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稿選粹】朱鳳

【來稿選粹】朱鳳

新銳散文

情懷溫度

情感,思想,

角度,視野

活著

我不敢相信,此刻那個睡在木盒裡的人,是我小舅,是我那個總是笑眯眯的小舅!我身上的素縞也是為他而戴的。眼前的一切,如恍如惚,像是一場悲慘的夢,而我,還有那些熟悉的臉孔,都只是行走在夢境里。寒霜自夜空徐徐而下,如煙似霧,今夜原來竟是冬至夜!

我母親說,小舅生前,忙碌操勞,太苦;年紀不大,卻遭此橫禍死去,更是苦!念及此,淚水不能止。

我疑惑,什麼才算是苦?沒有華麗的衣服,沒有山珍海味,沒有足夠的財富,就是苦嗎?可常聽人言:富人有富人的苦,窮人有窮人的苦。人生在世,誰又不苦呢?還記得《白毛女》里的那句唱詞嗎?

「爹爹帶回白面來,

歡歡喜喜過個年」。 一頓白面而已,卻歡樂至此。

可見苦樂都是相對而生的。人都苦時,苦也不苦;人有而獨我無時,心裡便生了怨,才感到苦。佛曰:「苦厄由心起,我果無心,苦在何處?」

小舅,沒有怎麼穿過新衣,他覺得舊衣服穿的自在;雖然斷了一截指,手背又都是猙獰的傷疤,似爬滿了猩紅的蚯蚓,卻每天仍趕著活兒,他覺得幹活才是踏實的生活;粗茶淡飯,卻自得其樂。唯一奢侈的地方,就是空閑下來的時候,總是杯不離手。一咫來高的杯子,一多半是散開的茶葉,他說,這樣喝才有茶味!就算面對舅母成天的埋怨嘮叨,他也總是笑眯眯的……我想,擁有這樣鈍感力的人,應當是不會覺得生活是苦的。

唯一他會覺得苦的,大概就是明明是滿懷希望的出門,卻不想就此了卻了一生。不過茫然一瞬,確是生死相隔。從此再也聽不到妻子的嘮叨,喝不到茶的清苦,體會不到生活的踏實……唉,斯人也而有斯禍也!斯人也而有斯禍也!

悲傷就像河面漾開的水波。離得最近的總是最強烈的。人無不悲傷,只是相互慰藉,遠者撫慰近者。這裡獨我外婆是例外的。她只是坐在門外邊的角落裡,不哭不鬧,若有所思的樣子,目光卻有些獃滯,飽經滄桑的褶皺,看起來更深了。

「要不進去看一眼吧?」

她搖頭,固執地說:「我是他老母親,他受不起的!」

她不再說話,只是靜坐在寒風裡。好一會兒,她嘆了口氣,拿過靠在一旁的拐杖——一根木頭削成的棍子,費力的站起了身子,越過小舅家門口,慢慢順著她拐杖指引的方向前行。她頭上墨綠色的方帛已被風吹的偏向一邊,藏青色的厚襖,讓她看起來更顯粗壯——庄稼人的結實。她的背很寬——那裡,曾是襁褓中的小舅棲息的地方。他當時一定是醒著的吧?一邊依戀著母親的溫暖,一邊好奇的看著母親用她的雙手,一塊磚,一塊磚的壘起一間小屋。一間不大,但可以遮風避雨的小屋,就算冬天來了,一家子擠在一個鋪上,也不會覺得冷了。

我看著她愴然而孤獨的背影,就這樣,拄著那根木棍,一步一步,蹣跚的消失在無盡的黑夜裡——那裡就是她居住幾十年的小屋了。來去悄無聲息,便也讓人忘卻了,她原來也是一個需要撫慰的人!

三毛曾在她的《不死鳥》中說,因為有父母在,所以她不敢輕言死,只是沒有選擇的做了暫時的不死鳥。我雖然覺得她說的是情理所在。但是我還是覺得她說的過於悲壯了些。選擇活著,從來不是被迫,而是每一個人的本心。

每一個生命的誕生,是偶然也是必然。誰都不會否認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可是讓世間出現一個「我」的,確是我們自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卵子只有一個,精子卻數以萬計。如果在最初與卵子結合的那個精子不是那個精子,那世上還會有「我」嗎?而讓「那個精子」在那場精子的戰爭中獲勝的,難道不是那份對人生的渴望嗎?還有那份自信:我是最強大的,我可以取代任何其他人!而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父母,僅僅只是想要一個孩子,「我」或者其他的後代,對於他們而言,都沒有任何區別。可是,「我」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我」選擇了人生,「我」選擇了要成為他們的孩子。從「我」出生的那一刻,「我」的身上,已經背負了責任和義務,還有擁有人生的夢想!這就是我們本心的選擇。

還記得最初的時候,我們是懷著怎樣的憧憬來到這個世界的嗎?我們呼吸第一口空氣,撞擊了聲帶,發出了哭聲;我們睜開眼睛,看見了色彩繽紛;我們吸一吸鼻子,聞到了母乳的香味;我們豎起耳朵,聽到了母親的叫喚;我們伸出舌頭,品嘗酸甜苦辣;伸手感受母親的溫暖,水的柔軟,石的堅硬;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對我們來說,無一不感到奇特!我們會為認識了世界,而發出滿足的笑聲。我們總是忙碌著,想要去探索更多更多,樂此不疲。可是,為什麼,慢慢地,慢慢地,我們長大了,我們變得不再充滿新奇?明明世界依舊色彩紛呈,卻視而不見;滿桌美味佳肴,卻無處下箸;人潮擠擠,親人尚在,卻覺孤獨。我們臉上滿足的笑容越來越少了,困惑卻越來越多:名之惑,財之惑,情之惑,生死之惑……無窮盡。

萬惑都由心生,心盲,則六識具盲。歸根結底,引起我們人生困惑的,並非是我們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和苦厄,而是生活實在太過於安逸,生命又太長太健康!人們通常只有在失去之後,才會體會擁有就是快樂。失去光明,才發現世界是美好的;失去活動能力,才發現勞動也是幸福的;失去生命,才發現生命是短暫而珍貴的。

試想,如果我們只剩下一天的生命,那麼那些想要站在高台上想尋死的人,還會繼續跳下去嗎?如果我們只剩下一天的生命,那麼,我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那些我們握在手中放不下的,那些放在心裡過不去的,還會一樣難以放下嗎?那些擺在眼前的困惑,還值得我們去糾纏嗎?

