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一場刺殺行動,細節真是令人驚心動魄

那一場刺殺行動,細節真是令人驚心動魄

原標題:那一場刺殺行動,細節真是令人驚心動魄


伍子胥逃到楚國之後,費無忌擔心居住在居巢的太子建之母會成為伍子胥的內應,建議楚平王殺掉她,太子建之母得知消息後,就暗中派人向吳國求救。王僚於是派公子光為帥,前往居巢迎接太子建之母。公子光用計殺散楚軍,直入居巢,將太子建之母接回吳國。公子光又趁勝北伐,擊敗了長期以來依附於楚國的陳、蔡兩國軍隊。



吳軍的陣勢令楚平王頗為膽寒,楚平王於是任命囊瓦(字子常,楚莊王之孫)為令尹,加強了郢都的防守。


在這期間,伍子胥也在吳國的鄉下隱居了整整7個年頭,但到了公元前516年的時候,伍子胥等不下去了,因為,楚平王死了。

楚平王的死訊傳至吳國,伍子胥號啕大哭。公子光非常不解,就問伍子胥說:「真是奇怪了,楚王是你的仇人,他死了你應該感到高興才是,為什麼反而這麼悲傷呢?」


伍子胥回答說:「我不是為他死去而悲傷,我是恨我沒有在他活著的時候殺死他,以至於讓他平安地善終了。」聽得公子光嗟嘆不已。



伍子胥復仇的願望更為強烈,他知道自己要想率兵攻入楚國,就必須要得到公子光的支持,否則,自己只能是老死在吳國的鄉間村野,血海深仇永難昭雪,他必須要想盡一切辦法,助公子光登上王位。然而,要想從王僚手中奪取君位,卻又談何容易。因為王僚對公子光早有防備之心,安排他的兩個親弟弟掩余、燭庸同掌軍事,以牽制公子光;王僚的兒子慶忌也非常有勇力,在吳國素有賢名,慕名投奔他的英雄豪傑不在少數;還有他們的叔叔季札,這個在國際國內有著崇高威望的名士,又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奪權而一言不發?這四個人,都是維護王僚政權的重要力量,而要想提高宮廷政變的成功係數,就必須要除掉或是調開他們,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王僚,才好實施行刺計劃。



於是伍子胥替公子光出謀劃策,建議他在王僚面前進言:趁著楚平王剛死楚國大喪期間,出兵討伐楚國。如果王僚能夠接受這個建議,就一定會派遣掩余和燭庸帶兵出征;再建議讓慶忌出使鄭國和衛國,聯合鄭、衛兩國共同伐楚;讓季札出使晉國,修好晉、吳關係並尋求援助。這樣一來,四個人都不在王僚身邊,公子光發動政變就少了許多的掣肘,而一旦政變成功,這四個人即使返回了吳國,也不會再對公子光的王位造成威脅。公子光對伍子胥這個建議非常讚賞,於是立即前去面見王僚,勸王僚伐楚。王僚也是一個好大喜功但缺少精細籌劃的人,聽到公子光繪聲繪色地描述出兵擊敗楚國之後稱霸中原的宏偉藍圖,他立即心動不已。


公子光說:「本來討伐楚國這種事情,我應該帶兵出征,為大王效勞。但我前幾天乘車之時,不小心跌傷了腳,現在正在治療期間,實在是沒辦法替大王分憂。」


王僚於是問:「那麼派誰帶兵出征合適呢?」


公子光早就和伍子胥預料到了這一點,他也知道王僚會這麼問,於是回答說:「帶兵出征是國家的大事,不是大王信任的人,絕對不可託付,否則將來擁兵自重,為禍不淺,所以派誰前去,還需要大王自己決定。」


