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寶豐:解析杜杜詩歌

楊寶豐:解析杜杜詩歌

《解析杜杜詩歌》

楊寶豐

有關於思想的一點認識,從沒有提出來,因為涉及的範圍太廣,也太容易引起歧義,因此一直擱置於內心。所以,今天說出來,也只是舉例一個事實。古往今來,先賢大哲,從中國的老子、孔子、朱熹、王陽明、陳寅恪等等,到國外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尼采等等都是男性,在關於智慧性,思想性,哲學性的歷史記錄里,絕少有女性的身影。這一點,與最初的母系氏族社會女性做為社會群體的主導者,到在歷史中失去社會主導地位進入男權社會,有同樣的背景原因,人類思想史因為女性群體的缺失,積澱了最大的遺憾。

二十世紀以來,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以及超越性別因素的自覺性的社會發展參與程度的增多,湧現出眾多的女科學家,女哲學家,以及有深厚思想性的女作家,女詩人,人類思想史不再會出現女性部分的斷代。尤其一些有天賦,帶有母性之愛的,並有寬闊視域的女性作者的出現,使人類文學史進入了最繁華的時代。在這些作者當中,杜杜算是一個,在讀到她的作品時,我驚訝於她的已經抽離性別屬性的母性之愛,更高於女性特有的母性之愛的純粹的去愛。這個世界的愛與溫暖,總有源泉,就來源於一顆顆如此的內心。在她的《世界悄悄愛你》這首詩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滿溢著愛的世界,她愛著這個世界的一切,這個世界的一切又都成為了她愛的源泉,植物、動物、甚至馬路都成為帶著愛的萌動著的生命......

河流滋養著大地、大地滋養著樹木

樹木滋養著你的眼睛

世界用你和每一個生命

綻放出它的內心

你在哪裡

世界就在哪裡悄悄地愛你

太陽悄悄地愛著

我只悄悄地看了它一眼,樹葉就綠

山花就紅

轉過身,太陽的光打在我背後

你與我撞個滿懷

世界悄悄地愛著

它在愛你時癒合了每一道傷口

此刻世界沒有戰爭,沒有茫然

一群鳥兒飛遠又飛近

孩子們親昵地叫媽媽

趕路的人安全抵達

手指動一下左邊按鍵,滿屏都是你的世界

不關心細節

只是我的世界有你

無關風月

只是我悄悄地愛你

一個關切的聲音來自不知方位的地方

催我入眠

這是世界悄悄地愛我,我知道

我在悄悄里

這樣的愛讓人心靈震動!是這樣的愛發展出人類綿延不盡的未來。這樣的詩作不僅僅需要寬闊的思想視域和豐富的閱歷,更需要懂得在「生命本虛無」之上構建生命的意識。我來,我在,是為了愛這個世界,是為了讓這個世界通過我更好的地表達出愛。如果我們喜歡那些溫婉清麗神秘超俗的女性文字,那這樣有如此的生命意識覺醒,構建生命價值的文字,更應該成為重要的文本,人類的思想史不再允許女性的缺失。而且,我們更應該超越性別的去審視這種博愛意識,去面對與接受這種本源之愛,並讓這種本源之愛在自我發生。

當代詩歌,很多詩歌作者詩歌的主旨意蘊,詩歌主題的來源與寫作材質的「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一個主題寫幾首,十幾首,甚至幾十首,最後導致作品所需要的凝聚著作者深厚感情積澱的底蘊分化消失,幾十首沒有一首好東西。同質化現象嚴重的影響到了讀者感受,讀一本詩集像是讀幾首詩,這種對讀者時間的謀取無異於謀殺,也造成了讀者的不斷流失。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很多詩歌作者的妄自尊大,對自己作品過度的盲目自信,另一個原因就是寫作視域和人生閱歷的缺失,導致思維狹隘,在自己思維的小彎彎里轉不出來。這樣的作者,很難寫出大氣象的東西,也很難成為對詩歌起到正能量作用的人,只是在消費詩歌。

杜杜的詩歌,在整體上已經超越了同質化層境,大多數詩篇都有準確的主旨意蘊,在不同的詩篇里能夠讀到不同的思維趨向和意境感受,使讀者在不同的詩篇里不斷地變化著閱讀者身份,感受到不同的意境和意象空間對閱讀者內心的覆蓋和激越,能夠讓人體會到詩歌之美。我們先來讀兩首杜杜的愛情小詩:《難題》我把你的名字/拉長,再拐一個粵語的彎兒/這樣我會覺得舒服一些/若還不能釋懷/就加快語速/重複一百次一萬次/保證字字珠璣/這樣/你就從我心裡/出現在眼前。另一首《風花雪月》

