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最令人震驚、悚然的數據

2017年最令人震驚、悚然的數據

2017年關於兒童性侵的數據,令人瞠目結舌。

平均每天約50名兒童遭受性侵

  • 2018年1月2日在央視開播的《呵護明天》系列劇集中提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2013-2016四年間,全國共審理性侵兒童案10782起,意味著平均每天至少有7個孩子受到傷害。

  • 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在2017年發布數據稱,2016年全年,僅媒體公開報道的14歲以下兒童被性侵的案例,就有433起,平均每天曝光達1.21起。

  • 根據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估算,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性侵害,其「隱案比例」在7:1——即發生7起案件,僅有1起進入司法程序。

根據這一估算比例,將官方公布的數據乘以7,那麼平均每天有約50名兒童遭受性侵。

約10%的兒童曾遭遇性侵

兩個不同源的數據估算都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我國約10%的兒童曾遭遇性侵,也就是說,每10個孩子里就曾有1個孩子遭遇過性侵。

關於兒童性侵,4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2017年三起最受關注的兒童性侵案

對遭遇性侵的兒童的影響

兒童遭受性侵害後,對兒童本身和家庭都將造成難以平復的傷害。

思考:怎麼辦?

防衛兒童性侵,不能只依靠兒童性教育!

大家普遍覺得防範兒童性侵的重點,在於普及兒童性教育。但是,這種觀點無異於『女性要想避免被強暴,關鍵在於自我保護、不要穿著暴露』一樣片面。畢竟,現實中,很少有性侵者上來就直接要求看或者摸孩子的私密部位,並在孩子拒絕以後就放棄的——儘管這往往是目前流行的性教育中最常見的假設場景。

真實情況是,性侵者往往能夠較為輕鬆地控制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例如:

一對一的相處情景中,即使孩子通過性教育了解到自己的私密部位不可被看被摸,及時地表達了抗議,甚至激烈地反抗,但是性侵者在精蟲上腦/擔心自己身敗名裂,可能對孩子採取更多的強制限制手段,甚至進行衝動性犯罪,都是有可能的。

畢竟,決定性侵是否發生的,是性侵者(通常是成人),而非被性侵者(孩子)。所以,我們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是有必要的,這可能降低孩子遭受性侵的概率和程度;但更重要的是,當事情已經發生到性侵這一步,性侵者已經提前規劃好了天時地利人和,此時對孩子來說,拒絕和反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全自己呢?

所以,我覺得,教育孩子防衛性侵的前提至少包括:

第一,家長和社會的監管。未滿18歲的孩子需要監護人,因為他們的身心智發育尚未健全,需要監護人和社會的監管和保護。在兒童性侵案中,熟人作案屢見不鮮,甚至是反覆作案。因此,除了教會孩子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以外,對於熟人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防範,那就是盡量避免一對一相處(不論男女):前段時間發生的北京某名校家教老師多次性侵女學生之類的案件,以及繼父性侵繼女等案件,均屬此類。如果這種一對一相處不可避免,家長需要有適當的監控,並及時與孩子溝通。與此同時,學校和其他社會機構也需要形成有效的約束環境,例如和警務部門加強合作、加強對員工的管理等。

第二,家長和孩子彼此的信任與支持。性侵者往往會利用『告訴別人的話,我就會把你/你父母……』之類的威脅,以及『只要你不告訴別人,我就會給你……』之類的利誘;甚至以『秘密』、『約定』騙取孩子的沉默。說到底,孩子和家長彼此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化解這些威逼利誘。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此進行場景預演,提前告訴孩子,不管別人怎樣威逼利誘,都不要害怕,家長會始終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對;想要的東西,要通過正確的渠道獲得,不能以這種讓自己受傷害的方式得到。

第三,才是對孩子的性教育。教會孩子穿著泳裝的部位不能輕易給別人看或者摸,也不能輕易看或者摸別人的這些部位,甚至對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有權拒絕。當孩子逐漸長大時,也需要注意『男大避母、女大避父』,讓孩子學會自己洗澡等等。

總之,教育孩子防衛性侵非常有必要,但是防衛性侵不能只靠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媽小教室 的精彩文章:

同樣得了流感,男人癱倒寫遺囑,女人照樣帶娃做飯上班

TAG:萌媽小教室 |