·德威特的觀點和建議「歇斯底里和缺乏判斷」,是「基於公共和政治的壓力,而不是以事實為依據。」

羅斯福接受軍方建議,於1942年2月19日下達第9066號行政令,授予軍方一項特權:可把國內某些地區劃為「戰區」,如果有必要,可對身處戰區者進行人身限制,甚至可以排除在戰區之外。「人身限制」是比較客氣的說法,說白了就是「關起來」,至於「排除在戰區之外」,其實就是找個鳥不拉屎的地方關起來。

拘留營「內景」

美國西海岸的日本人遷到哪兒?當然是美國內陸地區。對此,內陸州的州長們紛紛表示不願接收。懷俄明州州長內爾斯·史密斯「兇狠」地說:「假如你把日本人弄到我的州來,我敢保證他們會被弔死在每一棵樹上。」堪薩斯州也表示:「不要日本鬼,不歡迎日本鬼。」

美國內陸安排日本人的地方叫拘留營,約10個。條件當然不會好,比如一排營房共用一個淋浴間,還是露天的,「婦女在那裡洗澡,哨兵完全看得見」。本來想翻譯成「集中營」,但那是納粹專用,在美國拘留營里,條件還是比德國集中營好不少。幸虧日本人偷襲的不是德國,不然恐怕日裔德國人比猶太人下場更慘。

遇到這種事,美國人也是「寧可錯關一千,不可放過一人」,凡是有間諜嫌疑的,統統關進去再說。後來發現,關錯了不少,其中62%都是美國公民。1945年初,美國勝局已定,宣布「結束限制行動」,釋放日裔。但有1.2萬人永遠走不出集中營了,他們因為疾病等原因死在裡面。


徵召拘留營的日本人參加美軍

狗血的是,把日本人關進拘留營本來是對其不信任,後來居然從拘留營徵召日本人參加美軍去打仗……原因,是美國兵源不足。

如果想離開拘留營,參加美軍是個選擇。然而,不是誰想去就能去,必須接受美國軍方的「忠誠度測驗」,特別是明確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你願意在戰爭中為美國效力嗎?不論被派往何處?」

第二,「你願意宣誓無條件效忠於美利堅合眾國,堅定地保衛美國不受任何一切來自外來或內部的攻擊嗎?你願意宣誓絕不以任何形式效忠或服從於日本天皇或任何其他國家政府、勢力或組織嗎?」

拘留營「外景」

有7.5萬日本人填寫問卷,6.5萬人對上述兩個問題回答「Yes」。這些日裔美國兵上了戰場表現怎樣呢?在歐洲打德國人或義大利人挺狠。比如,第442團全部由日本人組成,居然成為美國軍事史上獲得榮譽勳章最多的部隊,其中還有人獲得最高級別的國會榮譽勳章。

那麼,日裔美軍在太平洋戰場面對自己的「日本同胞」呢?

直接和「同胞」對射的場面少見,美方比較體貼,或者說忌諱,一般不給這種機會。因此,日裔美軍更多擔任翻譯。日軍以為美國人不懂日語,有時候沒把軍事情報譯成密電碼……


尾聲:美國道歉賠償

40多年後的1988年,11萬日裔得到「平反」。美國承認,當年這事兒做得有點過了,原因是「種族偏見,戰爭中的不安情緒和政治領導層的失敗」。為表示歉意,美國對這些受過牢獄之災還活著的日裔或其後人進行了物質賠償,總計12.5億美元。

(第98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美軍 的精彩文章:

美軍在這件致命武器上落後某國整整2年,每天寢食難安

TAG:這才是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