王僚問:「讓掩余和燭庸前去,行不行?」


公子光說:「大王真是英明,讓他們兩個前去,我看最合適不過。之前的時候,一直是晉國和楚國爭霸,吳國僅僅是晉國的屬國,現在晉國霸業衰微,楚國也屢次打敗仗,諸侯都不歸附他們,而是在期待新的霸主。如果能派公子慶忌前往鄭國和衛國,帶領鄭、衛兩國的兵馬與我軍合力攻打楚國,再讓季札前往晉國朝聘,觀察中原各國的形勢,讓其他小國畏懼而不敢擅自行動,大王您再率領大軍作為後援,如此一來,還怕打不敗楚國做不了盟主嗎?」


王僚沒有覺察到這裡面有什麼問題,也沒有細想公子光為什麼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跌傷腳,於是派掩余和燭庸帶兵征伐楚國,季札出使晉國。只是對慶忌出使鄭、衛兩國一事,沒有馬上表態。


再說楚國這面,楚平王死後,令尹囊瓦立太子熊珍為王,這就是楚昭王。


吳國的掩余和燭庸各領一軍,一軍走水路,一軍走旱路,包圍了楚國的六、潛兩座城邑。楚國兩地的守軍堅守不出,趕快派人前往郢都求救。楚昭王新立,沒有任何主張,還是公子申經驗豐富,經向楚昭王建議,派沈尹戍和伯郤宛兵分兩路,一路走水路,一路走陸路,截斷了吳兵的歸路。


掩余和燭庸進退不得,只好派人回吳都,向王僚求救。


王僚之前顯然對掩余和燭庸的期望有些過高,他以為這兩個弟弟也會像公子光那樣披堅執銳,所向無敵,此刻接到求救信,無奈之下,只好按照公子光的建議,派慶忌前往鄭、衛兩國借兵。


王僚身邊的保護屏障被盡數移開,公子光與伍子胥立即抓緊實施刺殺行動。公子光找來專諸,對專諸說:「如果不拼一下,怎麼會有一個好的結果?我才是真正的王位繼承人,我要奪回屬於我的王位,就算是季札回來了,他也沒辦法改變既成事實。」


專諸回答說:「殺死王僚沒有什麼困難的,他的兩個弟弟帶兵在外被楚軍圍困無法回來,慶忌去了鄭國,季子去了晉國,國內再沒有忠於王僚的大臣,所以沒有什麼人能夠阻擋我們的行動。只是我母親已經衰老,兒子還年幼,沒辦法照顧他們了。」


公子光向專諸承諾說:「你放心,你我的生死榮辱已經係為一體,我不會虧待你的家人的。」


早先的時候,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曾經鑄造了五口寶劍,分別是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和巨闕,後來越國向吳國獻寶,把湛盧、勝邪和魚腸三劍獻給了吳國。三劍之中的魚腸劍,因為劍身上的花紋就像魚腸一樣彎曲凸起而得名,看上去非常短小,像一把匕首,但卻削鐵如泥,非常鋒利,被吳王諸樊賞賜給了公子光,公子光視為珍寶,一直悉心地保存著。如今因為要行刺王僚,必須要用最為鋒利的寶劍不可,公子光於是把「魚腸」劍拿出來,交給了專諸。


行刺前的一切工作都已準備就緒,接下來就看如何把王僚引向易於實施行刺計劃的場合,因為吳王僚非常喜歡吃烤魚,所以公子光投其所好,說自己府中有一個廚師,做烤魚做得非常出色,想請王僚過府品嘗。王僚雖然對公子光懷有戒心,但他覺得只要加強防衛,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於是就答應了公子光。王僚的母親知道後勸阻他說:「公子光一直以來就對你繼承王位心懷不滿,現在他請你去吃魚,一定是有什麼圖謀,你為什麼不找個借口推辭掉呢?」


王僚回答說:「我也知道他沒安好心,但又沒有合適的理由拒絕他。況且他本來就心懷怨望,我這一拒絕,我們兩人之間的嫌隙就會更深,如果我在宴會現場多部署一些侍衛,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一個為了政變奪位能夠故意從車上摔下來跌傷腿腳,一個明知別人不懷好意卻找不出一個回絕的理由,狡猾奸詐與猶豫遲疑,形成了多麼鮮明的對比啊。


