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最近聽中醫的廣播,裡面的中醫說,我國古人不喝牛奶,因為牛奶不適合亞洲人的體質,後來想想古代小說里還真沒有說喝牛奶的,連紅樓夢裡都沒有。。。。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古人比我想像中講衛生多了。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了」休沐」,就是官員上五天班之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更有人因為洗澡而著書立說,這就是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沐浴經》。古人洗頭更勤,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潔劑「無患子」來洗頭。

為什麼文明古國的我們祖先不喝牛奶?窮,還是笨?還是生產力低?有需求就有市場啊,既然牛奶好,為什麼沒人養很多奶牛?直到近代我們的奶牛廠才逐漸興起?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相比歐洲,中國並不是一個有著喝牛奶傳統的國家。究其原因,一則是古代牛奶的來源非常貧乏。中國從歐洲引進奶牛僅僅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事情,亦即是清朝晚期。在此之前,中國土生土長的牛大多是黃牛和水牛兩類,算上藏邊的氂牛,無論哪一種的產奶量都遠遠無法與奶牛相比。二則,中國古代牛隻主要作為農耕工具使用,為了保護農業,官府對於牛隻的食用多有限制。

在古代中國,牛奶以及乳製品作為食品的出現要晚至唐朝,並且只是王公貴族的盤中珍饈,平民布衣無福得見。相比較之下,反而是現在不常見的羊奶在古時更為流行。值得一提的是,唐時的寺院僧人由於不能吃葷食,因此高蛋白高熱量的牛奶以及奶製品也就成了僧人的最愛。由於唐時僧人地位很高,他們可以要求附近的農戶為他們提供牛奶。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多有農婦正在擠牛奶的畫面。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也是乳製品的忠實愛好者,「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慵饞還自哂,快活亦誰知。」用雪水煎一杯茶,用牛奶煮一碗粥,沒想到大師人白居易在寒冬的早晨竟是如此有生活情調!到了料峭的春天,「今朝春氣寒,自問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黃粥。」酥油野蒜酒,牛奶地黃粥,既暖胃來又解饞,既重養生又富有生活品味。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到了宋朝,經濟與社會都長足發展,牛奶和乳製品也終於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北宋時在百姓富庶、貿易自由的首都開封,出現了經營牛奶以及奶製品的私營食品店「王家乳酪」。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而南宋時在江浙一帶,牛奶已經成為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常用佐餐食品。詩人楊萬里在杭州為官,一次過除夕時一直等不到牛奶和糕點,不由得賦詩感慨:「雪韭霜菘酌歲除,也無牛乳也無酥。」過除夕怎麼能沒有牛奶和酥油呢?詩人陸遊則已經開始在牛奶中寄託視覺藝術審美追求了,「槐柳成陰雨洗塵,櫻桃乳酪並嘗新。」

明清時期,由於人口增長迅速,糧食壓力增加,大量的牧場草地被開墾為農田,使得奶用牛(仍然是黃牛)大量減少,社會失去了供奶源,宋代民間興盛一時的喝牛奶食用奶製品的習俗也就漸漸衰落。雖然如此,上流社會也偶爾會有在高檔宴會時以奶製品為點心的習慣。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世家子弟散文家張岱家傳「私家秘制」牛乳酪,自家養有一頭牛,每天擠下鮮奶放在盆中,靜置一夜,然後取下牛奶表面上自然凝成的精華,放入鍋中熬煮,同時,按一斤乳配四杯茶汁的比例,加入秘制蘭雪茶的清汁。如此一來,一杯濃郁又清新的「奶茶」就誕生了,稠密的奶味和淡淡的茶香融合在一起,用張岱的話來說,「吹氣勝蘭,沁入肺腑,自是天供」。到了鴉片戰爭以後,有外籍人士為了喝到鮮奶特地從歐洲運來奶牛與中國黃牛配種,這也是奶牛第一次登上中國的舞台。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乳糖是存在於牛奶和乳製品中的糖。乳糖不耐,意味著乳糖的消化有問題,喝牛奶無法完全吸收。相關研究發現,中亞和東亞的人出現乳糖不耐受現象的幾率是80-100%!甚至有研究機構表示我們目光所及的中國人基本都是乳糖不耐受的。


中國人之所以無法消化乳糖,是因為古代中國人接觸乳製品的時間較晚。中原人往往認為只有蠻夷才會喝牲畜的牛奶。北魏時期,少數民族南下,中原人也開始掌握擠奶和製作乳製品的工藝。到了唐代,我國的乳製品製作工藝已經可以讓人們吃到的乳製品不會產生乳糖不耐現象。但事實上,直到今天大多數中國人喝牛奶後仍然會出現腹瀉和胃脹等不適,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眾所周知,牛奶是維生素D和鈣質的良好來源,乳糖不耐受會不會影響我們的營養攝取?實際上,只要早餐吃得好,即使沒有牛奶,我們仍然可以獲取鈣和維生素D。麵包、果汁和穀物通常都含鈣和維生素D。一些穀物僅28克就含有超過1000毫克的鈣,這幾乎是我們1天的需求量。從傳統飲食習慣上來說,中國的南方並沒有飲用牛奶的習俗。牛奶這個東西,本來就是游牧民族喝的。漢族人,用來當成補藥的多一點,孫思邈的書里提到牛奶是當成藥膳的說(具體文獻自己查)。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人們現在談到奶粉,第一反應肯定是牛奶粉,而不是羊奶粉。給人的印象就是全世界都是以飲牛奶主流的,與許多人認識的不一樣,真是情況是,中國自古是有飲奶的習慣,不過不是牛奶而是羊奶。

羊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居民,就已開始選擇水草豐茂的沿河沿湖地帶牧羊狩獵。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古時候,不像現代社會這麼發達,沒有奶粉或奶水不夠怎麼辦?有錢人家可以請奶媽,那貧困的家庭呢?一般給孩子喝米湯,或者喝羊奶,家裡養的山羊如果恰好在哺乳期,就能擠出羊奶來給孩子喝。這是為了生存不得已的做法,但實際上,在古代,羊奶的作用不只是餵飽孩子,很多古籍都記載羊奶的養生功效,認為羊奶營養豐富,葯食同源。《本草綱目》就曾提到:「羊乳甘溫無毒、潤心肺、補肺腎氣。」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據野史記載,漢朝美女王昭君遠嫁匈奴之後,不但沒有容顏憔悴,反而愈發容顏煥發。因為匈奴位於現代內蒙境內,屬於游牧民族,羊奶則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的絕佳飲品。王昭君嫁到匈奴,天天飲用羊奶,「色若處子」,因而備受單于喜愛。

在現代社會,羊奶並不常見了,牛奶卻到處都是,這其實是飲食習慣西風東漸的結果。

不喝牛奶的古代人,何以能夠締造傲視古今的漢唐盛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十二 的精彩文章:

曾主導中國革命的德國人李德,長征後去了哪裡?

TAG:三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