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談到歷史滄桑、文化厚重,人們常常用到「秦磚漢瓦」這樣的詞。

在漢代,經濟的復甦帶來了文化藝術空前繁榮,輝煌的兩漢歷史被典籍記載的同時,更有大量的漢代畫像石(磚)相繼被發現與發掘,它們形制多樣、圖案精彩、主題豐富,以圖像藝術的形式直觀地再現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漢畫像石被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讚譽為「繡像的漢代史」。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0世紀初葉開始,對漢畫像石磚的研究從金石學的範疇逐漸納入到考古學研究領域,與此同時,針對漢畫像石磚的鑒賞與收藏也漸成風雅時尚。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記錄兩漢社會方方面面


漢畫像石磚,是一種表面有雕刻、模印或彩繪圖像的建築用磚石,起於西漢,鼎盛於東漢,餘波及於魏晉,通常被使用在墓葬或者墓葬的地面附屬建築如祠堂、闕、碑之中。


因為漢代盛行的「靈魂不滅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念和「以孝治天下、以孝選賢能」政策,因此不僅諸多王公貴族把墳墓修得像生前宅邸一樣豪華氣派,就連不太富足的中下層地主也流行傾家蕩產厚葬逝者,以博得孝名,躋身仕途。


於是,在漢墓中經常可以看到大量的隨葬玉器、陶器與精美的畫像石或畫像磚。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從全國而言,陝西、河南、巴蜀、山東、河北、湖北、安徽、江蘇、遼寧等地都有漢畫像石磚出土,而又主要集中在山東、蘇北、河南、陝西等四個中心區域。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根據畫面題材不同漢代畫像石(磚)所涉及到的內容極為豐富,百業實錄闕樓橋樑、車騎儀仗、舞樂百戲、祥瑞異獸、神話典故、奇花異草、宴飲庖廚幾乎無所不包,對於研究漢代社會構成與風俗民情、建築、傢具、器物、服飾、法式等,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是考察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和藝術發展的珍貴史料。


在我國建館最早藏品最多的漢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南陽漢畫館中,收藏著約2600件漢畫像石磚,題材廣泛是研究者與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藝術盛宴。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簡潔洗鍊而氣魄雄強


漢畫像石磚藝術具有的深沉雄大的氣魄正是那個充滿自信的時代的產物雖然不著重於人物面部細節的刻畫,但是簡潔洗鍊的造型,讓圖像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在不同地區發現的畫像石磚在體裁與造型上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處,這也充分顯示了漢王朝是一個封建大一統的國家。

但由於地區與習俗的不同,內容藝術形式和雕刻技法等方面仍是各有特出之處,通常來說,山東和蘇北畫像石以質樸厚重見長,古風盎然河南畫像石以雄壯有力取勝,豪放潑辣;四川畫像石清新活潑,精巧俊爽陝北晉西畫像石純樸自然,簡練樸素。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漢畫像石磚的圖像中採取的藝術手法極其多樣而鮮明——以常青樹象徵靈魂不死,以乳丁紋象徵子孫興旺,以羽人象徵升仙,以四神象徵星象把舞蹈人物概括成一個人形的模糊動態,把人物的四肢概括成一條線,運用的是概括性法則。


許多幾何紋如米字紋、菱形紋、回字紋、盤長紋、三角紋等都屬於抽象造型的範疇。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還有很多類似西方立體主義特徵的形象,如正側面的人臉卻有兩隻眼睛。


有些在作為墓門的磚上塑造鋪首,既裝飾了墓門,又標明了墓門,有的鋪首下甚至設置有真正的金屬環,這屬於實用性造型。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事實上,漢畫像磚往往是運用綜合造型手法,就是把上面的造型手法混合使用,歸屬比較模糊。


如盤長紋既屬於抽象造型,又屬於象徵造型即象徵子孫或好運綿綿不絕亘古不變的吉祥含意。


正是如此,才顯得漢畫像磚藝術的審美層次豐富、鑒賞價值高,不僅研究者能從中讀出深刻的寓意,就是普通美術愛好者將它作為連環畫來解讀,也很容易就能有所收穫。

近期熱文鏈接

文物故事丨漢畫像石:一部圖像記錄的中國兩漢史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TAG:雅昌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