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學日本、主張維新,看海門前清秀才張佐虞的傳奇一生

留學日本、主張維新,看海門前清秀才張佐虞的傳奇一生

GIF

張佐虞(1873~1932),又名樹典,海門縣麒麟鄉洋橋村(現海門市常樂鎮長春村)人。

海門市常樂鎮

張佐虞出身於封建官僚家庭,其父張如峰系清朝議大夫,在啟東陽相坡張家倉擁有土地20土窕(每土窕6250步),在本地有土地10000步。

張宅稱「寶善堂」,宅上有前廳、後堂、門道屋三進房子,有廳堂、樓閣、書房、假山,果樹遍地,綠樹成蔭。

「寶善堂」有四汀宅溝環圍,宅溝外套有園溝,園溝上架有一條又寬又堅實的木橋,是為方便張佐虞汽車進出而建,時稱「洋橋」

張佐虞父親張雲梯(1845~1914),字如峰,清末民初地方名人,是張謇創建通海墾牧公司開發黃海灘涂的左膀右臂、一大功臣。

張謇創辦的通海墾牧公司歷時10年獲得成功,在這10年里,張雲梯等人協助張謇考察海灘,勘查地界,處理地權糾紛,籌劃堤岸工程,立下汗馬功勞。張謇對張雲梯的評價很高。

張謇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閏八月二十一日日記中有記載:「與磐碩、彭閬書、宋聲揚同由呂四之牛壅塗、二補、三補至海境之卑長春各盪,巡歷一周,抵張如峰處(東興鎮)。通海之濱可墾之地千頃,合二千五百萬步……」

清宣統元年(1909)十二月十四日,張謇有日記云:「視如峰病。開墾牧之兆者,磐碩、如峰二人,三補事全功告成而磐碩大去,今兵田事成,通海定界,而如峰病甚,於墾地固大幸也。」

張謇

1914年張雲梯辭世,五月十七日張謇親臨弔唁,撰寫輓聯「助我從麻姑方平求田,編墾牧史,並思磐碩;繼公有法護僧彌肯構,論門戶計,益哀子沖。」

子沖(?~1891)即張雲摶,子沖是其字,張雲梯的堂兄。兩年後的六月十三日,張謇「寫張如峰墓誌」。

張佐虞是張雲梯兒子,系前清秀才,畢業於日本東京警察學校。他在日本求學期間,受到明治維新的影響,認為中國要把地方事業搞好,必須效法日本,進行維新

維新變法

回國後,張佐虞很受張謇器重,被張謇聘為南通警察學校校長。著有《違警律講義》一書,張謇為之作序,評述講義「闡發體用之所在,證合世界立法之文明,其言皆律義之要旨,可行於社會。不僅根據法理,補條文之未備,可以輔警律之適用而已。」

民國元年(1912),中華民國成立,廢海門直隸廳建立海門縣。海門實行地方自治,推舉龔世清為民政長。成立臨時海門縣議事會,張佐虞任議事會議長,趙師鼎為副議長。

民國元年,海門黨派組織十分活躍,在茅祖權、沈競等籌建國民黨海門分部的同時,海門共和黨組織成立3 支部,張樹典任支部長。

民國2 年冬,因海門國民黨人受江蘇都督張勳緝拿被迫宣告解散,共和黨亦停止活動。民國2年,張樹典任海門縣路二處處長、款產處處長。

1913年3月18日,張佐虞和陳琛(葆初)、林仲希、劉乙青4人創辦《通海新報》。該報是當時南通地區出版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地方民辦報紙之一。報頭由張謇手書,社址設在當時南通城內寺街的通海新報館。

初時的《通海新報》為「隔日報」,1924年3月12日改為日報。最初為對開4版,後增至8版。

作為一份商業報紙,《通海新報》追求商業利益,但在民族大義面前,卻高舉愛國大旗,體現出革命色彩。在上海「五卅慘案」前,該報就刊登了很多抗日的文章;作為一份地方性報紙,《通海新報》立足於服務南通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

