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日本本土挨過的轟炸,不止核彈,事實真相讓人驚訝
最新
01-22
太平洋戰爭中,盟軍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軍事工業的威力。日美兩國不但飛機和航空母艦在數量上相差懸殊,飛行員的數量和熟練度也相差懸殊,在飛機性能的改善方面相差也非常懸殊。
在戰場起決定性的作用的是1944年美軍研製成功的B-29型轟炸機。它的續航距離距離4000-5000千米,炸彈搭載量4噸以上,能在1萬米以上高空飛翔。日軍的高射炮只能射到8000米高度,和美機之間還有約3000米的距離。日軍殲擊機勉強可以飛到1萬米高度,由於無法攜帶充分氧氣,只有緊急下降。而美機是在絕對安全區域內執行轟炸任務。
1944年7月6日,美軍佔領了塞班島。東京和塞班島的距離更近,B-29型飛機可以往返。從此,日本本州已進入B-29飛機飛行的半徑以內。
自1944年11月1日開始,從塞班島、關島、提尼安島的基地上起飛的美軍飛機對日本東京展開了連續的大規模轟炸。最初的主要目標是東京中島飛機製造廠武藏野工廠,前後共轟炸13次。此外,美軍還轟炸了三菱飛機製造廠、川崎飛機製造廠、立川飛機製造廠。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