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石墨:清代文書「抬頭」有講究

石墨:清代文書「抬頭」有講究

原標題:石墨:清代文書「抬頭」有講究


在清宮戲中經常看到,官員等見到皇帝和后妃都要低頭講話。但在清代文書中恰恰相反,文字有「抬頭」的講究。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以下簡稱一史館)所藏檔案記載,清嘉慶六年(1801年)二月,在本年正月的一份文書中,工部司員沒有遵照抬頭制度將「婉貴太妃」抬寫兩格。由此上至尚書琳寧、彭元瑞,左侍郎英和、蔣曰綸,下到郎中永祚、額外主事李培元等人均受到罰俸的處罰,可見抬頭制度的嚴格。


▼ 吏部為工部具奏抬頭錯誤自請罰俸處分的題本


抬頭又稱抬格,是清代文書書寫的一種制度。這一制度最遠可追溯至秦代,琅邪台刻石上就出現了對「始皇帝」進行抬寫的形式。清代的抬頭制度主要承襲明制,且更為細化規範。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對文書的抬頭書寫做了明確規定:章內稱宮殿者,抬一字;稱皇帝、上諭、旨、御者,抬兩字;稱天地、宗廟、山陵、廟號、列祖、諭旨者,均出格一字。


▼ 《清會典》對抬頭書寫的規定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科場條例》規定更為詳細:「祖、宗、列聖、世德、圜丘、方澤以上俱系三抬字樣,敬謹書寫。聖天子、聖主、聖謨、聖訓、帝徳、聖朝、盛世、孝治、明詔……以上俱系雙抬字樣,謹略舉其概,行文時各宜檢點。朝廷、國朝、國家、龍樓、鳳閣、玉墀、上苑、太液、各宮、殿、門名,以上俱系單抬字樣。」如此看來,清代對行文抬頭形式以制度加以的嚴格規定,並對士子書寫進行要求,為其將來進入官場熟練掌握與運用抬寫格式打下基礎。清代文書中的抬頭形式與《科場條例》中所規定的大同小異,只是在不同時期會出現少許變化。


在清代文書中,抬頭主要有空抬、平抬、單抬、雙抬、三抬、四抬幾種形式。


空抬即在繕寫文書時,對示以尊敬的字空出格後書寫,多見於官府往來文書中的上行文書,提到上級長官均需空抬。此外,空抬形式還可應用於引用上文結束後,如下圖「等因前來」後面即為空抬形式。


▼ 空抬示例


平抬,也稱作提行,為另起一行平行書寫,一般在提及同級、上級官署或長官時使用,如下圖中「王大人」即為平抬形式。


▼ 平抬示例



單抬、雙抬、三抬、四抬是將應予以尊敬的字樣另起一行,分別高出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來書寫。如下圖所示,文中將「奏」字予以單抬,對「睿鑒」、「皇上」進行雙抬,而對「世宗憲皇帝」、「梓宮」、「泰陵」、「鼎湖」等尊貴字樣則採用了三抬形式。

▼ 單抬、雙抬、三抬示例



四抬形式並不多見,乾隆稱太上皇期間,曾規定遇「天」、「祖」等相關字樣時,抬高四格書寫,如下圖繕寫於嘉慶二年(1797年)的檔案中,將皇室祭祀祖先場所「奉先殿」予以高四格抬寫。


▼ 抬四格書寫的「奉先殿」


抬頭制度不僅被應用於漢文文書中,在清代的滿文、蒙文等少數民族文書的書寫時也同樣遵循這一制度。


▼ 漢、蒙、滿(右起)合璧文書中的抬頭



在一史館所藏滿文檔案中,可以看到對enduringge ejen(聖主)、wesimburengge(奏)、hese(旨)、dergici tacibume jorimbi(聖訓)、munggan(陵)、tan(壇)、hiyooxungga dergi ergi munggan(孝東陵)、miyoo(廟)等詞的抬寫,其抬頭形式與漢文文書所呈現的如出一轍。



下圖允裪《奏為條陳陵寢祀典管理事》一折中將munggan(陵)、eldengge wargi ergi munggan(昭西陵)、hiyoo?ungga munggan(孝陵)、ambalinggū munggan(景陵)等詞進了抬寫。


▼ 允裪奏為條陳陵寢祀典管理事



▼ 請安折中將enduringge ejen(聖主)進行抬寫



與漢文文書類似,滿文文書中如果出現了抬頭錯誤,亦會受到皇帝申飭。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寧夏將軍傅良因將奏摺中gingguleme(謹)一詞進行了抬寫而遭到乾隆帝訓誡。乾隆強調,奏摺中出現gingguleme wesimburengge(謹奏)連寫時,應將wesimburengge(奏)一詞予以抬寫,而gingguleme(謹)一詞只需接續前面人名書寫即可,不必抬寫。



皇帝認為傅良多年來身居都統、將軍等要職,竟不知抬頭之規定,全然可笑,因此對傅良予以嚴厲申飭。傅良對所犯錯誤深感慚愧與惶恐,表示今後一定諸事留心,盡心勤勉行事。


▼ 寧夏將軍傅良奏因摺子用字錯誤奉旨申飭折



無論是工部官員在文書中未對「婉貴太妃」抬寫兩格受到的處分,還是乾隆帝對傅良不熟悉抬頭規矩的申飭,都顯示了抬頭制度的嚴格規範。


這項制度一直伴隨至清王朝滅亡,其實質是通過對特定字詞抬寫形式的嚴格規定,來突顯為尊者至高無上的地位。抬頭制度也是清代統治者用以強化等級秩序,建立絕對權威的一種手段,最終實現鞏固皇權,加強統治的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滕長富:1943年,延安版《參考消息》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