古往今來,戰亂饑荒的年代,人人自危,想的卻都是如何才能活下去。有一頓米飯,一夜安睡,便能露出滿足的笑容。他們不會有太多的惑,名利財,早已置之度外,唯剩一惑:生惑。

我不屑於那些輕易就死的人,不管他們有什麼非死不可的理由。況且在我看來,於當今世界,已經沒有什麼非死不可的理由。死何其容易,可是,面對慘敗困惑的人生,尋找一種活下去的方法,堅強的活下去才是最具智慧和勇氣的做法,也是順應了每一個人的初心。選擇死,是將責任和痛苦留給別人,而選擇生,是將責任和痛苦都由自己去承擔。所以不管他將面臨怎樣的困境和譏笑,但是只要他還好好活著,我覺得,他就是人生的贏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其實人生真的很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字——「活著」。當你想笑的時候,就笑吧,不必在意是否優雅;當你想哭的時候,就哭吧,不必在意是否堅強;當你有喜歡的事情,就去做吧,不必在意是否會讓你得到利益;當你有要愛的人,就去愛吧,不必在意他是否會愛你。當你順應了自己的心,就會覺得生活其實沒有那麼多困惑。生命的存在感,或者說能證明我們生命存在的,從來不是你擁有了多少東西,而是在生命的各種體驗中,你參與了多少。生活中發自內心的微笑和充實感,從來都是通過付出勞動,通過各種不同的體驗,挑戰,最後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小成績,也會讓我們倍感快樂,終身難忘的。

人有旦夕禍福,這是最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我小舅這般的飛來橫禍。生者無奈,死者也無奈。這世上,總會有這樣一些人,無辜的為別人犯下的錯誤而付出代價。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人世本就不能平等,由此造就千萬情緒,奔涌至胸間,揮毫在筆墨之下。斂思沉想,寥寥不過數字,心中卻是百轉千回,未及之處,不過都是留白。字裡行間的意思,誰都可以去讀,唯那些留白背後的情緒,無人能體會!一如武則天的無字碑。唯在此處,才顯文字的力所不能及。更似人的一生,人人都能看到的,便是你所呈現在人前的那份真實;於人後,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我的外婆,人人都看到她長壽堅強,可誰知道她的堅強和長壽是如何練就的呢?

到如今,外婆喪夫近三十年,一人獨居至今,又痛失四子。我不知道要怎樣的鈍痛感才能練就外婆這樣的堅強?

外婆信佛,每次祭祀、上香都格外講究和認真。現在想來,心裡有這樣的信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也許改變不了神的旨意,可是至少可以改變人的心態。

我記得,上次大舅去世不久,我和母親去看望她。她剛好吃過飯,坐在陽光里,看的出來心情很好。她對我母親說:「昨天夜裡,我剛睡下,就聽到窗外你父親在喊「福根(我大舅的名字)」,那個聲音很清晰,和他在世時的聲音一模一樣,我想肯定是你父親來接他團聚了……」

時間可以癒合身體的傷口,然而,失親之痛也可以癒合嗎?其實我更傾向於,不是時間癒合了我們失去親人的痛苦,而是我們選擇相信,他只是暫時離開,卻以另一種方式存活在我們的心裡。時間久了,我們便習慣了他不再出現的事實,只是,在我們心裡,他從未被遺忘,一如我的外婆對親人們的懷念。

生死相生,無法改變。我不記得是誰的話,他說:人的一生要經歷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他的心臟停止跳動,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他死了:第二次是他的身軀的消亡,這表示他從這個社會消失了;第三次是當最後一個記得他的人從這個世界消失,那麼整個宇宙都與他無關了。這樣說來,每一個活著的人,其實都不只是一個人活著了。

「他好可憐喔!」小寶忽而嘆道。我詫異他小小年紀為何這麼說?

「他睡的地方太小了」。他很認真的說。

我喉間哽咽:「人死之後,所佔的地方也只能是這麼大了。不能活動,再大的地方,也只是擺設了。」

「人為什麼要死?」他又問。

我看著他稚嫩的小臉,好奇的雙眼,沒有一絲一毫的雜念,不僅為之動容——這不就是人之初的狀態嗎?我蹲下身軀,凝望著他眼中自己的倒影,清澈而明亮:「生死相連,生的盡頭就是死,死是生的一部分,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記住生……」

余華有一篇小說,寫的很好,名字取得更好——《活著》。還有什麼比這兩個字更有溫度的嗎?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欞,照射我的臉頰,我能感受到那一縷陽光淡淡的溫暖著我的體溫。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吐出一口污濁,清心凈肺。睜開雙眼,看著這滿目鮮活的世界,我竟感動的淌下淚水,這就是活著的感覺!

————活著真好!

作者簡介:朱鳳。生於1981年。本科畢業。

新銳散文

蘋果手機用戶可按下面二維碼打賞作者

掃碼讚賞請留言註明作者姓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銳散文 的精彩文章:

王偉東 陳年酒事

TAG:新銳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