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至味在人間》:清歡之道

《至味在人間》:清歡之道

2018的開年,應朋友的推薦,有幸讀到一本好書——《至味在人間》,之所以謂之好書,是因為不僅寫了人間百味,亦道出人生百態。

《至味在人間》是一個美食愛好者的十年飲啜筆記,陳曉卿將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為碗缽,佐以故事人情之鹽,把關於食物的獨家記憶蒸炒煎炸而成此書。從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靈魂深處的家鄉味道,從四面八方覓食的掃街嘴到飲食變遷的滄海桑田,從食客廚子店小二談到飯菜與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飯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濺之時,歸根結底直抵人心:吃什麼、在哪裡吃這些問題遠不如「和誰吃」來得重要,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讀此書,須著小菜一碟,清酒一壺,寒冬時節執於爐邊,若此,方可解讀書時饞蟲上腦而萬般無奈之苦,端的是「口納玉盤珍饈卻不得」。

」食色,性也「,吃本是一件尋常果腹之事,卻在中華源遠流長的歷史演化中變成一門藝術,從烹飪到品嘗,都成了一件值得欣賞的事。然而,美食並不是一件高高在上的藝術品,也不是杯盤交錯的滿漢全席,亦不是用來炫技的江湖切磋。美食,歸根結底在」吃「,吃的是什麼,吃的就是一種心境,一種此一時彼一時的時空錯落。

當美味的食物順著咽喉下肚,觸動神經,出發思維之時,種種歡愉,亦或是寂寥之感,都在一瞬間萌發。食物成了引路人,帶著食客走向內心,走向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就像蘇軾所云:「街談市語皆可入詩,但要人溶化耳。」尋常巷陌,才是美食的真正歸處。

每到異地旅遊,若想吃到當地真正的特色美食,一定不能去景區附近的飯店,也不能去旅遊導圖上的推薦,一定要邁開自己的雙腿,跟隨著感覺,一步步探尋那些隱藏著的民間美味。我去過的地方雖然不多,但我至今還記得第一次去北京在一個地下餐廳吃的麻辣燙,在廈門不知名小街上吃的沙茶麵和水煎包,在廣州小旅館旁邊吃的秘制河粉,在西安大學城裡吃的油潑面,在山西某個小縣城吃的大盤雞,以及上大學時經常吃的陽春桃花面。那些關於食物的記憶如同陳年的醬湯,歷久彌新,每次回味都讓人緬懷不已。

明朝的洪應明用一部《菜根譚》告訴世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為」。如果把菜味比作世味,那麼種菜的人只有厚培菜根才會有味。菜根無味而生活有味,培得深厚濃郁的菜根,方得鮮美清香的菜味;咬得苦澀韌性的菜根,方能成全品味萬千滋味的味覺與心境。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淡之人自有清淡之福,「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精心烹制的美食可以賞心悅目,平凡度日的粗茶淡飯亦能休養生息。

於人,也是如此。那些」耀眼「的人們,仰慕可已,遠觀亦可,切不可沉醉其中。陋室之中自有同道中人姍姍來遲,交往也如水般清澈,沒有套路,沒有欺詐,有的只是隨心的交流,冷暖自知,來去自如。

多年不見的好友,當年推杯置盞把酒言歡,如今好多早已不知蹤影,微信上問起近況,或者沉寂不語,或者只得二字:」呵呵「

——「微斯人,吾誰與歸?」

註:文中所有插圖均來自陳曉卿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藍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深藍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