心與心相約/地點瞬間抵達

留下手無寸鐵

守候雪月風花

飲一杯烈酒

相思是否可以酣睡

淚滴留不住月色

一切變得軟弱

怕你掉入選擇

有些話還是不說

默默守護你去飛翔

無關於我的又怎說不是

我的一場

風花雪月

我把你的名字/拉長,再拐一個粵語的彎兒。多麼驚艷的句子!中國的廣闊地域,不同的地方語言特點,成就了詩人的這個意象。但這需要作者有很好的詩歌靈性和語言感觸力,也需要內心對一個人無比真摯的熱愛才能夠體會到這一瞬間感受,古往今來被無數人吟詠的一種思念在這短短的幾句詩行里站立起來,沒有幾個人能夠把思念寫的如此帶著個人的溫度。

幾千年來,女性的隱忍力是人類歷史巨大的悲痛,這種深藏著愛的隱忍力更迭出未來,也帶著與生俱來的悲憫性。怕你掉入選擇/有些話還是不說//默默守護你去飛翔/無關於我的又怎說不是//我的一場/風花雪月。。。這種帶著巨大隱忍力的愛讓人震動,無法平靜,文本隱藏的隱忍力的悲憫性讓整首詩帶著眼淚的濕漉漉的溫暖。真正的愛一個人是守護和關注,是無關於我的又怎說不是我的一場風花雪月,雖然沒有年輕人的花前月下,但這樣的愛情帶著陽光般的熾烈,帶著她燃燒自己放射的光芒,這種成熟沉靜的帶著隱忍力的愛讓人讀到心痛,也讓讀者經受著幾千年積澱的女性隱忍力的巨大悲憫性衝擊。

愛是杜杜詩歌恆定的主體,這不是單純的親情,愛情,而是本源性的愛。來看她的另外一首詩《夢境》:

一枝夏荷

端坐成一百尊佛

隔著雨霧/隔著冰冷

隔著一片靜靜的水塘

一滴眼淚

碎成一百個太陽

隔著黑夜

隔著孤獨

隔著一個紛繁的世界

這應該就是我們渴望讀到的詩歌吧,渴望被詩歌感染並被召喚出我們內心深藏的愛與感動。這首詩,起源於作者內心的大愛,佛只是一種向善的指向,作者的視覺裡帶著內心對這個世界深厚的愛,一種去賦予的愛,由此看這個世界時,滿眼是佛,是善,是人世的美好。這樣的愛只有對人生理解得通透了才會有,內心有這種愛的人,生命已經打通了「任督二脈」。

內心美好,滿眼是世界的美好,那世界就沒有不好了嗎?不是的,看作者在這裡用了雨霧,冰冷,靜靜的池塘,在這裡這些暗喻世界的一些事物還沒有成為美好時的「不好狀態」,暗喻人生中的種種不美滿。而另一端,夏荷已經成佛,作者透過「世界目前不好的狀態」看到的還是美好。心中有大愛的人,能夠在面對世界不好的時刻看到世界美好的底蘊。穿越不美好看到美好,美好已不只是希望,而是一種時刻都有的感受。這樣的人生是幸福的,因為作者內心帶著時刻要去賦予這個世界的愛。

一滴眼淚/碎成一百個太陽,這一句將全詩推進到了高潮,創造了全詩至高的頂點,十分驚艷。眼淚,有感動的淚,幸福的淚,歡樂的淚,但眼淚更多時候暗指傷心,悲慘,無助。在詩中,作者把眼淚讓碎成一百個太陽,這不只是意志堅定者對未來的宣言,這不只是心藏大愛者在黑夜中看到的無與倫比的明亮(因為是一百個太陽在照射),這也不只是對人世間的黑暗,孤獨,紛繁混亂簡單地向美好穿越。。。這一刻,作者內心已經是整個世界,已經是包容了整個世界。我揣測,作者寫作此詩時並不是在睡夢中 ,這首詩並沒有夢境的混亂,而是超越了清晰。但作者用夢境作為標題,卻賦予了這首詩比現實世界更寬廣深厚的意境空間,讓愛的覆蓋面超越邊際。

她的天賦和閱歷成就了她的詩歌,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語言先進性與詩歌技藝方面略微欠缺。這又是一個兩面性的問題,語言的先鋒能夠成為語言的歷史主體進程還是只能在歷史中被定位為語言先鋒?在無法確立這一點時,用保守的語言形式寫作也並不是不好的選擇。

在此祝賀杜杜詩集的出版,也期待她不斷有好的詩作。

作者簡介

楊寶豐,1977年生,黑龍江人,北京詩社會員,著有詩集《楊寶豐詩集》,現居北京,打理自己的生意。

編輯:恩澤 設計:會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大家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