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思維是區分人和機器的真正標準嗎

思維是區分人和機器的真正標準嗎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怎麼樣管理我們的大腦:

· 為什麼我浪費了這麼多時間?

· 是什麼因素決定我會愛上誰?

· 為什麼我覺得數學這麼難?

· 為什麼我害怕跟陌生人說話?

· 是什麼讓我沉迷於遊戲?

在嘗試回答上述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 情感和想法到底是什麼類型的事物?

· 大腦如何形成新的想法?

· 如何從經驗中學習?

· 如何推理和思考?

但是一旦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就會遇到更多的謎團:

· 意識的本質是什麼?

· 情感是什麼?它如何工作?

· 大腦如何進行想像?

· 人類的身體和思維是如何聯繫起來的?

每個都知道以下情緒是什麼滋味:憤怒、快樂、悲傷、喜悅,但我們對這些情感過程的運行方式仍然一無所知。

我們對大腦的運行機制了解甚少,那我們又是怎麼去學習那麼多從粒子到宇宙的知識的呢?牛頓只用了三個定律就描述了各種物體的運動;麥克斯韋只用了4個定律就解釋了所有的電瓷活動;愛因斯坦把這些公式變得更簡單。可為什麼在心理學領域,我們卻找不到一個公式去描述人的情感活動?

馬文·明斯基在《情感機器》里指出,情感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和機器最大的不同。也許,只有當我們能弄清楚情感的來源之後,我們才能造出真正的人工智慧吧。

情感是人類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也是人和機器最大的不同。也許,只有當我們能弄清楚情感的來源之後,我們才能造出真正的人工智慧吧。

01

在這個世界上,先知先覺者是極少的,明斯基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最初聽到這個人名是和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綁在一起的,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明斯基等人就已經提出了「人工智慧」的概念,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工智慧之父。他堅信人的思維過程可以用機器來模擬,機器也可以有智能。他說:The brain happens to be a meat machine.

1975年,明斯基首創了框架理論,用框架的形式表示信息。這樣,框架里就可以包含各種各樣的信息,例如描述事情的信息,如何使用框架的信息,對下一步發生什麼和如果沒有發生該怎麼辦的預期等等,這種方法大大縮短了機器語言和自然語言之間的隔閡。

接著,明斯基研發除了世界上最早能夠模擬人類活動的機器人Robot C,並且創建了Thinking Machine公司,用來開發具有智能的計算機。20世紀80年代正是人工智慧如火如荼的時期,日本投入了1000億日元研發第五代計算機,希望在10年內讓人工智慧替代人。明斯基在這個時候第一次提出了「虛擬現實」,他用的詞是「telepresense」,允許人體驗某種事件,而不是真正參與這件事。比如感覺自己在開飛機,在水下游泳等等,這個idea也激發了一系列科幻電影的誕生。

1956年開始到今天,人工智慧已經六十多年了,從樂觀到悲觀再到樂觀……至少,我們現在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錦上添花的附加機器,而是有史以來能最大限度增強人類能力的東西。

02

什麼是意識?

上學的時候,老師反覆強調。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力。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當做正確答案寫在考卷上。可是,物質是如何具有意識的?意識是從什麼地方開始,又是在什麼地方消失呢?我和桌子都是由原子組成的,為什麼我有意識桌子沒有意識?

講邏輯的人會說,在談論意識之前,你應該先定義它。只有精確地描述意識是什麼以後,才可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論述。否則,一開始,爭論的根基就不穩固。

可是,如何去定義意識,如何解釋它,它是如何演變的,它的作用是什麼等等很多問題都不值得去問,因為對任何一件事來說,這些問題的答案都不盡相同。相反,我們擁有很多細分的能力,這些能力的來源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來自於感知,有的來自於學習,有的來自於基因等等。

有的甚至來自於錯覺。比如我現在正坐在咖啡廳的桌子上打字,我只需要抬頭瞥一眼,就會對整個咖啡廳的一切都盡收眼底。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我並沒有去識別物體的真實存在,比如我沒有去往後看,來確認我身後真的有一堵牆,我也沒有去辨別每一張桌子是不是有四條腿等等。所以,為什麼我們的視覺幾乎是瞬間的呢?

沒有任何速度能超過光速(至少在我們生活著的這個維度中),這意味著沒有特別的大腦區域能夠在同樣的瞬間知道發生了什麼——無論是在外部世界還是在大腦的任何區域,只能對過去最近發生的事情略知一二而已。

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判斷都來自於對過去的推斷,通過對記憶結構的重新組織。也就是說,在我進入這家星巴克之前,我的腦海里就已經有了以前對星巴克的描述,所以我認為自己觀察到的多數景象其實只是基於我期望看到的景象的回憶。這就是內在性錯覺:對於我將要問的大多數問題,在思維較高層次有足夠時間詢問之前,一些答案就已經悄然而至了。

這種錯覺,動物不會有,機器更不可能會有,而這,只是意識回應物質生活的一種方式。

03

所以,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嗎?

我們都欽佩科技、藝術和人類學研究中取得的許多重大成就,卻很少認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取得的成功。我們認識眼中看到的事物,理解耳中聽到的詞語,記得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因此可以利用這些經驗應對以後將遇到的其他困難和機遇。

我們可以完成其他動物無法完成的非凡壯舉:一旦無法採用常規思維方式進行思考,我們就會反思;假如反思顯示我們出現了錯誤,那麼我們就能重新塑造一些全新而有效的思維方式。任何其他動物都無法像人類這樣擁有各種各樣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每一個正常個體都是一個自我,用大腦編織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在這種語言和行為的指導下思考並做決定。我們稱之為「自我」和「同一性」,而且不管發生了什麼,我們都認為它始終與我們共存亡。

我們似乎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似乎也是孤獨的。

哲學家大衛·休漠說:「身隨心動,這使得我們每一刻都具有意識,但是通過手段來影響意識,通過能量來執行如此非凡的操作,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能立即意識到的一切,而意識永遠在逃避我們最勤奮的查詢。」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永遠不可能超越所有人。

我贊同休漠,他認為沒有任何思維可以試圖通過正視自己來徹底地理解自身。因此,如果人永遠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人工智慧就永遠不會有發展的可能,機器是否能思維取決於人是否能接納機器的思維也叫思維。人願意向機器學習,變成擁有機器思維的人,才能做出能像人一樣的機器人。

佩帕特曾經說:「人的思維方式顯然不同於機器。人是生物。我們如果問機器能否會思維,就等於問我們自己是否願意將思維這一概念的範圍擴大,使它把機器可能做的事情都包括進去。只有在這一點上,我們問機器會思維嗎?才有意義。當牛頓說地球受到太陽的作用,它在力學方面引進了一個新的技術概念。人工智慧的情況也一樣,它在思維方面同樣引進了一個新技術概念。」

我期待有一天,對於思維的解釋可以像對行星的解釋一樣,對原子的解釋一樣,簡潔而又完美。

最後

感謝大家跟我一起

熱愛這個充滿槽點的世界

這是一篇書摘

出自馬文·明斯基的《情感機器》

獅刀

Stor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獅刀storm 的精彩文章:

TAG:獅刀st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