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山西│農耕桃源 後溝古村

最山西│農耕桃源 後溝古村

後溝古村位於晉中市榆次區東趙鄉門溝北岸的陽坡上,距榆次市區22公里。村莊依山而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古村選址非常講究,有村諺曰:「四十里龍門河正當中,二龍戲珠後溝村。」由於村東的黃土梁稱黑龍,村西的黃土梁叫黃龍,村對面土梁軍坪形似蜘蛛,所以被村民視為喜慶吉祥、紅火熱鬧的「二龍戲珠」。

關帝廟

後溝的古建依崖而建,層窯疊院,星羅棋布。有文昌閣、關帝廟、真武廟、三官廟、魁星樓、觀音堂、菩薩殿、山神廟、河神廟等18座,還有保存完整的祠堂、戲台。其中坐南向北的觀音堂規模最大。

觀音堂

觀音堂坐落在後溝古村西南方向的半崖之上,坐南朝北,與村中皇殿隔河相峙,俗稱南寺。據寺內壁龕明天啟六年(1626)重修碑文記載:「有古剎一座,年代替遠,不知深淺」,後陸續又經清康熙、乾隆、道光和清末民國等年代數次擴建維修,始成今之規模。

古戲台

古戲台始建年份不詳,但從其遺存的部分構件工藝看,當不晚於清乾隆朝。這是一座前棚後殿的古建築,吊柱暗懸,斗欄明紋,檐角平緩,耳牆樸實,磚、石、木三雕俱精,卷棚頂弧線極美,有較高的審美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祠堂

後溝古村落的民居多為窯洞,依山順坡而建,因地制宜,院落主要為四合院三進院,古樸、自然,構成了恬靜安詳、和諧優雅的生活環境。古村的地下排水系統很有特色。黃龍、黑龍兩個體系分別從村東北、村西北的高處起,穿村過院,連通各家各戶,最終流到村西南、東南流水口,匯入龍門河中。水道深深埋在地下,各家院中都遵照「去水有情」的傳統風水,都留有分入水口。

民居

後溝的作坊區,集中著傳統農耕時期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豆腐坊、酒坊、米麵坊、醋坊、醬油坊等,仍處在用石碾、石磨、小毛驢等近乎原始的生產階段。日常食品依舊保持了古形、古狀、古色、古味。後溝村的棗樹、國槐、椿樹、皂角樹等古樹隨處可見。

亂石路

正如馮驥才所說,「後溝村靜靜地生活了幾百年,也許是上千年,在商品文化所向披靡的今天,它的的確確是民間文化的一個代表、一個經典,是農耕黃土文化的『化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山西 的精彩文章:

將軍領著他的戰士在雁北的一場戰鬥被寫入鐵師軍歌

TAG:行走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