到了約定的宴會之日,王僚貼身穿了三層精細的鎧甲,之後加強警戒和保衛,從王宮到公子光的府門這段距離,全副武裝的士兵幾乎一個挨一個站了過來,宴席之間,也有幾百名精壯的士兵持刀扶戟往來巡查,貼身的侍衛幾乎不離王僚左右。往席上送菜的廚師,在門口都會被仔細搜身,之後在數名親兵的一路監視之下,用膝蓋跪著前行,將菜送到王僚面前之後,低著頭放下菜,再轉過身用膝蓋跪著走出去。在這樣戒備森嚴的環境中,要想行刺王僚,簡直可以說比登天還難,別的不說,連刀具都帶不進去,更別說是發動一場刺殺行動了。


公子光陪著王僚喝了幾杯酒,心裡估摸著快要到專諸進來的時候了,他擔心專諸前來行刺時引發混亂,自己也會被亂兵殺死,於是倒吸一口冷氣,假裝腳痛的樣子說:「真是抱歉,我的腳痛得厲害,我必須要用綢帶重新纏裹一下才行(原理類似於現今的打石膏固定),大王稍坐片刻,我去去就來。」



公子光的借口聽起來毫無破綻,王僚也沒有多想,就同意了。公子光站起來,一瘸一拐地走出大廳,之後進入地下室躲了起來。

估摸著公子光離開之後,專諸端著做好的烤全魚走進了宴會廳,門口的衛兵照例全身搜檢,但沒有搜出任何的東西,於是叫專諸端著魚跪著前行。幾名親兵一路跟隨,緊緊地跟在專諸兩旁,監視著專諸的一舉一動。專諸跪行到王僚面前,將魚高高地端起,突然從魚腹中抽出一把匕首,那正是鋒利無比的魚腸劍,直刺王僚的前胸心臟部位。


也許為了確保此次行刺成功,之前專諸曾經進行過多次練習,所以這一劍過去,刺得又狠又准,將王僚身穿的三層堅硬細鎧刺穿不說,把王僚的胸部都刺透了,王僚痛苦得大叫一聲,當場氣絕身亡。


由於事發得非常突然,專諸有明確的行刺計划行刺目標,而侍衛們沒有具體的防範對象防範策略,因此護衛們的阻攔速度遠遠趕不上專諸的行刺速度,所以直到專諸將魚腸劍刺向王僚,侍衛們才反應過來,但卻說什麼也來不及了。侍衛們的長茅刺中了專諸的胸口,專諸的魚腸劍也刺中了王僚的心臟。隨即,已死的專諸被侍衛們亂刀砍為肉泥,廳中大亂。



公子光在地下室中預感專諸已經成功刺殺王僚,於是命令早已準備就緒的兵士殺向宴會廳。因為王僚已死,所以他的的親兵們都士氣低落,毫無戰心,除大半被殺之外,其餘的全部逃走。府外的警衛,也被伍子胥領兵殺散。


之後公子光帶兵入朝,召集眾臣,宣布王僚違背先王兄終弟及依次傳國的遺願即位,是一種背信棄義的篡逆之舉,他現在殺死王僚,就是要維護這種秩序,等將來季札回國,他就會把王位還給季札。而實際上季札對繼承王位是什麼態度,吳國百姓哪一個不清楚,公子光這麼說,只不過是料中了志行高潔的季札絕不會從他手中接過這頂血染的王冠,而藉以掩人耳目罷了。


於是公子光命人安葬王僚,並厚葬專諸。為了報答專諸和伍子胥,他特意錄用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並封伍子胥為行人(之前巫臣的兒子巫狐庸曾擔任此職務),讓他參與謀劃國政。最早向公子光舉薦伍子胥的被離,也升任大夫。

魚腸劍因為弒君不祥,被公子光傳令封存,永遠不再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冷雨清 的精彩文章:

本來只想寄人籬下伺機報仇,誰知卻被攪入一場兇險無比的宮廷政變

TAG:作家冷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