該報終刊於1929年5月26日,辦報16年,詳盡地記錄了南通這一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對南通和江蘇近代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通海新報》也是研究張謇和南通及這一時期長江中下游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不可或缺的歷史文獻資料。

1916年張佐虞與張詧一起,創辦大賚鹽墾公司,組織投資112萬元,開墾土地5萬5千畝。1918年,張佐虞投身實業界,歷任如皋大賚鹽墾公司、東台通遂鹽墾公司、通海墾牧公司經理。

張佐虞任職墾務期間,將茫茫海灘,開墾為沃土,並在墾區開河築路,發展交通運輸和文化教育事業。在墾區設有合作社、學校、郵政所、水龍會、診所等服務機構,還開辦糧食行、茶館、雜貨店、客棧等生活設施。

在海門任職時由他主持,繪製了全縣詳細地圖;在疏通河道、拓寬馬路、建造橋樑、架設電線、開闢長途汽車線、發展水利交通等事業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是張謇在南通推行地方自治的得力助手。

民國時期的海門縣域

張謇與張佐虞的私交甚篤。民國五年(1916),張謇為張佐虞祖父張誠齋撰寫像贊,張謇記曰:丈,樹典之祖父,余年二十許時恆見之。長僅中人,貌樸質若老農,重然諾,語簡略,無高聲。與人處,意煦煦而和……樹典屬以丈遺像請為贊。贊曰:「其貌惇惇,其言溫溫,其行恂恂。昔吾耳目之所接,而今猶睹其真……」

為慶賀張謇70歲生日,張佐虞與劉偉(張謇學生)等150多人聯名獻頌,篇末語曰:宗侄張樹賢、張樹典頓首敬祝。

張謇逝世後,張佐虞撰輓聯有二,聯一:「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富教隆治術,道宗孔聖;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鹽墾接長堤,志繼范公。」聯語把張謇在張佐虞心目中的形象描繪得十分豐滿。

聯二:「氏同宗,居同鄉,兩世實業劻襄,視如猶子;叔訓慎,父訓信,此後教言指授,只賴退公。」(退公指張謇三哥張詧)聯語中張佐虞深切而幽遠地抒發了內心的感激與哀思。

張佐虞的家教很嚴,他的侄子張天壽、張天游等歡喜抽大煙,有一次被他看到,就將煙管丟在糞池裡,並且教訓了一番,以後張家的人總是背著他抽。張佐虞為鄰里人解決民事糾紛,從不收受禮物。

軍閥割據

1919年軍閥混戰,軍閥孫傳芳部攻打江蘇,派兵進駐海門,敲詐勒索,無惡不作。一次向各商店勒索巨款,並揚言如不出錢即縱火搶劫。此時張佐虞挺身而出,與孫傳芳部交涉獲勝,保住商民的生命財產。

1921年,任江蘇省參議員。後張佐虞曾被任命為東海縣民政長,由於他一心致力地方事業,未赴任。「任公款公產保管處副主任,於賦稅之整頓,糧櫃之革新謀之,不遺餘力(《民國海門圖志》)」。

張佐虞有二男二女,長子天勝、次子天成,曾在上海、杭州工作。

1932年,張佐虞在蘇州病逝,當家屬將靈柩運回海門時,從青龍港到張宅途中,群眾自覺擺設香案,以示悼念。

當時,海門報上曾載有「江水咽嗚,一棺歸來」的報道。他逝世時,海門縣市召開追悼會,在祭文上寫道:「孫傳芳來,地方震驚,先生坐鎮,不畏兵臨。」並給他謚號「端毅」。(施一鳴)

文字來源:海門日報

編輯:宋心靜、董麗霞(實習)

審核:鄒然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門發布 的精彩文章:

新的一年,新的期盼,新的憧憬!快來跟海門市民一起許願吧!

TAG:海門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