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應商討債暴露管理層利益糾葛銀隆IPO之路或生變

供應商討債暴露管理層利益糾葛銀隆IPO之路或生變

本報記者 賈麗

珠海銀隆——這個承載著董明珠新能源汽車夢的企業去年5月份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正式踏上IPO之路。然而8個月過去了,不僅珠海銀隆(下稱銀隆)的IPO尚未有明顯進展,其還陷入了欠款、騙補的漩渦之中。

「銀隆的IPO可能會被推遲。」一位接近銀隆人士透露。「目前銀隆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解決,其內部組織架構和各層級關係還未理順,技術備受爭議,利潤尚沒有支撐,未必可以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同時近日銀隆事端頻發,現在並不是銀隆上市的好時機。」

格力人馬與原管理層

關係需理順?

遭遇供應商上門討債、被指欠款10億元、涉嫌騙補,近日,珠海銀隆再次被推到了聚光燈之下。而在數月前,這家正迅速擴張中的公司還在為IPO奔波著。

實際上,銀隆最早被傳出有意在A股上市是在4年前。2014年銀隆借殼消息在業界漫天飛舞。2015年,三友化工曾欲獲得銀隆21%的參股權,但最終因雙方在增資條件等問題上談不攏而作罷。隨後,眾業達、北巴傳媒,包括格力電器對銀隆的收購,也都不了了之。

終於在董明珠進入後,銀隆迎來了上市的機會。去年5月份,珠海銀隆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並進行受理公示,銀隆正式踏上了IPO之路。

這次機會對於在上市道路上經歷過諸多坎坷的銀隆來說,顯得無比珍貴。為加速實現規模擴張,銀隆開啟了高速擴張之路。

在格力對銀隆的收購失敗後,董明珠仍力挺銀隆,還拉來王健林、劉強東向其投資。在銀隆擴張時期,董明珠甚至多次出現在銀隆各地生產基地開工建設現場,緊接著格力系員工頻頻向銀隆跳槽。

近日,銀隆被供應商討債事件引發業界關注。銀隆的供應商珠海思齊的30餘名員工聚集在銀隆門口,拉起了橫幅,希望索回被欠貨款。隨後該消息持續發酵,被曝除其拖欠供應商貨款逾10億元。不過對此銀隆方面認為是對方產品質量存在問題,雙方已訴至法庭。

「格力系人馬入駐銀隆後,與公司原有的管理層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此次供應商討債事件,就是格力系人員觸動原有高層和供應商利益的體現。」一位接近銀隆人士透露。

「在魏銀倉讓出銀隆董事長的職位後,董明珠或將很快掌握實權,不過其要整合銀隆,甚至要實現銀隆的上市,還將面臨很多問題。目前,銀隆內部原有的管理層和新進勢力的關係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同時各組織架構關係還未理順。」一位銀隆內部人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一般來說,輔導備案登記只是企業IPO的前期準備,企業還需進入輔導期,通過後才可正式申報IPO,從申報到發行審核也需超過一年的時間,IPO審核極為嚴格。這個時候,銀隆陷入欠款漩渦之中,對其上市而言不是好消息。」

技術受爭議

是否能獲市場認可?

儘管董明珠多次對外強調其看好銀隆,不惜以全部身家投入銀隆。但業界對銀隆價值的爭議還是一直沒停過。這場爭議首先聚焦在銀隆鈦酸鋰電池技術的未來上。

珠海銀隆目前的主營為鈦酸鋰材料、電池的技術研發和製造能力為核心,進行鈦酸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和配套充電設施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鈦酸鋰電池充電速度超快,適合頻繁短途行駛,適用於電動公交車,但其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能量密度低,這讓電池總容量有限,續航里程相對較短。這也致使銀隆難以在新能源汽車乘用車領域迅速打開局面。雖然銀隆自稱其是一家覆蓋新能源產業上下游的全產業鏈綜合型新能源企業,不過目前銷售的產品主要以新能源客車為主,其乘用車產品尚在準備階段。

「董明珠當初投資銀隆看中其電池技術,但這一技術一直存在非議,電池用於大客車,需要反覆充電,不適用於乘用車,而乘用車正是企業汽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銀隆在未解決這一問題前上市,將難以獲得投資者看好。」家電業觀察家劉步塵認為。

被指騙補

對補貼過度依賴?

對於騙補的說法,銀隆內部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存在(騙補)。」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家補貼的確已是銀隆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翻閱銀隆近三年的財務報表,其在2014年-2016年的營收分別為2.48億元、38.62億元、78.9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 。66億元、4.16億元、8.36億元。2016年銀隆營收是3年前的32倍。

在這三年年末,珠海銀隆的應收賬款餘額分別達到了3.0億元、31.8億元和47.7億元,除了2016年以外,銀隆前兩年的應收賬款都佔到了全年營收的80%以上。也就是說,國家補貼成為銀隆目前收入的重要來源。

業內人士認為:「珠海銀隆的主營產品是是公交車等商用車,其主要的客戶是公共事業單位,這些企業通常付款周期較長。同時隨著補貼政策發生變化,這一現象並不能持續,銀隆還需要建立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目前,珠海銀隆已經開啟高速擴張之路,其在成都、南京等基地興建客車和電池項目建設。銀隆此前宣稱2017年要實現營業收入約300億元,這一營收目標將較上年增長280%。而如今,銀隆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成為懸念。

轉載自:證券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綜合 的精彩文章:

王健林回應網科裁員6千人:總共就3千人 曲德君也不闢謠

TAG:騰訊科技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