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再獲重大突破:核武能當常規武器使用
最新
01-22
核彈在日本的兩座城市爆炸之後,讓世界看到了核武器的可怕,引起了強烈的反核浪潮。後來隨著核技術的發展,核能已經被合理的運用起來,在民用發電和大型船舶上都有使用。在軍事方便,戰術使用的特點也開始顯現,射程短、輻射弱對環境破壞時間短的戰術核武器也被研製成功。而至今已有四次變革,而我國將在這一代變革中取得什麼樣的表現?
第一代核技術誕生後,我國僅用了2年時間就在馬蘭成功試爆。
第一代的技術由於採用裂變方式,所以在後來被開發成了核電站的主心堆,這個時候的當量還比較小都屬於百萬噸級。而第二代氫彈的設計就更加先進,聚變產生的能量可以達到上千萬噸級,蘇聯試爆的伊萬達到了7000萬噸級別,美國檢測到伊萬爆炸引起的地震就有6級多。這兩種武器雖然當量非常巨大,但是使用之後對於環境是不可逆轉的,大量的污染塵埃將會影響人們的生活。
於是第三代中子彈就誕生了,這是冷戰末期研製的小型化核武器,產生的衝擊波將會減弱,而輻射會增強,對於固定設施沒有多大的破壞作用,但是有生力量將會承受滅頂之災。所以一直被當做是戰術使用武器。
在第三代核技術研製成功後。俄美都宣布停止核試驗,而我國也在98年將實驗叫停。第四代核技術的研製已經沒有驚天動地的巨大爆炸,轉而進入了計算機的存儲器中。我國的第四代核技術一直都處於研髮狀態,制定的指標就是:不產生輻射,如果達成將會讓核彈變成一種常規武器,可以在戰役中投入使用。
現今第四代技術,只有中美兩國在研發,俄羅斯因為深陷債務的沼澤只能幹看著這兩個人在前面跑。現在的決賽圈就只剩下中美兩個國家了,就看誰的腳步更快,更穩搶佔先機。
每天了解最新國際軍事趣事,提升閱歷、增加談資,何樂不為。


TAG:西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