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雨後彩虹-「差」生的心理學學習心得

雨後彩虹-「差」生的心理學學習心得

2018年1月11日,與我是個特別好的日子。因為那天我終於通過了心理諮詢師3級的滬考最後一個模塊,終於在最後一次機會中安全滑過。雖然考了2年才通過小小的三級應該不是啥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我覺得還是有些體會和經驗可以分享。

學習的動力必須是興趣,我對心理學的興趣從小就有。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喜歡在晚托班一邊做作業一邊偷偷瞄別的家長來接同學,從簡短的對話和外表推測這家人的故事。後來就喜歡看小說和心理學的文章,阿加莎從人性入手的那些偵探類小說一直都是我的最愛。三年前有幸在選修課時搶到大熱的社會心理學,當時就想著怎麼用巔峰理論,從眾心理,錨定效應試試手。不過始終感覺到這些知識都是一些片段,我理解為「術」。看起來很神奇,能吸引人對心理學的興趣,學習不枯燥但始終缺少紮根的感覺,始終覺得經不起推敲。越來越多的問號隨著學習出現了,這些方法共性上是什麼理論,怎麼會發現這些心理規律的,為什麼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情緒?當時就意識到只有理論系統地學習心理學才可能解開這些謎題。當時朋友推薦了德瑞姆的二三級課程,因為這課程足夠系統,學習目的是應用(諮詢師方向)而不是科研,我感覺不會很枯燥,馬上我就決定報名了。

當時我MBA還有最後一個論文加上本職工作,不可能在這個課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雖然報名直接是二三級連讀,但我是興趣大於證書。所以我折中的選擇是這樣的:所有上課能去都一定去,上課不以考試為目的。因為老師們並不是純讀書本劃重點,有很多經驗和故事分享來加深記憶。上課就好像是在聽故事,這不是特別美好的一件事嗎?考試前我也沒有時間把教材通讀,不過現在的新版本教材讀起來也是蠻有意思。2年前呢,我就選擇不看書!複習課上把思維導圖看一遍再聽一遍解題思路和模板,就這樣去考試啦!所以首考3個模塊,只過了一個模塊,文字案例分析。我對這個模塊的要求理解就是在不做錯誤判斷的前提下,盡量發散性思維,聽到的、學到的、夢到的…所有沾邊的都寫上。用邏輯思路清晰的模板寫下來就大功告成了,完全不需要背書,找到規律就好。

二考,這次雖然我也信誓旦旦想要讀書10遍,變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惜惰性使然,還是沒看一個字。不過這6個月時間我也沒閑著,後續德瑞姆有短焦的小組課程,我堅持每周都去。又不多花錢,不去白不去,是不是。而且這才是真正接觸到一些心理諮詢師的日常的開始,怎麼聊不尷尬,怎麼問能得到回答,怎麼才能體現出關注。這真的讓我體會到心理諮詢師這行可能有的酸甜苦辣滋味。同時我還聽程立勛的語音真題,一個是開車時候聽可以節約時間,開小差也沒關係再聽幾遍,還有就是主要有解題思路特別是選擇判斷題的!這點很重要!因為我也沒做APP題庫二考選擇判斷題模塊也過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因為很多題目我是真不知道答案,就猜唄,能讀懂了題目再排除法。我感覺我有一半可能都是用了程老師的方法蒙對的。不過還是卡在了簡答論述題和影視分析模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考,鬼使神差的沒有帶列印好的准考證回家,一定是我的潛意識作祟。所以我缺考了…不過這半年內我也沒有斷開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參加了幾個沙龍和工作坊想了解一下各種流派和技術手段,比如房樹人,沙盤,OH卡,性心理學等。最終我先選擇了沙盤作為第一個工具進行了深入學習。主要是沙盤有一個自己體驗的過程,通過10次歷時4個月的個人體驗,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接受心理諮詢會是什麼樣子,我的感覺,在沙盤過程中與自己似有似無潛意識的那種關係。妙不可言!在這過程中,對於書本上的知識理解也更深了一點,那些理論更活靈活現了。

四考,這次是挺失敗的一次考試,仍然沒過。雖然我參加了考前輔導班。但是考試教材全面變化,導致應試型的輔導對我並沒有什麼效果。這裡我要說,因材施教很重要,輔導班的老師對於題目解答思路都有很詳細很負責的講解,但是對我這樣理解型的「人才」沒有用...其他同學倒是通過率不少。所以還是要對自己有準確的判斷很重要。

總結這兩年的心得。第一,真心喜歡心理學很重要,我發自內心地有一萬個理由去學習。科技發展地迅猛,人工智慧發展可以超出你的想像,但是我覺得最終肯定繞不開人心。每個人的感知覺不一樣,對事物的反映就會不一樣,哪怕是科學證明完全一樣的事物。研究成因,琢磨規律,善用規律,這是可以畢生學習和領悟並且受益的事兒;

其次,不要只接受那些由心理學衍生出來的各種神話,必須了解枯燥的系統的東西。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心靈雞湯只是安慰劑,得把燉湯的材料搞清楚,這樣才能舉一反三自己做,好材料一起吃下去才能是自己真正的營養;

再有,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自己,學到的知識先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如何和周圍原來覺得難相處的人相處,如何搞定固執的長輩,不懂事的小輩,不能得罪的老闆,自己又不覺得特別委屈。看看是不是確實有用,能不能很快調節自己的情緒到穩定狀態。如果有效果必然對於以後的學習充滿了信心,如果沒有效果那就繼續尋找正確的打開方式。拿來就能用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

最後,必須給自己一個小目標,漫無目的地學習無法判斷效果,有個小目標會容易獲得成就感,轉而提高興趣。比如考過3級,比如考個派系執行師的證,比如參加多少次公益諮詢師活動,再比如我的遠大理想支援偏遠山區的希望小學。小目標完成後再建立一個小目標,最終的大目標成為知名諮詢師,不用退休,工作到老賺錢到老也是可以實現的嘛!哈哈!

作為一個不努力不優等學生還絮叨了那麼多,主要表達意思就是,既然學習心理學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心情愉快,那就一定可以找到一個讓自己比較愉快的方法學習。希望有更多的人重視心理學,喜歡心理學,找到愉快的方式方法學習研究心理學~!

本文作者:張平,三級心理諮詢師,沙盤遊戲治療學習中,房樹人(HTP)投射分析學習中,交大安泰MBA亞洲區服務總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磨刀社 的精彩文章:

TAG:磨刀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